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贪玩是天性,很多孩子一提到玩就开心得不得了,一提到学习就愁眉苦脸的。这让孩子家长感到十分头疼。于是,为了防止孩子贪玩,有的家长就开始限制孩子,不允许孩子玩。
孩子贪玩,成绩上不去,家长确实心急。可事实表明,强制孩子学习,剥夺孩子玩耍的机会,往往是没有什么大的效果的。相反,因为家长的逼迫和强制,反而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更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主动性。
父母们还应该知道,学习不仅仅是课本知识的掌握和成绩的提高,各种生活技巧的提高、思维方式的发展也是孩子的学习内容。所以,如果不是强迫孩子学习,而是告诉孩子“你可以参加这个'特会玩’活动,但必须保证成绩不能继续下降”。相信,孩子不仅可以提高成绩,还可以学到课本之外的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对于孩子的玩,我们不应该一味地强硬干涉,而是应该抓住孩子的心理。尤其是对于那些天生贪玩的孩子,我们更不能压抑孩子贪玩的天性,而是应该做到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玩中学到他应该学到的东西。
不强制,不剥夺,尊重和顺应孩子的贪玩天性
某网站曾经和一家教育机构做过一次在线调查且显示:52.2%的人由于小时候不能尽情地玩,上大学后或是成人之后出现了“反弹”,开始肆无忌惮地玩。
因此、面对孩子贪玩的天性,家长们只能积极引导,尊重孩子的天性,而不是强制他们,剥夺他们玩的机会。否则,孩子的心理发展就会受到不良影响,甚至因为父母的遏制而越来越贪玩。
2.玩也是学习的过程,家长要寓教于乐
心理学家孙瑞雪告诉我们:“我们知道动物学上有一个说法,一只猴子如果在它的童年没有足够的时间玩耍,它长大以后就不会成为猴王。”玩是孩子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孩子学习和思考的重要过程。
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不仅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还可以有机会提升自己的各项技能。比如,在与同伴玩的时候,孩子不仅通过游戏学会了表达自己、与人交际,还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换意识,提高了心理承受能力、学习能力等。
3.

和孩子一起玩,让孩子再玩中学
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把相关知识和技能教给孩子。比如,有趣的智力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识字游戏可以让孩子认识更多的生字和词语;你比我猜游戏则可以让孩子知道很多成语、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