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子支付逐漸占據人們的支付方式後,紙币的使用效率就變得較低了,畢竟電子貨币相比于紙币來說安全且友善許多。不過也有一些人還在使用紙币,因為網絡的發達導緻了許多網絡詐騙興起,而他們騙的錢就是電子貨币,不用面對面就能兵不刃血地騙到大量金錢。而紙币就沒有這個煩惱,因為得當面交易的緣故,是以紙币除了被偷盜外,很少有人會詐騙紙币,這樣也很容易被抓。但随着經濟的發展,貨币的價值其實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瘋狂上漲的物價就很明顯地展現了貨币在不斷貶值的事實。這個時候隻有那些貴金屬才是永久都不會失去價值的物品。

黃金就是其中一種,古人都喜歡儲備大量黃金留待備用,結果大部分都被後人發現上交了國家。放牛娃曾在河邊撿到“巧克力”,專家為其鑒定後為2500年前的國寶,估價上億元。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呢?黃金作為硬通貨,不管在什麼時候都不會失去價值,也是很好的保值品。故而不少富豪都喜歡買下黃金儲存起來,而這一點無論古代還是現代都是相通的。而唯一的不同就在于,古代所流傳到現代的黃金不僅其本身具有價值,還被賦予了濃厚的曆史價值,故而它們的價格也遠超出一般的黃金,是無比珍貴的國寶。
在2007年的江蘇省大豐縣的一條河内,就被人發現了大量的黃金,而發現人卻是一群小孩子。當時正是2007年的夏天,也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天氣的炎熱使得幾個放牛的牧童們相約來到了河邊玩耍,緩解酷暑帶來的炎熱與高溫。而正當這些小孩子在水中嬉戲的時候,其中一個小孩意外發現河底有一隻蚌,他興奮的把河蚌給拿起來把玩。結果意外在河蚌的身體下發現了幾個黑色的不明物體,咋一看有些像巧克力一樣,于是他連忙把同伴們叫了過來,大家一起看看這到底是什麼東西。
原來這些黑色的東西是物體外層沾染的河底淤泥,于是他們用河水清洗幹淨這幾個物體後,出現在他們面前的是通體金黃色且滿身都印刻着複雜花紋與字迹的東西。不過小孩子哪裡認得出來這到底是什麼,于是好奇心旺盛的他們便把這幾個東西帶回了家,請大人幫忙看看到底是什麼。
見多識廣的大人自然是一眼看出這些是黃金,連忙興奮地趕去河邊想看看還能不能再找到黃金。很快在河邊發現黃金的消息就被全村人都知道了,于是村民們都放下了農活轉而去河裡撈金子了,他們每天都聚集在河邊,用各種工具尋找金子,每一個都期望能天降富貴。這條河裡最多人的時候,足足有一百多位村民都在其中尋找黃金,而最終他們在河裡撈出了21枚這樣的黃金。
于是大豐縣發現黃金的消息也傳到了其他地方,一時間這裡絡繹不絕的有人前來,許多文物販子也專門找到村民想買下這些黃金。不過在民警們知道後,他們意識到這些都是有價值的文物,于是立刻出面阻止了村民們的交易,而後收回了這些黃金,并将其交給了文物局。專家們通過鑒定後得知,這些确實是貨真價實的黃金,而且還是2500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貨币,叫做郢愛。
而郢愛被制作為了兩種形态,其一是方形的金闆,其二就是圓形的金餅,不過人們在使用它們的時候還會對其進行切割。最早的郢愛是楚國貴族們使用的專門貨币,此後還流傳到了江蘇以及安徽等地方,這種貨币幾乎是目前中國所發現的最早的黃金貨币,儲存下來的數量也十分稀少,故而專家們認為它們的價值至少在億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