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統帝溥儀的身世經曆恐怕比近代任何一個人都要曲折,他原本是王府的貴公子,偏偏在2歲那年被抱進宮做了皇帝,而且是有名無實的皇帝,一個小孩子能懂什麼呢?說起來,溥儀做了這個末代皇帝之後,給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事情,應該就屬當年被驅逐出紫禁城了。

溥儀的祖祖輩輩都居住在北京城裡,1912年隆裕太後的舉措使清帝退位成為事實,不過那時候溥儀才6歲,之後他還是生活在宮中,享受清室獲得的優待,史稱“遜清小朝廷”。是以說,退位并不意味着溥儀的生活水準變了,他的禦膳排場、生活用度其實是樣樣不缺的。
直到他後來經曆了宣布第二次退位、母親蘇完瓜爾佳氏自盡等事,才慢慢認清了現實,緊接着,1924年溥儀被趕出了紫禁城,并且處處受到監視,從前鑒賞書畫的悠閑生活一去不複返,這讓他的心态發生急速轉變。進入天津租界後,溥儀更深深感受到了一種無力感。
原因是各國雖然會給溥儀禮遇,他也花了很多錢去裝扮自己,但能獲得的真實幫助很少,于是面對日本開出的條件,抵抗不住的溥儀毫不猶豫地去了,當了僞滿洲國的“皇帝”,讓無數人側目。隻能說,溥儀經曆過那些事情之後心态已經走偏,指望利用别人,卻不知道自己才是被利用的對象。
不過抗戰勝利後,溥儀還是過回了平民的生活,先是去了妹妹家裡居住,随後有了自己的房子,開始參加工作,一切事情跟普通人似乎沒有什麼差別,但總有人能提醒溥儀回憶他的過去,比如想把女兒嫁給溥儀的滿清舊貴族(被溥儀拒絕了),再比如把他趕出紫禁城的舊人。
溥儀拒絕那位姑娘之後,在1962年跟李淑賢結婚。李淑賢給了溥儀很大的心理安慰,兩人定居北京,曾經一同出遊,某次他們無意偶遇了一個老頭,溥儀的面色頓時就變了,原因很簡單,這個人就是當年負責将溥儀趕出宮的鹿鐘麟将軍,如今他也白發蒼蒼,但眼神尚明亮。
溥儀第一反應就是緊張,畢竟這張臉他可記得很清楚,1924年11月,鹿鐘麟帶着人馬直奔紫禁城,内務府大臣紹英出來迎接,鹿鐘麟提出讓清帝立刻廢棄帝号、接受指令、離開故宮、并且将物品全部點算清楚、公私各歸。紹英還想拖延,鹿鐘麟不耐煩,直接以炮轟作威脅。
事實證明鹿鐘麟的辦事效率很高,溥儀很快坐上了他安排的車,被送到了醇親王府。兩人有了第一次對話,鹿鐘麟問他以後是當皇帝還是做平民,溥儀迫于形勢說自己會當平民。當然他後來沒有做到,以至于這次看見鹿鐘麟,有點心虛。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着,迎了上去。
出乎溥儀意料,兩人這次的見面十分和諧,鹿鐘麟甚至開玩笑說,以前把你趕出了故宮,現在可以買票請你重新回去啦。鹿鐘麟在民國時期可謂大名鼎鼎,溥儀也放松下來,開玩笑說了句:“将軍卸甲、餘威猶在!”兩人最後還合了影,對他們來說,該過去的,已經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