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男孩不準哭!”别讓性别架構,影響孩子情感表達

“不準哭!男生哭什麼哭?用說的嘛!就隻會哭......沒出息!沒出息!”一位家長邊指、邊罵正在哭泣的男孩,小男孩被指責後,愈哭愈大聲......

這樣的對話,這樣的場景,在許多家庭裡天天上演。

“男孩不準哭!”别讓性别架構,影響孩子情感表達

“性别架構”限制了孩子成長“男生不能哭”、“你是男生還怕痛”、“男生玩娃娃好娘”、“男生用藍色代表” 大多數的男孩被允許調皮搗蛋,但卻不被接納感性柔弱的一面。

相對地,“女生要有女生的樣子”、“女生要輕聲細語”、“女生要溫良恭儉讓”、“女生就要穿粉紅色” 女孩被允許哭泣示弱,但卻不被接納理性強悍的一面。

“男孩不準哭!”别讓性别架構,影響孩子情感表達

男孩喜歡幫娃娃穿衣服,會被取笑和責罵“娘娘腔”,為了符合大人的喜好、取得贊賞,開始玩玩具槍、機器人、打球,強迫自己做他人所認同的事,割舍自己真正的興趣。在這過程中,我們忽略了孩子真正的聲音,更可能不自覺地抹殺了太多孩子的個性。

女孩被限制得更多,即便性别平等意識擡頭,年輕父母也逐漸注重性别刻闆印象與性别歧視的議題,但大多數家長依舊深受父權文化的影響。女孩喜歡玩車、打球被說是“男人婆”,隻有活得像公主,不出聲、不出頭,才值得被人稱贊。現今社會中,女性,在家庭與職場中多數仍居于弱勢。

“男孩不準哭!”别讓性别架構,影響孩子情感表達

守護你的孩子:有意識地進行“消毒”!當孩子被帶着“性别限制”地責備時,你可以跟孩子說:“他們說的不是真的,你是很棒的!我知道你隻是很生氣,還不會說對不對?以後你可以用說的,這樣别人才聽得懂 ”

我們活在傳統文化下,不免會遇到類似情況。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守護孩子不受到傷害,有意識地“消毒”對方無意識的毒言惡語!這是必要的!

“男孩不準哭!”别讓性别架構,影響孩子情感表達

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說:“我們不是為了滿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而是為了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

孩子視我們為生命中最重要的支柱,如果我們能有意識地免除壓在他身上的架構,支援且尊重孩子真正的喜好,欣賞與适性孩子天生的氣質,相信孩子必定會更自在、更快樂地成長。

而這不就正好呼應了,我們當初懷胎所許的願——“希望寶貝健康、快樂的長大”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