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I财經社 何暢
編輯 冒詩陽
作為輕食餐飲品牌新元素餐廳的創始人,Scott Minoie的終極目标是“将新元素打造成為中國第一的新鮮食品品牌”,但至少現在,這個美好的願望正在成為泡影。
12月14日,新元素餐廳(Element Fresh)所屬公司釋出内部緻全體員工通知,宣布公司已處在出現嚴重經營虧損和陷入資金鍊斷裂階段,進入破産清算流程,将陸續關閉旗下門店、中央廚房和行政辦公室營運支援部門。
對此,12月18日,AI财經社緻電新元素北京部分門店,有從業人員表示,目前仍在正常營業,但門店也接到了關店的相關通知。關于尚未使用完畢的儲值卡,該從業人員建議盡管在本月内使用,“至少這個月沒問題,下個月就不太确定了”。
官網顯示,目前新元素國内門店共31家,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8個城市,其中上海13家,北京9家,廣州和深圳各有2家。不過,AI财經社在美團查詢後發現,尚在營業的新元素門店數量要少于前述數字。
根據官方資訊,破産清算後,針對員工簽署停工留職協定,自停工之日起發放所在地的最低工資和繳納最低社保,至于處在破産清算流程中尚未關閉的門店,公司全體員工按業績考核和根據公司現金流的狀況來發放工資和确定發放時間,并鼓勵員工自謀出路。
一位經常光顧新元素的使用者向AI财經社感慨,由于出差頻率較高,加上健身期間對飲食存在特定要求,新元素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她外出時用餐的難題。“幹淨又健康,這兩樣都能滿足,現在它就這麼倒閉了,我都不知道以後我應該吃什麼。”
新元素主打沙拉、三明治、果汁及果昔等餐品,也提供多種亞洲特色本土美食和創意晚餐菜式,作為最早一批在中國經營輕食簡餐品類的餐飲品牌,它的曆史要追溯至20年前。2000年,來自美國的Scott Minoie在上海開了一家果汁吧。兩年後,他将這家店搬到了上海商城,改名為“新元素”,除了鮮榨果汁,還加入了一些西式簡餐品類。又過了兩年,德國人Frank Rasche成為了他的合夥人,前者曾在可口可樂公司工作,具有較為豐富的市場經驗。彼時,兩人設想着将新元素打造為以健康、營養、新鮮為理念的餐飲品牌,并推廣至更多的地方,進而成為出自中國的國際頂尖新鮮食品品牌——這也是新元素新的起點。

2004到2018年間,新元素獲得了諸多美食和服務類獎項,它們都以照片的形式呈現在新元素官網上。但2020年以來,新元素的官網鮮少更新,新聞頁面也停留在了2019年12月。在通知中,新元素提到,自2020年1月新冠疫情發生至今,公司營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難,門店經營遭受嚴重影響。兩年間,門店業績恢複緩慢和乏力,已造成整個公司的嚴重虧損。
就在上個月,曾有媒體報道,新元素正在尋求出售,交易處于早期階段。除了新元素,輕食賽道的另一個玩家Wagas也被曝出尋求以8億~10億美元甚至更高估值出售,潛在買家包括百勝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菲律賓餐飲品牌快樂蜂(Jollibee)和漢堡王母公司餐飲品牌國際(Resta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當新元素進入破産清算的消息傳出後,也有使用者在社交平台表示:“Wagas能挺住嗎?”
2015年前後,随着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關注以及健身需求的增加,大批輕食品牌興起,新元素也是在那一年提出了在國内開出50家門店的計劃。輕食品類的經營門檻看起來不高,工序簡單又便于操作,也被看作是極易複制的樣本。不過,盡管在部分使用者眼中,輕食意味着“貴”和“不值”,但在食材之外,無論是門店選址、供應鍊還是流程标準化,都始終是擺在品牌面前的一道難題,而疫情無疑意味着雪上加霜。
本文由《财經天下》周刊旗下賬号AI财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管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