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抗戰時期,杜月笙的這些功勞,每一個中國人也不應該忘記

在近代史上,杜月笙絕對是一個傳奇人物,幾乎成了上海灘的代名詞。關于他的那些幫會傳奇故事,不勝枚舉,但有一個方面可能不是很多人了解,就是他的愛國心。

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作為上海灘大佬,杜月笙義不容辭,加入了上海各界抗敵救援會,任籌募委員會主任。

在抗戰時期,杜月笙的這些功勞,每一個中國人也不應該忘記

因杜月笙巨大的名望和地位,很快就組織起了13個急救隊、10個救護隊、24個臨時救護醫院,征集救護車98輛,還有16所公立醫院,都參加了救護傷員的工作。

這些救護隊為上海抗戰做出了巨大貢獻,共救助傷員及受傷群眾4.4萬人。可是上海的醫療資源還是不夠用,杜月笙又親自出面,去蘇南各地,一家一家的說服,實在有困難,杜月笙就出錢出人,幫助對方解決困難。

打到最後,上海守不住了,軍民大量向西撤離。杜月笙也沒閑着,先飛到武漢,在漢口成立後方救護委員會,成立了37個醫療隊,等候大軍過來。37個醫療隊太少,後又逐漸增加到178個,從業人員達3000多人。

在抗戰時期,杜月笙的這些功勞,每一個中國人也不應該忘記

這麼多人的開銷從哪裡來呢?大多數都是杜月笙自己掏腰包。不光是杜月笙自己跑腿,家裡的所有仆人也都被派上前線,哪怕是搬個桌椅闆凳。有人說你這麼折騰,把家底給折騰光了怎麼辦?杜月笙說:“錢是賺不完的,剛打天下的時候不也是兩手空空嗎?再說國難當頭,談錢還有什麼用?”

淞滬會戰打得最激烈時,杜月笙去看望第九集團軍司令張治中,問張将軍還需要什麼。張治中說現在通訊困難,急需電話機傳遞前後方的資訊。杜月笙拍胸脯,說這事包在我身上。回去後,立刻吩咐手下人:去買1部電話總機,10部分機,4部機器腳踏車,馬上送過去。有人問這錢誰出?杜月笙瞪眼:“我出!這是我捐給抗日将士的!”

很遺憾,因為市場緊缺,杜月笙手下人沒有買到貨。杜月笙急了,“沒貨?馬上把中彙銀行的電話總機給拆下來!”就在準備拆的時候,來人說西門子公司還有一部電話總機,不過已被别人事先訂購了。杜月笙說:“訂購不怕,我有的是錢,不信用錢砸不出響兒來。”

在抗戰時期,杜月笙的這些功勞,每一個中國人也不應該忘記

杜月笙派人去找買主,說你随便開價,總之,這部電話機我杜某必須買下來。好在各方都非常通融,很快就把電話機買了下來,送到前線。

前線子弟兵打仗,後方百姓烙餅燒飯,不單在解放區有,在37年的舊上海也有。謝晉元帶着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最大的問題是糧食短缺,杜月笙知道後,立刻拿出錢,讓部下在上海各個弄堂征集老大媽,不分晝夜地烙了20多萬張大餅,冒着炮火送到抗日将士手上。

杜月笙和國軍上層關系盤根錯節,和我軍幾乎沒有往來,但當八路軍駐上海代表潘漢年給杜月笙寫信,問杜先生能不能支援八路軍一批防毒面具時,杜月笙一口就答應了,說八路軍也是打鬼子的中國軍隊,我當然要幫。

當時後援會剛從荷蘭進口了很多防毒面具,聽說要分給八路軍1000套,有人舍不得。杜月笙火了,說八路軍就不是抗日的軍隊?他們在山西抗日更加艱苦,都是中國人,何分彼此!杜月笙通過潘漢年,把這批價值1.6萬大洋的防毒面具送給了八路軍。

在抗戰時期,杜月笙的這些功勞,每一個中國人也不應該忘記

還有一件事不為人熟知。上海抗戰期間,除了正規軍,還有一支遊擊隊性質的蘇浙行動委員會别動隊,任務是配合正規軍作戰,查間諜,除漢奸。這支别動隊,就是杜月笙和軍統頭子戴笠共同組建的,人數達一萬人。

一萬名願意上前線的人并不好找,杜月笙就從自己的幫會中挑選有血性的漢子,還有受他恩惠的勞工學生職員,加入别動隊。

這支别動隊傷亡非常大,僅戰死的就達1500多人,杜月笙為他們舉辦了隆重的追悼會,并對他們的家人說:“他們為國而死,都是民族英雄,家裡有什麼困難,都來找我杜月笙,皺皺眉頭,不是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