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貝殼是貨币,為何古人不去海邊多撿點?專家:不撿才是聰明人

“錢财乃身外之物”,但是幾千年來,人一直都在追尋着一條亘古不變的法則,那就是“賺錢”,不管是古代掠奪城池的戰争,還是現代科技不斷的發展,追尋其源頭,都是為了一個字“錢”。錢的曆史已經有了三千多年了,最早的夏朝并不流行貨币,隻是物與物之間交換,最早的貨币是誕生于三千年前的商代,當時的人們,已經開始使用一種特殊的貝殼作為有價交換物,人們将這些貝殼用繩線進行串聯,并戴在腰間進行商品交換。而這種貝殼後來被稱為“貝币”,它也是大陸最早的貨币。

古代貝殼是貨币,為何古人不去海邊多撿點?專家:不撿才是聰明人

中國使用貝殼作為貨币的曆史非常早,早在商朝的時候貝殼就已經成為全國通用的貨币載體。至于為何是貝殼成為錢币,主要有兩個原因,原因之一就是貝殼的稀有以及靓麗的外表,其二就是那個時代對于金銀的冶煉技術非常匮乏。

按道理說,貝殼在當時并不算是太難見到的東西,那麼,居住在海邊的人們,為什麼不依靠撿貝殼來直接讓自己家纏萬貫呢?如果那個時候,依靠每天在還邊撿貝殼,可以發财嗎?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則主要有三個方面。

古代貝殼是貨币,為何古人不去海邊多撿點?專家:不撿才是聰明人

首先,雖然貝币已經在當時完全融入到了生活當中,但貝币并不是唯一的一種貨币種類。在人類經濟活動當中,除了貝殼之外,還可以使用龜甲、青銅、鐵鏟、刀,以及布匹來充當等價交換物品,也就是說,貝币雖然在當時具有貨币的功能,但它的地位并不是唯一的。

其次貝殼作為貨币流通之後,會有專門的商人進行大量收購,然後運輸到内陸使用,在幾千年以前的社會,運輸的成本可想而知有多高。是以這些商人為了賺錢會進行壓價,是以那些靠“撿貝殼”的勞工一般是不會實作暴富的。

古代貝殼是貨币,為何古人不去海邊多撿點?專家:不撿才是聰明人

特别是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銅錢開始出現在人們的生活當中,普通的貝殼已經明顯不能滿足人們的交換需求,人們甚至将所有的貝殼和農具,全部都打造成為了青銅貨币,進而開始出現銅貝來代替普通的貝殼,而銅貝後來又發展成為圓形方孔的銅錢,這種銅錢一直延續到了大陸的清朝時期,貝币徹底開始不複存在。

古代貝殼是貨币,為何古人不去海邊多撿點?專家:不撿才是聰明人

其次,從考古中出土的各種貝币可以看出,能成為貨币的貝殼也一定是稀有品種,如虎皮、燕麥帶殼、棗殼、環紋殼等。這些都是貝殼,屬于貝殼中的“珍貴家族”,相當于現代珍稀野生動物。被打撈上來後,它必須經過加工,背面抛光,并且經常打孔以便于攜帶。它不僅是一種貨币,也是原始人喜愛的裝飾品。直到商朝中期,貝币的價值仍然很高,臣下得到王上貝币的獎勵是一種極大的榮譽。

古代貝殼是貨币,為何古人不去海邊多撿點?專家:不撿才是聰明人

也就是說,所有能夠成為貨币的貝殼,都具有獨特的特性,它們一般情況下都相當罕見以及珍貴,完全符合現在我們所說的“物以稀為貴”的特點,是以,在那個文明不太發達的時代,普通人能夠擁有這種貝币已經成為奢侈的事情了,更别說去通過撿貝殼來發财了。難怪專家也說:不撿的才是聰明人。

古代貝殼是貨币,為何古人不去海邊多撿點?專家:不撿才是聰明人

這麼說來,一方面由于充當貨币的貝殼相當罕見,另一方面,時代的發展讓貝币很快被淘汰,且不能滿足人類的正常生活,這才讓普通老百姓無法通過撿貝殼改善自己的經濟狀況,這麼想想還的确有一些無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