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份随手記。裡面是我向一位學生的勸勉,算不上真知灼見,但起碼是我長時間思慮的結果。盡管不太清楚溝通之後,國小生的态度轉變了多少;然而我至少明白,接下來這種交流必不可少,是以索性摘錄下來,望讀者諸君指正并補充。
閑言少叙,我們且看下文:
不了解你媽,埋怨她強迫你學習,甚至将你送至補習班,這是自然的想法。可你媽會感受不到你的委屈、你的怨念麼?不,她很清楚,但她必須這麼做。
即使招緻你當下不滿,她也樂意的。因為她知道,這是為了未來你的發展着想,現在不為孩子了解,也是值得。
媽媽滿足孩子的需求,其實也很簡單,給他一部手機,任他去玩即可;但葬送孩子的前途就這一念之差。
不過,每個母親雖說是偉大,但也有自身不周慮的環節。同一問題,每個媽媽會給出自己的對策。這些對策在外人看來,或許有高低之分,但從母親的角度而言,它們都沒錯。
為什麼?因為它們都凝聚了一個母親對孩子最深切的愛。我希望你了解你媽的苦心,了解她的不容易。她以為的做法可能過于偏激了,但我希望你别歪曲了她善良的初心。
不可否認,每個母親腦海裡一定有個滿分的孩子。是以,為了培養出這個孩子,她會竭盡所能,用她覺得「對的方式」付諸行動。
不過,如今你也能感受到,這個在她看來是對的想法,你卻很難接受。這時怎麼辦?對抗嗎?不!
最佳方式是立即溝通,跟她說出你最真摯的想法,向她保證不會松懈了,并表示能了解母親的用心,會抓緊時間認真學習。
必須承認,你媽的思維較為局限,線性思考問題,以為你現在成績下降,就強烈地害怕你會倒退得更厲害,為了消除這恐懼,她當然強迫你學習。
這不單減少了恐懼,也能幫你提升成績。可謂一舉兩得。強迫不是母親專斷,而是她無奈之舉。既然你媽出招,你自然得接招,但不是被動接招,你有自己化解的好法子。
畢竟,解決問題全在于你自己——你是否願意去解決問題。這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