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儀式感對孩子的意義重大,想讓孩子更加熱愛生活,從小就要這麼教

聖誕節快到了,也許有些家長已經給孩子講過聖誕老人的故事,并且悄悄扮演起了聖誕老人,給孩子精心準備了禮物。

這個節日雖然是西方傳過來的,但是父母們可以趁此機會給孩子一些驚喜,促進親子關系。如果大人能夠保守好秘密,讓孩子相信聖誕老人的存在,那麼可以讓他們對這個世界多一份美好的幻想,也可以保護他們的想象力。

除了聖誕節,大人們在其他節日仍然可以給孩子創造一種節日的儀式感,讓孩子在享受節日快樂的同時,收獲更多有意義的東西。

儀式感到底是什麼呢?《小王子》這本書裡有一句話:“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它帶給孩子的更多是心理和情感上的滋養,雖然看不見,摸不着,但是很重要。

儀式感對孩子的意義重大,想讓孩子更加熱愛生活,從小就要這麼教

儀式感首先給孩子傳達的是一種對生活的态度。

我們有很多節日,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母親節、兒童節等等。每一種節日都有其特殊的意義,有的是為了表達祝福,有的是為了緬懷故人,有的是為了慶祝團圓。

父母對每一個節日的重視可以讓孩子學習有關的文化知識,了解先人的智慧,感受節日的氛圍。這些節日就像青青草原裡的花朵,讓我們原本平淡的日子增加了許多色彩,也更能讓孩子體會到生活的美好。

一位心理專家說:“其實,每個人都需要一定的儀式感。在這些儀式當中,人們會進行強烈的自我暗示,讓自己做事的時候更用心、更認真、更專注。”儀式傳達出的是對生活認真和虔誠的态度,這種态度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

儀式感對孩子的意義重大,想讓孩子更加熱愛生活,從小就要這麼教

儀式感可以增加孩子對家庭的歸屬感和安全感。

父母能和孩子相處的時光也就短短的十幾年,家庭的儀式感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創造的,代表着全家人共同的經曆和回憶,有利于家庭成員之間感情的連結。

教育學博士陳美齡就很注重家庭儀式感。她有三個孩子,而她本人平時工作十分繁忙,但是為了增加孩子們在家裡的歸屬感,她總是親力親為,想盡辦法給孩子創造美好的體驗。她每天不管多累,都會早早起來給孩子們做好便當,讓他們帶去學校。每到孩子過生日,就算忙活一個通宵,她也要親手給孩子們做生日蛋糕。她還設立了“餃子日”,每到這一天,全家人都會在一起包餃子,還會請要好的朋友過來一起品嘗。

儀式感對孩子的意義重大,想讓孩子更加熱愛生活,從小就要這麼教

在她的努力下,大人和孩子之間的關系特别融洽,家庭氛圍特别好。盡管她的三個孩子分屬不同的國籍,但絲毫沒有影響他們之間的關系。孩子們長大之後遠離家鄉,各自打拼,他們卻時時關心着每一位家庭成員。

儀式感可以幫助家長和孩子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的父母大多都是比較含蓄的。雖然很愛自己的孩子,可是很多父母卻不知道怎麼表達。有時很想表達對孩子的愛,卻怎麼也說不出口。那麼,大人可以通過制造一些儀式感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比如,在孩子生日的時候滿足他一個心願,在春節的時候送他一件禮物,在兒童節的時候帶他去遊樂場。在這些活動中,大人不必多說什麼,孩子也能感受到濃濃的愛。并且,孩子還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他們也會仿照大人在特定的時期給大人制造一些小驚喜。

儀式感對孩子的意義重大,想讓孩子更加熱愛生活,從小就要這麼教

在注重儀式感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心思更細膩,感情更豐富,他們也會更加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關心他人,去給身邊的人帶去溫暖。他的這些舉動無疑會幫助他們與他人、與整個世界更好地互動。

生活中的儀式感可大可小,除了前面我們所說的和節日有關的儀式,其實,隻要肯用心,我們可以在平淡的生活中制造很多儀式感出來。例如:

每次吃飯之前表達一下對廚師的感謝,

每天睡覺之前給孩子讀一個睡前故事,

每周全家人去公園遊玩一次,

每個月請要好的朋友來家裡聚會,

每次家裡人過生日時手寫一張祝福卡片,

……

總之,隻要是全家人一起長期有規律的從事的有意義的活動,都可以說家庭的儀式感。

儀式感對孩子的意義重大,想讓孩子更加熱愛生活,從小就要這麼教

儀式感會讓孩子更加熱愛生活,更能感受到幸福。制造家庭儀式感可以很簡單,父母隻要多一些用心和堅持就夠了。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創,歡迎關注、點贊、評論,文章謝絕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