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誰的童年不會犯錯呢?孩子而鬧情緒,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教育孩子,發現了孩子有情緒之後,把重點放在引導孩子說出來就好,不要過多猜測他到底怎麼了,帶着關心地詢問“感覺不好嗎?和媽媽說一說好不好?"就已經能讓孩子接收到你所釋放出的信号了。如果他感覺到安心,也許會願意跟你說一說。很多媽媽之是以對孩子的情緒表現得不耐煩,其實正是内心有一個過分完美的希望,并以為孩子剛出生時就是一張白紙。但實際上,孩子出生後并不是白紙一張,而是攜帶了大量的天賦資訊。

誰的童年不會犯錯呢?孩子而鬧情緒,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

在某種意義上而言,教育不是知識的灌輸,而是一種喚醒,是對孩子天賦智慧系統的開發,是以很想在這張白紙上繪制最美麗的畫卷。媽媽以為自己從胎教開始努力,并不斷地在教育上下功夫,就能培養出一個完美的孩子來,但卻忽略了孩子是一個獨立個體,一旦孩子開始具備獨立的思想,就勢必會出現與你所想的完全不同的表現。

誰的童年不會犯錯呢?孩子而鬧情緒,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

當孩子開始要性子、發脾氣的時候,不僅意味着他需要獲得“支援”,更重要的是,這種表現證明了他是一個可以自由表達自己内心的人,我們其實還應該是以感到開心,至少孩子不會對我們有所隐瞞。誰的童年不會犯錯呢?孩子因為各種問題而鬧情緒,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

誰的童年不會犯錯呢?孩子而鬧情緒,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

是以,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才能包容他因為不完美而出現的各種情緒。不管怎麼說,孩子都是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因為成長中的不順利,他就會鬧情緒,發脾氣、耍性子,這個狀态是一種正常的狀态,作為指導者的媽媽,接納這種狀态要好過回避和生硬地扭轉它,隻有這樣做,孩子才能跟着你學會認識情緒并接納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