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長大和父母不親,背後這些原因,家長越早知道越好

父母們表現出來的愛各不相同,有的父母表現出來的愛熱情濃烈,孩子很容易感覺到。而有的父母表現的愛猶如細水長流,孩子要通過更長的時間才能體會到這樣含蓄的愛。

有媽媽會有疑惑,明明是自己生的孩子,對他也夠好了,為何孩子反而不親自己呢?其實,這和父母表現出愛的形式非常相關。如果父母愛的表現過于含蓄,孩子反而會覺得父母不愛自己。

孩子長大和父母不親,背後這些原因,家長越早知道越好

小吳就是一個例子,小吳生下兒子不久後,就和丈夫遠赴外省打工,把兒子全權托付給了公公婆婆照顧。小吳和丈夫拼命地在外打工掙錢,閑暇的時候也經常和兒子視訊。

等到孩子慢慢長大,小吳還會經常轉錢給兒子花,給兒子買他喜歡的玩具、衣服等等。但小吳漸漸發現,兒子越來越不願意和父母說話。甚至他看到父母,就像看到陌生人一樣沒有感覺。小吳哭訴自己為一家人付出了這麼多,為何精心養育出來的兒子還不親自己。

孩子長大和父母不親,背後這些原因,家長越早知道越好

兒子有一天也終于爆發,他抱怨父母隻知道在外打工掙錢,從小到大他的家長會沒有一個家長去,成長中的艱辛時刻從來沒有父母的陪伴。他從來都不想要昂貴的玩具和衣服,隻希望爸爸媽媽能陪在自己身邊。

小吳這才醒悟過來,日常的陪伴和愛護,遠比物質上的“關愛”更重要。那麼到底哪些不恰當的“愛”會讓孩子不親自己呢?

孩子長大和父母不親,背後這些原因,家長越早知道越好

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

很多父母都以事業為重,甯願把大部分的精力花在外出工作上,也不願意留在家鄉照顧孩子。這樣就催生出了大批的“留守兒童”群體,他們日常生活受到祖父母的照顧,但精神需求很難得到滿足。

當孩子上學後,身邊的同學都有父母日常的關心和愛護,而他們隻能面對教育程度不高、難以提供具體幫助的祖父母,内心也會長久地積累起失望和無奈。如果孩子習慣了什麼問題都由自己解決,他們便會不再期待父母的幫助。

孩子長大和父母不親,背後這些原因,家長越早知道越好

隻注重物質不注重精神

還有一類父母确實陪伴在孩子身邊長大,但他們不恰當的關懷方式,也把孩子推向了自己的對立面。比如父母隻知道用錢去解決問題,給孩子零花錢非常大方,但吝啬于分出自己的時間陪孩子一起度過。

孩子晚上在家學習時,家長甯願花時間出去喝酒打牌,也不願意在家陪伴孩子學習。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了困難時,他們向家長訴說内心的煩惱,期待家長的關心和幫助。可家長反而埋怨孩子不夠努力,認為這都是孩子的錯。

隻注重物質上的關懷,卻不注重精神需求的滿足,這樣的愛不會長久,也不會讓孩子感動。

孩子長大和父母不親,背後這些原因,家長越早知道越好

想要讓孩子和自己變得親近起來,父母需要從行動上做出轉變,不要再重蹈覆轍。

花時間陪伴孩子成長

家長們總以賺錢為借口,把養育孩子的責任推給老一輩,自己不管不顧孩子。錢是永遠賺不完的,但孩子的成長是錯過了不會再有的。如果我們不花時間去陪伴孩子成長,怎麼指望孩子對父母産生感情呢?我們多陪伴孩子一天,就能多和孩子培養感情。

孩子長大和父母不親,背後這些原因,家長越早知道越好

主動展現對孩子的愛

對孩子的愛不要嘴上說說,也不要通過花錢去敷衍,而是要在實際生活中展現出來。學校組織的親子活動不要缺席,孩子成長的關鍵期不要錯過。孩子遇到困難向我們傾訴時,父母要耐心傾聽細心開導。讓孩子知道,家庭永遠是他們的避風港。

天底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學會展示對孩子恰當的愛,才能和孩子的感情越來越深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