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做事磨磨蹭蹭,父母總是不耐煩?

孩子做事磨磨蹭蹭,父母總是不耐煩?
孩子做事磨磨蹭蹭,父母總是不耐煩?

文|橙子 圖|網絡綜合

很多家長每次看到孩子做事磨磨蹭蹭時,就感覺到心裡的怒火在慢慢蹿出來。

真想大吼他幾聲,問他為什麼要這麼慢,難道就不能快一點?可吼了之後,孩子一哭,那就更惱火了。

之前還隻是不耐煩,聽到哭聲後,更不好受,感覺自己的情緒會馬上失控。如果失控了,肯定會傷害到孩子,自己也會覺得内疚。

當然,孩子有哭的權利,讓他發洩自己的情緒。看到他離睡覺的時間越來越近,我也會催促一下,跟他說不要浪費時間。

當了解心理學的一些知識後,會發現,父母對孩子總是不耐煩,不僅僅是脾氣修養的問題,還跟大人的心理狀态有關。

看到磨蹭的孩子,想發脾氣時,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這樣?

孩子的哭聲為什麼會讓自己慌亂不安,焦慮,好像被莫名其妙的情緒控制了?為什麼孩子有的行為會讓你特别敏感在意?

心理學家艾瑞克·伯恩提出:人作為獨立的個體,常常在三種狀态下變化,即父母、孩童以及成人。

父母自我狀态:是由父母或父母型人物的行為内化而來的,是一大堆裝在腦子裡生命早期獲得的經驗,包括必須、應該,父母自我狀态是“權威的”、“教誨的”。

孩童自我狀态:常常是情緒化的、沖動地,自發地,憑感覺做事。

成人自我狀态:成人自我狀态是有邏輯、理智的,所做的決定建立在資料的收集和客觀分析之上,不受父母狀态和孩童狀态的幹擾。

當孩子哭鬧時,為什麼這麼容易激發父母的不耐煩甚至是情緒崩潰?

孩子做事磨磨蹭蹭,父母總是不耐煩?

很多時候是大人陷入了“孩童自我狀态”,就好像看到了曾經的自己,那個在父母面前哭泣着,無助而恐懼的孩子。 這種複雜的情感會引起情緒的波動,讓人暫時忘記了自己是父母,而已經化身為一個孩童,一個沖動、憤怒、情緒化的孩童。

他有着大人的身體,帶着父母的身份,随意地對孩子吼叫、打罵着。 我們常常說陪孩子一起成長,是父母的一場修行。

其實就是這樣的心理成長過程,讓自己盡量保持着成人自我狀态,理性處理這些問題。 當然,也不是說孩童自我狀态就一定是不好的。

因為孩童更懂孩子的需求,也願意更直接、更感性地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感情。是以,對孩子不耐煩時,一定要看看自己的自我狀态。

當然,更需要的是耐心。

比如耐心一點,告訴他為什麼不買的原因。是家裡太多了,還是這個玩具不安全? 當孩子堅持着,或者直接坐在地上哭鬧,怎麼辦?難道就妥協嗎? 如果已經明确告知了孩子為什麼,而他卻想着用這樣的方式想讓父母屈服的話,可以選擇拒絕,但可以站在不遠的地方,看着他。

讓他把不滿的情緒發洩出來,然後再給予安慰,轉移注意力,這時孩子發現這個法子沒用,也就不會再鬧下去。

對孩子不耐煩的時候,想拉他、扯他,甚至想踢他,但父母卻忘記了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看。

請一定記得,在對孩子感到不耐煩的時候,一定要耐心、再耐心一點。

孩子做事磨磨蹭蹭,父母總是不耐煩?
孩子做事磨磨蹭蹭,父母總是不耐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