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在建立之始,便由于是少数民族统治风俗不同,语言不通,缺乏必要的史料记载等因素,充斥着众多的不解之谜。一如努尔哈赤发布的“七大恨”到底是何条何款,孝庄太后是否嫁给多尔衮,雍正帝得位是否为正等等,不胜枚举。
而在满清近300年国祚之中,顺治帝作为大清王朝开国入主中原的第一位君王,虽然生前煊赫,但关于他的死因,则一直是众说纷纭。有天花之说,亦有出家之说,还有说是郑成功炮轰而死之说,而在《清史稿》中对于他的死因,也只是简单的寥寥数笔,不免让人生疑。

顺治帝,是皇太极的第九子。而本无缘由承位的他,却成为了豪格、多尔衮继承人之争的受益者。
在1643年皇太极崩逝之后,由于事发突然,皇太极并没有留下指定承位之人。而手握正白旗、镶白旗的多尔衮,由于作战勇猛,足智多谋,威望日隆,又有兄弟多铎、阿济格支持;而豪格作为皇太极的长子也获得了两黄旗、镶蓝旗的支持;双方对皇位展开了争斗。
而八旗之中的代善、济尔哈郎等人的态度则莫衷一是,最终,豪格性格上的弱点也让他彻底的远离了皇位;多尔衮则也受到了鳌拜、索尼等两黄旗将领的胁迫,只好答应由6岁的福临继承皇位。
福临继位之后是为顺治帝,而多尔衮则利用手握大权的机会,不断的排除异己,济尔哈郎、豪格等人都被其压制,他也一步一步的累升为皇父摄政王。而在多尔衮势盛之时,顺治帝一直选择隐忍,直到多尔衮坠马落地不治而亡。顺治帝才乾纲独断,得以亲政。
亲政之后,他也文治武功,杀伐果决,进一步指挥满清八旗兵勇征讨南北,政治上也极力整肃吏治。而与朝堂之上的圣君形象相比,在后宫私生活之上他却又是另一番模样。一则,平素之中顺治帝笃信佛法,喜欢讲经问道。对于佛教和尚憨璞更是不断召见,还召见了名僧玉林琇,还为自己自号“痴道人”;另一则,在后宫之中虽然他嫔妃无数,但却尤其喜爱董鄂妃。董鄂妃,在入宫仅一月有余便被晋升为皇贵妃,可见得宠之隆。但是她身体孱弱,又因为生下龙嗣早夭导致心情郁郁寡欢,也导致她年仅22岁便早早去世。而也正是在这之后,顺治帝心中郁郁,几乎不能自已,更是屡有哭坟之举,还决意出家,而在劝勉之下才没有得逞,但不久之后,顺治十八年顺治帝病逝,年仅二十四岁。
对此《清史稿》记载:“十八年春正月壬子,上不豫。丙辰,大渐。赦死罪以下。丁巳,崩於养心殿,年二十四。”
而在《王文靖集》中记载,顺治帝在召见王文靖时有“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即就榻前书写”之语。可见顺治帝是有患天花之症,天花虽然现在已经灭绝,但是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之下,以及顺治帝因为董鄂妃而心情郁闷,似乎天花之说颇有道理。
至于出家一说,则源于顺治帝生前的诸多举动以及事后。就在福临决意出家,被玉林琇阻止之下,无奈只得安排吴良辅代他出家,而也就在出家当天便有了“身染天花”之病症,随后不足5天便已经溘然长逝。
此说有支持的证据是,作为顺治帝继承者,康熙帝在继位后曾经多次前往山西礼佛,而且埋葬顺治帝的清孝陵,在清东陵乾隆陵、慈禧陵屡屡被盗之下,却无一人盗掘,也不免让人怀疑顺治帝是否是因为出家,而并没有葬在清孝陵,清孝陵只是空陵。顺治帝之死,也或许只是因为皇家因为顺治出家而找出的借口。
对于炮击而亡之说,则出自一本清初的《延平王起义实录》。其中有记载:“有人密启藩主:以高崎之战,伪虏顺治实在在思明港被炮击没。”在顺治帝逐渐扫清南明之后,在《先王实录》等清史记载,清军对盘踞福建的郑成功进行了剿灭。而有人则根据这本书认为当时的顺治帝也参与这次战争,不过其实就当时的天下大势而言,似乎顺治帝没有亲征的必要。
而由于受制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满汉交融,天下未定,似乎这三种说法也各有其据,但又无有实据,只能待后人评说了。你认为顺治帝到底是因何而死呢?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世祖实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