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疫苗接種現場,爸爸甩飛女兒:易怒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都怎樣了

疫苗接種現場,爸爸甩飛女兒:易怒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都怎樣了

父母的壞情緒,孩子用一生買單,是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劇。

作者 | 洋芋媽

疫苗接種現場,爸爸甩飛女兒:易怒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都怎樣了

最近看到一條令人難受的新聞:

浙江某疫苗接種現象,一個小女孩一直在人群中哭鬧,大概是害怕。

爸爸反複哄,可孩子依然在哭。憤怒之下,爸爸先是用腳直接踹孩子,然後一把拎起孩子,直接把她甩飛了,足足有好幾米遠。

孩子重重地摔在地上,隔着螢幕的我都捏了一把汗。

疫苗接種現場,爸爸甩飛女兒:易怒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都怎樣了

萬一摔成骨折,或者砸到了頭,賠上的很可能就是孩子的一生。

大人是撒氣了,可是孩子呢?

即使身體上沒有損傷,那一刻的害怕和無助,也一定會給她帶來難以磨滅的陰影。

這短短十幾秒的視訊,讓我感覺又愧疚又後怕。

因為作為媽媽,我也曾像這位爸爸一樣,好多次被怒氣沖昏了頭腦,讓小小的孩子承受着我的歇斯底裡。

疫苗接種現場,爸爸甩飛女兒:易怒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都怎樣了

怒火砸在孩子身上,留下的都是悔恨

前段時間,4歲的女兒生病咳嗽,我白天上班,晚上照顧孩子,每天累到不行。

那天,我早早就起床給她熬了豆粥、蒸了小饅頭,可是我喊了她三次,她才迷迷糊糊坐起來。

大概又過了20分鐘,我收拾好了一切,回到房間卻看到她還在磨磨蹭蹭穿衣服。

那一瞬間,我的火氣頓時“噌”一下就上頭了。

我掀掉了她的被子,像拎着一隻物件一樣把她給拽起來了。這還不夠解氣,我把她的衣服扔在了地上,鞋子也甩到了一邊。

“不想穿,就全都扔了,以後再也不給你買了!今天學也别上了!你就一個人在家呆着,沒人管你了!”

她撇着嘴,眼淚在眼眶裡打轉,不敢出聲,身體卻明顯在顫抖。

直到奶奶過來,她才“哇”地哭出了聲,沖進了奶奶的懷裡,大聲喊着“我讨厭媽媽,我再也不喜歡媽媽了......”

那一整天,她都沒有和我說話。并且到了晚上,和我在一起睡了4年的她,獨自抱着自己的小被子,跑進了奶奶的房間。

看着她小小的背影,我覺得自己真的挺不配當媽的。

我明明那麼愛她,可是卻常常把最恐怖的聲音、最猙獰的樣子,都給了她。

《養育女孩》一書有句話說得很好:

“為人父母似乎無從準備,這一身份每時每刻都在挑戰你的脾氣、包容力與情緒管理能力。”

有孩子前我們發誓一定要做個溫柔媽媽,可是隻要孩子一哭一鬧,我們的耐心就全都耗盡了。

網上有一個特别形象的比喻:

假如孩子生活在一條小船上,父母每一次情緒失控,船體都會留下一個破洞,緊接着就會有海水慢慢湧入。

有的父母發現問題,及時進行修補,那孩子最多會被打濕鞋子,當時可能有點難受,但随着時間流逝也會慢慢好起來。

也有的父母,對此熟視無睹,覺得幾個小洞而已,沒什麼大不了。

日複一日,漏洞越來越多,小船慢慢被海水淹沒。

船上的孩子無法反抗和逃離,隻能任由自己被害怕、無助、絕望包裹,直到最後被海水溺死。

易怒的父母,帶給孩子的是傷害和災難,給自己留下的則是内疚和悔恨。

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也很難擁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疫苗接種現場,爸爸甩飛女兒:易怒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都怎樣了
疫苗接種現場,爸爸甩飛女兒:易怒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都怎樣了

孩子的一生,都在為你的壞情緒買單

有一個小女孩,自小聰明乖巧,學習成績也很好。

6歲那年,她偶然尿床了,媽媽沒有安慰她,反而嘲諷她:“你多大了還尿床,害不害臊?”

媽媽的話,讓她既羞愧又緊張。可是第二天,她還是尿床了。

這下媽媽更生氣了,對她又吼又叫:

“昨天才換的床單,你是嫌我上班不夠累嗎?”

“今天晚上不許吃飯、不許喝水,空着肚子睡覺......”

于是,6歲的她一夜沒敢閉眼,生怕自己又尿床了惹媽媽生氣。那天晚上是她人生當中最痛苦最折磨的一個夜晚。

之後的幾十年裡,她總是隔三差五忍不住尿床,想盡辦法也改不掉這個壞毛病。

談了好幾個男朋友,都因為嫌棄她而分手了,她也是以越來越自卑,最後就連正常的社交、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影響。

後來看了心理醫生,她才發現自己已經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症。她腦袋裡揮之不去的,就是媽媽當年嘲諷的眼神和憤怒的态度。

孩子是父母的情緒吸收器。

你摔東西、吼孩子、打孩子,這些情緒失控的瞬間,都會在孩子的潛意識裡,留下大大的烙印。

這些烙印會伴随着孩子成長,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性格和人生。

知乎上關于“有一個經常情緒失控的媽媽是什麼體驗”,一位網友的真實回答,十分紮心:

自己會很壓抑,然後又逃避不了。

久而久之,這種情緒自己也會有,而且不好改變。

是以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真的很大。

疫苗接種現場,爸爸甩飛女兒:易怒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都怎樣了

正如蒙台梭利曾說過的:

“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的一生,也決定他的一生。”

你惡毒的語氣、恐怖的表情,都會刻進孩子的靈魂。一次又一次的耳濡目染,對孩子來說是比任何東西都要強大的力量。

國外曾有心理醫生,采訪了許多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發現他們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不斷道歉、想得太多、特别害怕讓人失望、忽視自己的感受、永遠取悅别人、玻璃心、沒有安全感等等。

父母情緒失控,就是孩子不幸的推手。

吼叫、打罵都可能隻是幾十秒的事情,但對于孩子而言,傷害卻會貫穿今後的整個人生。

疫苗接種現場,爸爸甩飛女兒:易怒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都怎樣了
疫苗接種現場,爸爸甩飛女兒:易怒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都怎樣了

孩子,也在等待着我們“長大”

當媽這幾年,有一個非常深刻的體會:

很多時候,大人的耐心和脾氣真的不如孩子。

小時候,當女兒總是一遍又一遍追着問我“為什麼”的時候,我常常覺得不耐煩,敷衍她。

上幼稚園了,她總愛叽叽喳喳與我分享學校的一些日常,我嫌棄她廢話多,常常沒有耐心聽完就打斷了。

當她在超市裡哭着鬧着想要一件玩具的時候,我根本沒有心思去安慰她,隻是威脅她“再不走我就走了”。

當她不好好吃飯、刷牙、起床磨蹭,又總愛搗亂的時候,我一次又一次沖着她發火,甚至動粗。

我也見過許多孩子的父母,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

2歲的孩子在半路耍脾氣,爸爸直接将他扔在馬路中央,結果一輛大貨車從孩子身上飛馳而過。

疫苗接種現場,爸爸甩飛女兒:易怒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都怎樣了
疫苗接種現場,爸爸甩飛女兒:易怒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都怎樣了

7歲的小男孩,因為沒有好好寫作業,媽媽一氣之下打了他,還在雨夜裡把他趕下了車,留他一個人無家可歸。

疫苗接種現場,爸爸甩飛女兒:易怒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都怎樣了

教育學家尹建莉說過,你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七分傷害。

如果我們跟孩子相處的細節可以回放,我們自己可能都會被自己的可怕模樣吓到。

可是那個小小的、被我們一次又一次傷害的孩子,是怎麼對待我們的呢?

我女兒特别喜歡奧特曼,但我總是分不清那些完全長得一樣的模型。

但她每次都會不厭其煩地和我解釋,從來沒有說過我“笨”,也沒嫌棄過我。

我沖她大發雷霆那次,她嘴上說着“再也不喜歡媽媽”,可是第二天早上,她又好像絲毫不介意前一天發生的事情,來到我身邊喊我起床,并承認自己錯了,說今晚還要和媽媽睡。

作家劉娜的兒子,曾經說過一段感人至深的話:

“這是我的媽媽,她今年8歲了。

生下我之前,她隻是一個女孩子,生下我之後,她才是一個媽媽。我今年8歲了,是以,我的媽媽也8歲了。

我8歲的媽媽,有時也不夠好,做事有點追求完美,偶爾還愛發脾氣,難過時會哭鼻子,生爸爸和我的氣時,竟然懲罰自己不吃飯。

但是,我很愛她。因為,8歲的媽媽和8歲的我一樣,還是小孩子,肯定有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是以要互相原諒。”

孩子總是充分包容和接納我們的缺點,可以輕易原諒我們的失控。

他們一直在等待着我們慢慢成長為一個成熟的父母。

我們雖不完美,但不能放棄成為更好父母的可能性。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踢貓效應”,指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所導緻的惡性循環。

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往往是處于最底層的“貓”,是最小的受害者。

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不是為了承擔父母的傷痛,而是為了開啟自己的人生。

打罵指責都不是愛,真正的愛,是明明很難卻努力克制自己,穩定情緒,和孩子好好說話。

點個【贊吧】,告訴自己别總是發火,不要讓如此愛我們的孩子,來為我們的情緒失控買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