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的郭柳玲嬌小、清秀,愛跳舞,因為在羊肉鋪直播砍肉被廣泛關注,被稱為"羊肉西施"。這本來是父親的生意,但不久前父親突然罹患尿毒症,柳玲隻能放棄舞蹈夢想,接過了羊肉鋪。小時候,母親的突然離家出走讓柳玲很受傷,縱使她長大後母親又回來了,但母女倆依然難以對視。
2021年初冬,我們走進了郭柳玲和她母親的生活。柳玲努力兼顧着羊肉鋪和心愛的舞蹈,她也漸漸發現,自己身上的這股勁兒與當年離家出走的母親,十分相似。
騰訊新聞《中國人的一天》欄目聯合快手We我們工作室,共同策劃出品了女性主題系列紀錄片《了不起的母女》,第四集講述了羊肉鋪女孩柳玲與母親的故事。

手起刀落,砸在了案闆上,砍出一節節的羊肉。在狹小,打着紅光的羊肉鋪裡,一個年輕女子握着這把刀。她有齊劉海,紮着一個幹脆的小馬尾,笑起來眼睛彎彎。她似乎不屬于這裡。她叫郭柳玲,28歲,廣西貴港人,之前是個舞蹈老師,穿着緊身衣,在練舞室裡光芒萬丈。但來到了菜市場,她隻能穿有污垢的衣服,套上圍裙和手套。身上也沾染上了很酸很臭的羊膻味。
郭柳玲因長相甜美,在直播中被人稱為“羊肉西施”。
出現在這裡,郭柳玲首先要面對的是他人的眼光,“覺得你就是過去作秀的”。一個漂漂亮亮、斯文的小姑娘,在這裡買羊肉,一定三天打魚兩條曬網,堅持不下去。
這曾是郭柳玲父親的羊肉鋪。她剛開始接手的時候,一個老阿姨、父親的老顧客告訴她,怎麼不去幹一份體面的工作,要在這裡剁羊肉?看到郭柳玲給她剁碎的羊肉,她又說,沒你爸剁得好,還是趕緊回去,别在這裡丢人現眼了。
郭柳玲很不服氣。那時候她剛接手羊肉鋪,還不熟練。她自己買了十幾斤的豬骨頭,在案闆上剁了一個多月,壞了兩三把刀。她心裡很害怕,怕刀會飄到她的手上,還有血飙出來的那一刻,她心裡也會一驚,“一不小心我就會缺胳膊斷腿的,真的怕”。
郭柳玲的刀法非常熟練,如今可以兼顧直播和做生意。
但她必須堅持下去。不久前,柳玲父親突然罹患尿毒症,而羊肉鋪是父親實實在在的一個做生意的憧憬,他也找不到更可靠的人幫他經營。
她第一次見到父親在她眼前流眼淚。那麼一個蒼天大樹般的父親突然變得脆弱。在别人眼裡,羊肉鋪賣肉是濕手濕腳的髒活,“圍繞着一堆臭臭、又亂又髒的東西”,不太體面。但郭柳玲還是接下了。
“羊肉鋪不容易割舍”,郭柳玲說,“咱們就硬着頭皮幹,我覺得不是很大的問題,我就堅守下來了”。羊肉鋪維系着父親的精神。她希望父親能是以覺得生命有意義,不要放棄治療。
為了送父親做透析,柳玲常常奔波于羊肉鋪和醫院之間。
郭柳玲一直在克服心理障礙,比如去拿羊的時候,會看到羊可憐兮兮的眼神。她也覺得不忍。但是又不得不去做。沒有辦法宣洩内心的壓力,她就開始砍肉。“一個勁地把氣發洩到肉上面,之是以我砍肉砍得這麼好,一個減壓的方式。”
聲音輕輕柔柔,利落地提刀砍肉,郭柳玲這麼一個充滿能量和沖突的形象,在網絡世界被人看見了。她成了網絡紅人,被人稱為“羊肉西施”。她形容現在的生活,“光環照在我的身上”。
光環之下,是郭柳玲充滿沖突的取舍。在現實生活裡,郭柳玲隻能把照顧兒子和堅持舞蹈排在後面,人生中的第一位,還是父親的羊肉鋪。
柳玲在羊肉鋪練舞,理想和現實她都放不下。
決定接下羊肉鋪的工作并堅持到現在,郭柳玲覺得,“更多的是一份責任跟擔當”。能有這樣承擔責任的能力,是郭柳玲一直以來的夢想。
在她很小的時候,母親離家出走,去大城市追尋夢想。從小,她就覺得渺無音訊地離開的母親是個不負責任的人。母親的離去給她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她對母親充滿了埋怨,甚至有了一種恨意。“為什麼人家擁有的我沒都沒有。人家可以穿漂亮的裙子的時候,能夠喊爸爸媽媽的時候,我喊不了。”
每次與媽媽手牽手,柳玲的心裡都五味雜陳。
她總被人說是一個沒媽的孩子。被人冷眼相看,衣服都不應該配最好的,她隻能穿别人穿剩下的衣服。在學校,郭柳玲會被排擠,同學們會說,她是個沒媽的孩子,不要跟她玩。
柳玲常常先假裝沒聽到,然後回到家,一個人躲進櫃子裡,一整天不說話,也不吃飯。有一天爸爸回家裡面找她,以為她不見了,其實她是不想讓爸爸知道自己有情緒。她看着爺爺奶奶為了供她讀書去掙錢,就覺得自己就是一個負擔。
柳玲常想,母親為什麼會突然離家出走,這是一種非常不成熟的做法。“你實在迫于生活無奈的話,你也可以給家裡面來個電話,稍微噓寒問暖一下。可是我媽走出去了那麼多年,她都沒有一個電話回來的,她可能跟我給我爺爺奶奶打過,可是這段時間我是沒有感受到那種母愛的。”
人潮散去,忙完一天生意柳玲會一個人發發呆。
從小到大,這個“沒有媽的孩子”學會了報喜不報憂。在學校裡面,她被别的孩子欺負了,或者沒有飯吃了,或者鞋子爛了,她也不會跟爺爺奶奶哭,“如果有吧,那就好一點,沒有的話就吃少一點,穿少一點,這都不是大問題”。
她總覺得,能夠自己扛的事,就自己扛。母親的形象給她的童年投下了陰影。她會一直在心裡想,以後一定不要成為和母親一樣的人。“我以後一定要自力更生,做一個為家人撐得起一份責任的那種女人”。
成年之前,郭柳玲形容自己“像個牆頭草”,人生是被安排好的。家長讓她去讀衛校,她去,再去讀中專,她也去。“我當時很害怕,很膽小,因為被罵的多了,我沒有自己的主見,我都是随波逐流的,大人說什麼就是什麼”。
但慢慢長大之後,她發現自己并非是一個逆來順受、完全聽話的女孩。
中專畢業之後,父親要給她找一個鐵飯碗的工作,要她畢業出來能跟醫生結婚,生個胖兒子,退休了開個診所,父親希望她這麼過完一生。但她覺得,自己的人生道路好像都被固定好了。一個新的想法突然冒了出來:為什麼我不能夠自己按自己的想法去活呢?
柳玲每次推着自己的機車上天橋,都會奔跑,
她想盡力節約時間去做喜歡的事。她決定自己去過人生。
父親大怒:你在外面闖蕩個頭破血流,你哭着回來,你不要找我拿錢。郭柳玲也很倔:我不是一個男孩子,可是我一定比男孩子強,你為什麼覺得我以後找不到吃的呢?“我就證明給我爸看”。
雖然母親的出走給幼時的郭柳玲帶來了很大的傷害,但她也不自覺地,對母親産生了一些好奇。父親的牆上挂着一些六七十年代的偶像的照片,但唯獨沒有跟郭柳玲母親的結婚照。她翻了家裡的櫃子,找到了一張母親剛畢業的在醫院裡面做護士的照片,眼睛水靈,“要對生活充滿激情的感覺”。
柳玲騎着摩托回家,生活與夢想的遠方截然不同。
那時候她開始對母親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就打從心裡面在想,原來我媽并不是他們講的那種樣子”。在當時的風氣裡,大家覺得女人一定要在家裡面厮守一輩子,不能有自己的想法,更不能有夢想。如果有了,就是不守婦道,就是沒有遵循自己的作為人的一種道德底線。
母親的離家出走,也是為了要主宰她自己的人生。她想,母親這麼漂亮,肯定很上進,“對生活是有點追求的,不安于現狀,需要靠自己的打拼去努力一把的女強人。”“可能我爸多多少少給不了她想要的東西,然後她才想要出去的闖蕩一下,證明一下自己。”
和父親“誇下海口”後,郭柳玲也開始闖蕩。她去廣東打工,無依無靠,睡過橋底,也有沒飯吃的日子。後來她回到廣西,繼續讀書,也在賣場裡做銷售,賣些化妝品,賣些日用品,訓練自己的口才。之後她開始帶貨做銷售的。這兩年多的時間她掙了自己的第一桶金,1萬多塊錢。
柳玲在練舞和剁肉中,切換自如。
她聯系上了之前認識的一位舞蹈老師,拿着這兩年的積蓄去報了一個舞蹈班。“我想跟别人不一樣,我想證明一下我自己”。她不想回到村裡,不想幹一些又髒又累的活,也不想回到父親安排好的人生軌迹裡。“你有自己的想法之後,你才覺得我的人生要自己主宰了”。
後來,她開始了舞蹈老師的生涯,“認認真真地幹了,說幹就幹”。這是一份美麗的事業。在舞蹈教室裡,郭柳玲發現了一個新天地,一種嶄新的活力和激情。在那樣歡快、放松的節奏和氛圍之下,她找到了自己一直想要的自信。那份自信鼓勵着她,要保留自己的内心世界。
郭柳玲一直相信,羊肉鋪隻是一份短暫的活,最終,她還是會回到舞蹈教室,完成夢想。
跳起肚皮舞的郭柳玲,自信滿滿。
郭柳玲讀中專的時候,母親還是“平平淡淡地回來了”。母親的城市生活并沒有取得成功。
母親重新回歸了家庭。郭柳玲的父親那時沒有什麼積蓄,但是母親跟他複合了,還生下了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母親看起來很疲憊和操心,但也有很要強的姿态——她忙活家裡大大小小的事,給郭柳玲交學雜費,為了省錢,她一天就吃一個面饅頭,不坐公共汽車,走很長很長的路去上班。“重新把我們的家撐起來了”。
柳玲媽媽經營了一個服裝店,她希望有自己的事業。
但作為不在母親身邊長大的女兒,郭柳玲和母親還是有很深的内在縫隙,“一個孩子得不到母愛,缺失的那份東西,長大沒有辦法彌補。不管她之後掙了很多的錢,要買再多的東西回來給你,或者是給你再好的一個教育,給你再多的吃的穿的,都沒有辦法彌補。”
但母女倆一直在努力,柳玲生孩子那段期間,是母親幫她洗衣服,裡裡外外地刷鍋子,換尿不濕,端尿盆,一大早給她買好一天的菜,給她熬湯炖雞,“她就會把你内心想要的東西,外在缺的東西全部給你一應俱全。”雖然不是童年時候的母愛,但郭柳玲還是能感受到來自母親的愛。
對于柳玲來說,努力就是掙更多的錢,幫母親實作願望。母親之前打工幫人買衣服,她有開一家自己的店的願望。後來郭柳玲找了一個朋友聯系了鋪面,給她挂上“謝姐服裝店”的名字,還幫她裝修了。
媽媽幫柳玲擦護手霜,看着柳玲手的硬繭,媽媽很心疼。
“我覺得我媽的夢想我以後可以幫她完成,就在我的身上實作的同時,我也會照亮她”。 關于母親,郭柳玲一直有一個小小的夢想。從小到大她都沒有與母親的合照,母親回來之後,她拍了幾張,作為長大之後母親給她的回憶。但她很想跟母親彌補小時候沒有好的合照的遺憾。
這天傍晚,郭柳玲帶着母親去了照相館。她們對着鏡子在化妝,回避着眼神的直接接觸,但是郭柳玲說出了藏在自己内心裡很久很深的一個疑惑:為什麼媽媽當時不要我了?母親才告訴她,當時是郭柳玲的奶奶把她藏了起來,“我沒有辦法找到你,每天晚上都哭”。
這是柳玲最渴望的照相姿勢,像孩子一樣趴在媽媽腿上。
“你要原諒媽媽,媽媽不是不要你”,母親說,“一直放不下,舍不得我這個大女兒”。拍照的時候,母親坐在沙發上,郭柳玲蹲坐在地闆,想要趴在媽媽的膝蓋上。郭柳玲流了眼淚。那一刻,她仿佛又變回了媽媽的小小女兒。隻是現在,媽媽沒有離開,媽媽就在她身邊。
在騰訊新聞搜尋“柳玲”,歡迎關注柳玲的個人賬号,了解關于她的更多動态。
第3986期
撰文| 李荷
視訊|劉曉婧
編輯 | 佳琪 高歌
出品 | 騰訊新聞 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