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想起當年遺失的兩件古董,悔恨損失了十多萬

現在,大部分人都知道,古董是很值錢的。但在前幾十年,一般人家,大部分家裡都有“古董”。隻是由于不懂、不識貨,不當個東西,都丢棄、遺失或廉價賣了。

當年,我也有兩件“古董”,都丢掉了。

大約在上世紀70年代末,那時候由于北方強鄰的存在,我們内蒙古地區是“反修防修”前線。受當時大環境的影響,孩子們中流行“打仗”的遊戲,木頭刀、簡易紅纓槍、自制弓箭、自制火柴槍等都是必備的裝備。

1974年,由胡進慶導演、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制作的彩色卡通片《帶響的弓箭》上映。這部彩色卡通片叙述了祖國北疆的少年獵手小剛,接過爺爺抗擊沙俄的弓箭,抓獲敵特的故事。影片上映後,引起了很大反響,被改編成了多種版本的連環畫(小人書)。

想起當年遺失的兩件古董,悔恨損失了十多萬

連環畫《帶響的弓箭》封面

或許是當年小夥伴們看了這個連環畫的影響,于是大家都在内心希望自己也變成英雄少年小剛,于是都紛紛自己動手,就地取材,制作弓箭。

弓箭的箭杆用筆直的樹枝制作,箭頭大部分用粗鐵絲或鐵釘打制;弓身選用有彈性的小榆樹幹,用刀子刻削一番就行了,弓弦是偷家裡的細麻繩或漁網線。這樣,整個村子裡一大群男孩子們人人手持弓箭胡亂射擊,追得雞飛狗跳,樂此不疲。

當年我也制作了一把弓,一支箭,總體來說對弓還算滿意,但是對箭不滿意,因為射不遠也射不準。

有一天,忽然想到家裡有我奶媽給我縫制的老虎枕頭,上面有一個青銅的三棱箭頭,一般的老虎枕頭老虎的鼻子都是用布做成再縫上去的,但我這個老虎枕頭是用一個青銅三棱箭頭縫上去的當鼻子的。想到這,我偷偷地把這個青銅箭頭拆下來,安裝到了箭杆上。

想起當年遺失的兩件古董,悔恨損失了十多萬

自己做的弓箭,裝上了真正的箭頭,果然效果不是一般的好,射的又遠又準。在小夥伴們羨慕的眼光中,我拿着這弓箭,很是得意“得瑟”了幾天。誰知樂極生悲,就因為這箭射的遠,在一次玩耍射擊中,箭射出去後,跑過去隻找到了箭杆,箭頭怎麼也找不到了。

丢失的這個青銅三棱箭頭,後部是空的,能插在箭杆上,側面有3個小孔,應該是用細線捆綁在箭杆上的,是以能縫在老虎枕頭上。據個人判斷,這個箭頭是個“古貨”,因為青銅三棱箭頭大部分是在戰國、秦漢時期使用,即使在我們北方,元代青銅箭頭就被鐵制箭頭淘汰了。

想起當年遺失的兩件古董,悔恨損失了十多萬

丢失的箭頭和圖中的基本相似

上世紀80年代,我已經讀中學了,我父親從我們達茂旗牧區“後草地”帶回來一個黑色的小陶瓶,說是個古董。當時看這東西一點也不起眼,就不當個東西,随手扔到了涼房的一個犄角旮旯裡。

多年以後,想起這小陶瓶和1958年7月在烏蘭察布盟察右前旗元代集甯路古城(元代汪古部屬地)出土的黑釉葡萄酒瓶十分相似,隻是沒有人家那個高大,上面也沒有字(銘文)。等到回家找這個東西時,卻早已不知道哪裡去了。

想起當年遺失的兩件古董,悔恨損失了十多萬

集甯路古城出土的黑釉葡萄酒瓶

雖然在唐代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著名詩句,但是葡萄酒的基本普及還是在元代。蒙元數次西征,不僅征服了西域、阿拉伯、印度半島直到歐洲的大片土地,也部分吸收了各地的文化,其中包括葡萄的大規模種植和葡萄酒的釀造。在太原和呼和浩特一帶,就有很多葡萄園和葡萄酒作坊。

元代,今達茂旗敖倫蘇木古城是蒙元“世婚世友”的汪古部首府,汪古部相比當時其他民族,更顯得開放與多元,更顯得“西化”,是以汪古部貴族飲用葡萄酒也不是個新鮮事。

黑釉葡萄酒瓶外表看上去并不起眼,但發現的并不多。

往事不可追。唉,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