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真正有格局的人會有的活法:讀書、存錢、享受獨處

一個真正有格局的人會有的活法:讀書、存錢、享受獨處

圖/源自網絡 侵權請聯系删除

人生最為可貴的,莫過于獨屬于自我的那種堅定,不管别人怎麼說怎麼看,你都堅持認為自己是正确的,真正做到了為自己而活。

正如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曾經說:

“即使看不到未來,即使看不到希望,也依然相信自己錯不了。自己選的人錯不了,自己選的人生錯不了。”

這種堅定,來源于骨子裡的自信,同時也來源于内心的強大。

人生在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如果你能堅持認為自己是正确的,如果你能始終如一地做自己,那麼遵循自己内心而活的你,本身就很了不起。

從某種角度來說,真正進階且聰明的活法,不過就是摒棄外界的看法,真正做到遵循自己内心的意願。如果你能做好以下這些事,可見你的内心已經成熟。

一個真正有格局的人會有的活法:讀書、存錢、享受獨處

一:讀書,不斷充實自己的内心

很多人給讀書這件事情,加上了太多的目的性和功利性,讀書就像是他們的一張社交名片,可以幫他們打造人設,或者是成為他們聊天中的談資。

他們看重的隻是讀書這件事情,然而讀的是什麼,他們并不在意。

還有的人急功近利,剛看了兩本社會學,就希望自己能夠看透這個世界的規律,背了兩本唐詩選,就希望自己可以出口成章文采斐然。

你看過毛竹是怎麼生長的嗎?

前四年,竹子都隻是從地底冒出一個小小的尖,你一天天去看它,它似乎都毫無生長,它慢到4年隻長了3厘米。

實際上,它的根須已經在地下綿延伸張 ,它正在饑渴地吸收儲蓄着能量。一旦時機成熟,那就是它昂眉吐氣的那一日。

從第五年開始,竹子每天都會以30厘米的速度長高,僅僅6周,就能長到15米。

前四年看上去像荒地一樣的地方,經過6周,就會成為一片郁郁蔥蔥的竹林。

我們讀書,和種毛竹是一樣的。讀書,切忌懷着功利的目的,想要在短時期内看到效果。那不是讀書,那是備考。

讀書是自己沉澱積累的過程,你并不知道,哪一本書會在明天幫到你,但是你要相信,你讀進去的每一本書,都會在人生中給你加持,給你助力。

一個真正有格局的人會有的活法:讀書、存錢、享受獨處

二:存錢,讓自己的未來充滿更多保障

茨威格說:所有命運的饋贈,都在暗中标好了價格。聰明人就會擦亮自己的眼睛,不會被眼花缭亂的消費陷阱迷了眼。

其實,現在很多的消費都屬于消費更新,并不是必須消費。消費更新了,得到的服務和享受是不是真的能更新?隻能說,是一個自我心證的主觀性問題。

有的人覺得,消費更新後,購買的品牌溢價和其他人羨慕的眼光,也是一種良好的購物體驗,但是當月底拿到賬單和空蕩蕩的銀行卡時 ,希望你還能這樣想。

曾經有一個這樣的新聞,令人無比唏噓。

南京的一位女士,從大學時期就開始攢錢,畢業九年省出了兩套房。

這位女士姓王,她并不是家庭多麼困難,或者有什麼難言之隐,她隻是有着強大的内在,物欲極低,不需要用外在的物質來武裝自己。

一個真正有格局的人會有的活法:讀書、存錢、享受獨處

王女士的儲蓄率高達90%,也就是說,如果她一個月的工資是5000塊,她會存起來4500塊,日常的消費隻有500而已。

她在采訪中直言:

“每次我的存款增多時,都是我在為自己和家人制造救生艇的時刻。如果我沒收入了,我還能活多久,存款越多,安全感就越足。”

世人慌慌張張,不過為了碎銀幾兩,可這碎銀幾兩,能解人間多少惆怅。

錢并不是萬能的,可能當你需要的時候卻沒錢,那你就知道什麼是萬萬不能的。存錢,存的并不是一個數字,而是你自己的保障與安全。

一個真正有格局的人會有的活法:讀書、存錢、享受獨處

三:享受獨處,告别無用社交,默默地專注于自身

《論語》中有一句我們耳熟能詳的話:“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這其中的三省吾身,指的就是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要想一想自己一天的行為,這就是古代最早的享受獨處。

現代人已經習慣了熱鬧的社交,喧嚣的圈子,能夠留給自己的時間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一個人怕孤獨,兩個人又怕辜負,是以很多時候,都是在勉強自己進行着一些無效的社交,看似充實,實際上都是在内耗。

人活到一定年齡,就要明白獨處的重要性,告别那些隻會消耗自我的無用社交,學會跟自己單獨相處。做一些想做的事情,見一些想見的人,慢慢地你就會發現,生活可以很有意義。

一個真正有格局的人會有的活法:讀書、存錢、享受獨處

真正有格局的人,連活法也是不一樣的,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活得充實,活得豐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