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而在建立之始,便由于是少數民族統治風俗不同,語言不通,缺乏必要的史料記載等因素,充斥着衆多的不解之謎。一如努爾哈赤釋出的“七大恨”到底是何條何款,孝莊太後是否嫁給多爾衮,雍正帝得位是否為正等等,不勝枚舉。
而在滿清近300年國祚之中,順治帝作為大清王朝開國入主中原的第一位君王,雖然生前煊赫,但關于他的死因,則一直是衆說紛纭。有天花之說,亦有出家之說,還有說是鄭成功炮轟而死之說,而在《清史稿》中對于他的死因,也隻是簡單的寥寥數筆,不免讓人生疑。

順治帝,是皇太極的第九子。而本無緣由承位的他,卻成為了豪格、多爾衮繼承人之争的受益者。
在1643年皇太極崩逝之後,由于事發突然,皇太極并沒有留下指定承位之人。而手握正白旗、鑲白旗的多爾衮,由于作戰勇猛,足智多謀,威望日隆,又有兄弟多铎、阿濟格支援;而豪格作為皇太極的長子也獲得了兩黃旗、鑲藍旗的支援;雙方對皇位展開了争鬥。
而八旗之中的代善、濟爾哈郎等人的态度則莫衷一是,最終,豪格性格上的弱點也讓他徹底的遠離了皇位;多爾衮則也受到了鳌拜、索尼等兩黃旗将領的脅迫,隻好答應由6歲的福臨繼承皇位。
福臨繼位之後是為順治帝,而多爾衮則利用手握大權的機會,不斷的排除異己,濟爾哈郎、豪格等人都被其壓制,他也一步一步的累升為皇父攝政王。而在多爾衮勢盛之時,順治帝一直選擇隐忍,直到多爾衮墜馬落地不治而亡。順治帝才乾綱獨斷,得以親政。
親政之後,他也文治武功,殺伐果決,進一步指揮滿清八旗兵勇征讨南北,政治上也極力整肅吏治。而與朝堂之上的聖君形象相比,在後宮私生活之上他卻又是另一番模樣。一則,平素之中順治帝笃信佛法,喜歡講經問道。對于佛教和尚憨璞更是不斷召見,還召見了名僧玉林琇,還為自己自号“癡道人”;另一則,在後宮之中雖然他嫔妃無數,但卻尤其喜愛董鄂妃。董鄂妃,在入宮僅一月有餘便被晉升為皇貴妃,可見得寵之隆。但是她身體孱弱,又因為生下龍嗣早夭導緻心情郁郁寡歡,也導緻她年僅22歲便早早去世。而也正是在這之後,順治帝心中郁郁,幾乎不能自已,更是屢有哭墳之舉,還決意出家,而在勸勉之下才沒有得逞,但不久之後,順治十八年順治帝病逝,年僅二十四歲。
對此《清史稿》記載:“十八年春正月壬子,上不豫。丙辰,大漸。赦死罪以下。丁巳,崩於養心殿,年二十四。”
而在《王文靖集》中記載,順治帝在召見王文靖時有“朕患痘,勢将不起,爾可詳聽朕言,速撰诏書,即就榻前書寫”之語。可見順治帝是有患天花之症,天花雖然現在已經滅絕,但是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之下,以及順治帝因為董鄂妃而心情郁悶,似乎天花之說頗有道理。
至于出家一說,則源于順治帝生前的諸多舉動以及事後。就在福臨決意出家,被玉林琇阻止之下,無奈隻得安排吳良輔代他出家,而也就在出家當天便有了“身染天花”之病症,随後不足5天便已經溘然長逝。
此說有支援的證據是,作為順治帝繼承者,康熙帝在繼位後曾經多次前往山西禮佛,而且埋葬順治帝的清孝陵,在清東陵乾隆陵、慈禧陵屢屢被盜之下,卻無一人盜掘,也不免讓人懷疑順治帝是否是因為出家,而并沒有葬在清孝陵,清孝陵隻是空陵。順治帝之死,也或許隻是因為皇家因為順治出家而找出的借口。
對于炮擊而亡之說,則出自一本清初的《延平王起義實錄》。其中有記載:“有人密啟藩主:以高崎之戰,僞虜順治實在在思明港被炮擊沒。”在順治帝逐漸掃清南明之後,在《先王實錄》等清史記載,清軍對盤踞福建的鄭成功進行了剿滅。而有人則根據這本書認為當時的順治帝也參與這次戰争,不過其實就當時的天下大勢而言,似乎順治帝沒有親征的必要。
而由于受制于當時的時代背景,滿漢交融,天下未定,似乎這三種說法也各有其據,但又無有實據,隻能待後人評說了。你認為順治帝到底是因何而死呢?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世祖實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