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并非父母必須要在各方面都比孩子優秀,我們希望的結果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但前提必須是,父母無愧于一棵能提煉出靛青的藍草!
1
父親:知道嗎?當林肯像你這樣大時,他可是班上最好的學生。
兒子:知道的,父親,但他像您這樣大時,早已是美國總統了。
看到太多父母,隻要求結果,不思考過程;隻為孩子設定規則和預期,卻少有自我限制和教育。
我們可以說這太自私,也可以說是太無知。“家長一心當豬,卻要望子成龍”的現象也是有的。
你可曾一邊玩着遊戲看着電視,一邊呵斥旁邊做作業的孩子要專心?
你可曾整天流連橋牌室,卻把孩子往一個個的教育訓練班裡送?
你可曾在工作中消極怠慢,卻要求孩子考試門門第一?
對孩子的成長,父母的任務是陪伴。而最高境界的陪伴,是“活出孩子欽佩的樣子”,在靈魂和精神上足以擔當對孩子的引領。
2
托爾斯泰說過:“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關鍵是如何教育。”
教育,是深入靈魂的事,是精神上的紮根和熏染。父母所扮演的角色,不應是審判者,而應該是引領者。
希望孩子走多遠,你就應該要求自己走得更遠;希望孩子攀登多高,你就應該要求自己攀登得更高。
有朋友問我:“怎麼才能讓孩子喜歡上看書?”
“你喜歡看書嗎?你在家最主要的休閑是閱讀嗎?你叫孩子看書的時候,自己在幹什麼?”
“我可不愛看書,我一拿起書就犯困。但是孩子不看書可不行呀!”
我問:“如果我告訴你,你不愛看書就沒有資格要求孩子愛上看書;如果我告訴你,為了孩子,你裝也要裝出愛看書的樣子,每天要花點時間在他旁邊裝模做樣的讀書,你能夠做到嗎?”
“那我追的電視劇怎麼辦?我的牌局怎麼辦?我的酒局怎麼辦?我的微信朋友圈怎麼辦?”
“那你活該!”
并不是說父母必須要在各方面都比孩子優秀,我們希望的結果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但前提必須是,父母無愧于一棵能提煉出靛青的藍草!
事,不必躬親,但精神上的引領不可或缺。
希望孩子更優秀,我們必須比他更努力的工作和學習。希望孩子要善良,我們必須比孩子更善良。
希望孩子懂得愛你,我們必須比孩子更注意愛的技巧和智慧。希望孩子真誠可信,我們必須比孩子更加的真誠可信。
雖然我們大部分成不了聖人和首富,但關鍵是要讓孩子看到我們的努力和自律!
父母事業的成功不一定值得孩子欽佩,但我們的努力和道德自律,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3
曾國藩一生最敬佩的人,是他不識字卻胸懷大志行善鄉裡的祖父,曾國藩說他一生踐行的就是祖父對他的道德教育,他也以此來教育他的兄弟和子侄,于是曾氏後人至今人才輩出。
莫言一生心心念念的是他貧窮沒有文化卻一生善良勤勞的母親。
範仲淹的後代至今長盛不衰,因為他們有一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祖先,而不是因為他們的這位祖先“胸有十萬甲兵”出将出相。
孔門作為天下第一大家,曆七十幾代而不衰,是因為他們的祖先孔子,堪為“萬世師表”,因為他“文不在茲乎”的使命感和氣概,而不是因為這位祖先曾做過短暫的魯司寇……
這些祖先,活出了他們的子女甚至是子子孫孫所欽佩的樣子,他們的精神深深的紮根在了子孫的血液裡靈魂裡。是以,即使祖先已逝,卻仍能無限期的陪伴着他的子孫們。
這才是最高境界的陪伴。
*本微信公衆号對所有原創、轉載、分享的内容、陳述、觀點判斷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僅供讀者參考,釋出的文章、圖檔等版權歸作者享有。部分轉載作品、圖檔如有作者來源标記有誤或涉及侵權,請原創作者友情提醒并聯系小編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