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汽車起步為什麼隻有日本願意出售技術

我們國内的汽車工業剛起步的時候,隻有日系車企願意出售技術,主要是因為政治、經濟以及時間節點上剛好契合。中國在1978年底的時候,是跑到歐洲去尋求汽車工業的合作夥伴的。當時汽車工業發達的是歐美和日本,沒有選日本,是因為1978年8月12日在北京才簽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國和平友好條約》。

中國汽車起步為什麼隻有日本願意出售技術

由于歐洲的企業看不起中國市場,就沒有車企願意和中國合作,最後隻有德國大衆是給了點機會的。

中國汽車起步為什麼隻有日本願意出售技術

在上海大衆時期,中國汽車工業是非常薄弱的,主要任務是解決零部件制造的技術問題,外國車企哪怕不出售技術,照樣也是大把地賺錢。當時的合資車企都是通過進口零部件,再組裝成車,相當于我們隻是當了個“裝配工”的這麼一個角色。

中國汽車起步為什麼隻有日本願意出售技術

到1987年的時候,桑塔納的國産化率仍然隻有2.7%,一輛車上大概就隻有輪胎、車标、收音機、喇叭、天線是國産的,其他通通進口。

中國汽車起步為什麼隻有日本願意出售技術

日本車企進入中國的時間晚了,為了開拓市場,展現自己的誠意,就把自己的部分技術給帶到了中國。20世紀90年代,日本車企的主要戰略目标就是占領中國汽車市場,把中國作為戰略擴張的重點國家。

中國汽車起步為什麼隻有日本願意出售技術

1997年中國航天汽車與三菱合資帶來的4G6系列技術和生産線,一用就是幾十年。大衆那邊剛開始提供的都是零部件裝配和一些無關緊要的技術。受到日系車企的這麼一個沖擊,沒辦法了,要跟上了,大衆才在1999年引進了PQ34平台和帕薩特B5轎車。

中國汽車起步為什麼隻有日本願意出售技術

豐田給天津一汽搞的一台夏利,當年日本人把夏利的全套圖紙以及發動機都給了天津一汽,但是我們造出來的夏利,故障率、油耗等就是要差很多。是因為國産機床跟不上汽車制造業的要求,細節控制不嚴,會導緻故障率偏高。是以關鍵工序的零部件,也隻有采用進口裝置。

中國汽車起步為什麼隻有日本願意出售技術

日本人那邊把這些方法的确都是告訴我們了,但是當時國内沒有技術生産合格的零部件。日本想要搶占中國市場,想要靠出售技術來應對歐美車企,互相競争的這麼個戰略。

謝謝大家觀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