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貪玩是天性,很多孩子一提到玩就開心得不得了,一提到學習就愁眉苦臉的。這讓孩子家長感到十分頭疼。于是,為了防止孩子貪玩,有的家長就開始限制孩子,不允許孩子玩。
孩子貪玩,成績上不去,家長确實心急。可事實表明,強制孩子學習,剝奪孩子玩耍的機會,往往是沒有什麼大的效果的。相反,因為家長的逼迫和強制,反而讓孩子産生逆反心理,更會對學習失去興趣和主動性。
父母們還應該知道,學習不僅僅是課本知識的掌握和成績的提高,各種生活技巧的提高、思維方式的發展也是孩子的學習内容。是以,如果不是強迫孩子學習,而是告訴孩子“你可以參加這個'特會玩’活動,但必須保證成績不能繼續下降”。相信,孩子不僅可以提高成績,還可以學到課本之外的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是以,對于孩子的玩,我們不應該一味地強硬幹涉,而是應該抓住孩子的心理。尤其是對于那些天生貪玩的孩子,我們更不能壓抑孩子貪玩的天性,而是應該做到寓教于樂,讓孩子在玩中學到他應該學到的東西。
不強制,不剝奪,尊重和順應孩子的貪玩天性
某網站曾經和一家教育機構做過一次線上調查且顯示:52.2%的人由于小時候不能盡情地玩,上大學後或是成人之後出現了“反彈”,開始肆無忌憚地玩。
是以、面對孩子貪玩的天性,家長們隻能積極引導,尊重孩子的天性,而不是強制他們,剝奪他們玩的機會。否則,孩子的心理發展就會受到不良影響,甚至因為父母的遏制而越來越貪玩。
2.玩也是學習的過程,家長要寓教于樂
心理學家孫瑞雪告訴我們:“我們知道動物學上有一個說法,一隻猴子如果在它的童年沒有足夠的時間玩耍,它長大以後就不會成為猴王。”玩是孩子認識世界、學習知識的一種重要方式,是孩子學習和思考的重要過程。
在玩的過程中,孩子不僅可以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還可以有機會提升自己的各項技能。比如,在與同伴玩的時候,孩子不僅通過遊戲學會了表達自己、與人交際,還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交換意識,提高了心理承受能力、學習能力等。
3.

和孩子一起玩,讓孩子再玩中學
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通過玩遊戲的方式,把相關知識和技能教給孩子。比如,有趣的智力遊戲可以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力;識字遊戲可以讓孩子認識更多的生字和詞語;你比我猜遊戲則可以讓孩子知道很多成語、歇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