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現代社會隐藏着自我壓迫,躺平其實是一種say no 的反抗

累的睡不着的時候,卻翻到了這本《倦怠社會》,韓炳哲的寫作在很多時候與其說是哲學式的,不如說是直覺式的。如果說,福柯、馬爾庫塞的思考是對把人當作物的現代性的抗拒,那麼韓炳哲的直覺則是對似乎極大給予了人自由的後現代性的拒絕。

他的哲學的語言裡其實隐藏着一個所有現代人都面對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現代人是如此之累。

如果說在大工業時代,勞工是在冷冰冰的機器、管理體制下被壓制的喘口氣都困難,那麼在後工業的時代,在人們越來越相信個性、自由、多樣性的時代,人們同樣被自我驅動、自我剝削的上進心逼的疲憊不堪。相比于工業化時代被各種“你應該”榨幹的“工具人”,現代人雖然擺脫了他者的壓迫,卻在自我的管理之下,在各種“我可以”的自我激勵之下疲于奔命。

正因為此,在大工業時代,人類的精神由于被客觀性所壓迫而表現出普遍的躁狂,而在後工業時代,人類的精神由于被自我激勵不斷逼迫而表現出普遍的抑郁。是以,倦怠反而成為了這個高度碎片化的世界當中,人與人最大的共同語言。它從傳統意義上的消極,變為一種怪異的積極意義上的對過度自我激勵的拒絕。

這讓我重新審視了躺平的意義,那就是躺平不是放棄,而是對不斷自我剝削、自我壓迫的功績社會say no 的權利。當人成了自己的主人,對待自己卻史無前例的殘忍,是以自我放棄也具有了反抗的意義。

真是一本奇怪、晦暗,卻充滿着令人戰栗的直覺的小冊子。不知不覺讀完,竟已天亮了。

現代社會隐藏着自我壓迫,躺平其實是一種say no 的反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