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前英國、美國等推行的綏靖政策,其實是戰争爆發的重要原因

綏靖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英國、美國、法國等國家面對侵略者采取的一種損人不利己的政策。這些當時的強國面對德國、日本、意大利等國家挑起的侵略戰争,采取了姑息、縱容的态度,他們犧牲中國、捷克斯洛伐克等縮小國家的正當利益,企圖以此來挽回他們本國的利益。可是最後事态的發展遠遠超出了他們的預料,一場世界性的戰争的爆發,這些國家都難辭其咎。

1931年九月十八日,日本法西斯發動侵略中國東北的戰争,東三省很快淪陷,被日軍占領。當時國聯在英國、法國等國家的操縱下,竟然要求雙方停止一切沖突,撤退軍隊,把東北劃為“非武裝地區”,由國際共管。最後經過國聯調查團長達八個月的調查,提出在這裡成立自治政府,他們的想法就是由西方列強代替日本來宰割東北。

二戰前英國、美國等推行的綏靖政策,其實是戰争爆發的重要原因

日本當然不答應了,随後退出國聯。但是西方列強并沒有采取什麼強制性的措施來遏制日本,導緻日本變本加厲,于1937年發動了全面對華戰争。更為荒唐的是,英國首相張伯倫甚至主張為日本财政提供援助,來開發東北和華北。企圖這樣來儲存英國的在華權益。可是他們低估了日本人的野心,1941年日本挑起的太平洋戰争,最終把戰火燒到了他們自己身上。

二戰前英國、美國等推行的綏靖政策,其實是戰争爆發的重要原因

1935年10月,意大利出兵阿比西尼亞(埃塞俄比亞),在第二年五月占領了阿比西尼亞的首付亞迪斯亞貝巴。面對意大利的這一行徑,國聯雖然明面上發表宣言進行抗議,但是實際采取的措施卻是不包括石油在内的禁運。對于被侵略的國家阿比西尼亞卻拒絕給予任何的援助。這麼做等于是變相支援了意大利的侵略行徑,也使得希特勒大受鼓舞。

1936年,西班牙法西斯分子佛朗哥發動意圖推翻共和國政府的叛亂。德國、意大利借口反對“共産主義威脅”,出兵幹涉西班牙内政。英法兩國卻害怕西班牙的戰火燒到自己身上,是以同樣采取了“不幹涉政策”。法國政府卻提出《不幹涉協定》,協定包括:禁止向西班牙及其領地輸出、轉運各種武器和軍用物資,禁止西班牙購買的武器過境。這一協定得到了27和歐洲國家的同意。但是西班牙國内的叛亂分子卻從德國、意大利那裡得到了大量的武器。西方國家對比縱容的結果就是,德國和意大利簽訂了《柏林協定》,建立了柏林——羅馬軸心。

二戰前英國、美國等推行的綏靖政策,其實是戰争爆發的重要原因

1936年3月7日,德國政府宣布廢除《洛迦諾公約》,随後繼續進行軍備準備。從1937年到1938年,德國完成了對奧地利的吞并。奧地利本身是英法兩國的盟國,按照規定,英法兩國是要對奧地利負有保障義務的,但是奧地利被吞并以後,兩國隻是表面上提出了抗議,實際上卻承認了奧地利被吞并的事實,撤回駐奧地利使館就是最好的證明。通過這件事,希特勒更加看清了西方列強綏靖政策的底牌,變得更加的肆無忌憚。

吞并奧地利以後,希特勒把侵略的矛頭指向了捷克斯洛伐克,并且故意制造摩擦。為了解決兩國之間的沖突,由英法兩國牽頭,于1938年9月29日至30日,英國、法國、納粹德國、意大利四國首腦張伯倫、達拉第、希特勒、墨索裡尼在慕尼黑召開會議,此次會議上簽訂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協定》。英法以出讓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為代價,暫時換來了他們認為的和平。

二戰前英國、美國等推行的綏靖政策,其實是戰争爆發的重要原因

随後,1939年3月,德國出兵占領了捷克斯洛伐克,英法兩國再次被打臉。而飽受鼓舞的德、日、意卻加緊備戰,掀起了一場席卷全世界的大戰。直到第二次世界全面爆發,英法兩國同樣面臨法西斯的威脅之時,他們才被迫放棄了綏靖政策,投入到了與法西斯國家的抗戰之中。而此時,被法西斯侵略的中國等國家,在飽受淩辱以後,已經開始了追求獨立的抗戰。

我們分析一下英國。法國、美國等國家采取的綏靖政策,不難看出,如果在法西斯國家剛剛露出侵略的矛頭的時候,就予以打擊的話,肯定會對這些法西斯國家産生極大地震懾,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也許就不至于發生,或者不至于發展的如此之快,造成的危害如此之大。但是這些國家為了維護本國的利益,而放棄了自己作為世界大國應有的擔當,不惜犧牲小國,甚至自己盟國的利益,求得一時的安穩。卻助長了法西斯侵略者的嚣張氣焰,使得全世界一步步的陷入到這場大戰之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