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打擊賣慘一條龍,求求中國父母,别再說“都是為你好”了

女兒當街暴打媽媽

網友為何将矛頭指向母親?

這些天,王力宏的離婚風波教會大衆一個心理學知識:情感操控,它不隻發生在戀愛親密關系中,職場、學校、家庭無處不在。

常州的街頭就上演了這麼一出情感操控的“家庭大戲”。一對母女發生沖突,女兒不斷用拳頭擊打媽媽的頭盔,媽媽也不躲閃、不說話。

有知情人士稱,起因是女孩自己打工攢了4000塊錢,和母親商量,讓母親再添2000塊錢買個新手機,但是到了手機店,媽媽卻反悔了,當街教訓起了女兒,随着圍觀群衆越來越多,女孩就想拉着母親離開,但這位母親就是不肯走,甚至變本加厲,讓周圍人評理,女孩是以情緒崩潰,才做出沖動行為。

打擊賣慘一條龍,求求中國父母,别再說“都是為你好”了

表面上看是女孩不懂事,對自己母親動手。但仔細思考,會發現媽媽的教育方式存在很大問題,既然已經答應了孩子,就不能出爾反爾,網友也紛紛指責這位母親不守信用。

15歲的青春期女孩,十分看重尊嚴,當街訓斥她,無異于對孩子心靈上的淩遲。更何況,女孩已經很懂事了,知道家庭經濟情況,自己打工辛苦攢下4000塊錢,沒有要求母親承擔全部費用。

女孩媽媽出爾反爾、當街教訓、讓周圍人評理,多麼熟悉的一套操作,相信很多人童年時,都經曆過相同的場景,這就是典型的家庭PUA教育,父母很多時候都是隐形的PUA施害者,打壓、賣慘、為你好,就是家庭PUA的三座大山。

女孩媽媽完全可以聽女兒的話離開,她在圍觀者面前賣慘,讓孩子内心受折磨,就想讓大家看看孩子多麼糟糕,自己又多麼可憐,道德綁架女兒。

打擊賣慘一條龍,求求中國父母,别再說“都是為你好”了

父母總是用“我都是為你好”、“你對得起我嗎?”激起孩子的内疚感,達到控制孩子的目的,這種質問刺耳又殺傷力十足,這不是真正的愛,隻是父母對孩子的拿捏和控制,在很多父母眼裡,孩子就是一個彈簧,你弱他就強,想要壓制孩子,施加更大的壓力,是唯一的辦法。

家庭PUA裡,打擊和賣慘,是中國父母最擅長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堅持棍棒下面不僅可以出孝子,也能出才子,究其原因,中國是一個講究規矩的民族,無規矩不成方圓,父為子綱,為人子就要絕對服從于父,孩子的意願和内心不重要,亂了綱常和規矩,才是頭等大事,父母不會反思和學習,一味地遵循古例。

悲慘教育又叫内疚式教育,心理學上的概念是愧疚誘導。一段關系中,通過讓對方感到愧疚,使其服從自己的意願。表現形式是“你就是錯了”、“都是因為你,我才這麼痛苦”,不願意接受道歉和愧疚補償,通過切斷内疚的補償機制,讓對方的愧疚感無法消除。

某教育觀察類綜藝裡面,有一個孩子背書背不下來,孩子媽媽情緒失控,用手扇自己,隻要孩子犯錯,就在孩子面前扇自己一巴掌,每當這時,孩子就會害怕又自責,通過懲罰自己,管教孩子的父母不在少數。

無論是打擊教育還是内疚教育,都隻會讓孩子收獲打擊和内疚,或許他會變得謙虛進取,但更多的是對孩子自信心造成永久性傷害。

因為沒有愛和被愛的能力,他們會像父母一樣對待自己的孩子,成為PUA的施害者,一代又一代地傷害和被傷害。

打擊賣慘一條龍,求求中國父母,别再說“都是為你好”了

北大學生包麗被男友PUA自殺的事件曾轟動社會。男友牟林翰利用包麗有過戀愛經曆,不是處女的理由,長期折磨她。包麗提出分手,牟林翰便以自殺恐吓她,你不救我就是你狠毒,你不是處女都怪你浪蕩,就是采取了愧疚誘導,包麗長期處于愧疚自責中,最後不堪忍受,服藥自殺。

當PUA流向社會,就會變味,除了從家庭權威轉為兩性沖突,還會變成職場傷害。沒有接受過性教育的中國青少年,很容易在鼓吹情感自由、性自由的PUA中迷失,以PUA手段操控女性,社會風氣逐漸扭曲,兩性沖突加劇。

家庭的情感操控,會造成孩子未來人生的全面潰敗,這種潰敗可以表現在家庭内部,可以發生在兩性關系間,也可以是職場中,老闆對員工的控制手段。

火箭少女成員Yamy曾經飽受老闆的職場PUA,老闆長期對她攻擊和打壓,評價她長得太醜,搭配的衣服不倫不類,導緻Yamy産生自我懷疑,對老闆的任何需求都不敢提出質疑,緻使她在人格上表現出絕對的屈從。

社會由無數個體組成,個體受到摧殘,社會文明必然瓦解。想要社會和諧有序地發展,就需要改變家庭的小社會。但是,改變家庭教育無法一蹴而就,幾千年的傳統思想根深蒂固。蔡元培先生在《中國人的修養》中寫道: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想要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說法的語氣和方式。

打擊賣慘一條龍,求求中國父母,别再說“都是為你好”了

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首先檢討,自己對孩子的這份好,是真的愛還是承擔過多自己的期望和控制,孩子是獨立的個體,父母要學會尊重和傾聽孩子的想法,接納他的成功和失敗,因為,作為父母,也不是完美的。

“中國式父母”不隻是一類群體,更是一個象征詞,他們特點鮮明,都背負着責任、控制和權力,他們在時代的局限中成長,在自身局限中掙紮,他們以愛的名義綁架孩子。

自古奉行尊卑觀的中國社會,展現在家庭裡,就是父權,父母決不允許孩子挑戰自己的權威,在他們眼裡,孩子不是和他平等的人,更多的是養兒防老的工具,正如很多父母,對女兒灌輸“照顧弟弟是姐姐的義務”。

孫海洋丢失14年的兒子孫卓,在買家的家庭裡,親生女兒心甘情願地給沒有血緣的弟弟讓位,就是因為父母潛移默化地灌輸和洗腦,這就是中國父母的PUA。可悲可恨的是,父母根本意識不到這是一種隐形PUA,孩子也不知道自己在被PUA,但這種精神控制就存在于你我之間。

中國青年報社曾做過一項調查,90.6%的受訪者表示父母對自己有言語打擊。很多父母不明白,不是給孩子一口飯吃就行了,還要營造良好的心理成長環境。我們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中學生、大學生跳樓自殺,在指責他們心理能力太差時,應該多思考,他們為何會走到這一步?

父母要給孩子更多的贊許和愛,但這種肯定和表揚的對象應該是他們真實的樣子,而不是父母希望他們成為的樣子。

大家是如何看待這一新聞的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