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源自网络 侵权请联系删除
人生最为可贵的,莫过于独属于自我的那种坚定,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看,你都坚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真正做到了为自己而活。
正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曾经说:
“即使看不到未来,即使看不到希望,也依然相信自己错不了。自己选的人错不了,自己选的人生错不了。”
这种坚定,来源于骨子里的自信,同时也来源于内心的强大。
人生在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如果你能坚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如果你能始终如一地做自己,那么遵循自己内心而活的你,本身就很了不起。
从某种角度来说,真正高级且聪明的活法,不过就是摒弃外界的看法,真正做到遵循自己内心的意愿。如果你能做好以下这些事,可见你的内心已经成熟。
一:读书,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心
很多人给读书这件事情,加上了太多的目的性和功利性,读书就像是他们的一张社交名片,可以帮他们打造人设,或者是成为他们聊天中的谈资。
他们看重的只是读书这件事情,然而读的是什么,他们并不在意。
还有的人急功近利,刚看了两本社会学,就希望自己能够看透这个世界的规律,背了两本唐诗选,就希望自己可以出口成章文采斐然。
你看过毛竹是怎么生长的吗?
前四年,竹子都只是从地底冒出一个小小的尖,你一天天去看它,它似乎都毫无生长,它慢到4年只长了3厘米。
实际上,它的根须已经在地下绵延伸张 ,它正在饥渴地吸收储蓄着能量。一旦时机成熟,那就是它昂眉吐气的那一日。
从第五年开始,竹子每天都会以30厘米的速度长高,仅仅6周,就能长到15米。
前四年看上去像荒地一样的地方,经过6周,就会成为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
我们读书,和种毛竹是一样的。读书,切忌怀着功利的目的,想要在短时期内看到效果。那不是读书,那是备考。
读书是自己沉淀积累的过程,你并不知道,哪一本书会在明天帮到你,但是你要相信,你读进去的每一本书,都会在人生中给你加持,给你助力。
二:存钱,让自己的未来充满更多保障
茨威格说:所有命运的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聪明人就会擦亮自己的眼睛,不会被眼花缭乱的消费陷阱迷了眼。
其实,现在很多的消费都属于消费升级,并不是必须消费。消费升级了,得到的服务和享受是不是真的能升级?只能说,是一个自我心证的主观性问题。
有的人觉得,消费升级后,购买的品牌溢价和其他人羡慕的眼光,也是一种良好的购物体验,但是当月底拿到账单和空荡荡的银行卡时 ,希望你还能这样想。
曾经有一个这样的新闻,令人无比唏嘘。
南京的一位女士,从大学时期就开始攒钱,毕业九年省出了两套房。
这位女士姓王,她并不是家庭多么困难,或者有什么难言之隐,她只是有着强大的内在,物欲极低,不需要用外在的物质来武装自己。
王女士的储蓄率高达90%,也就是说,如果她一个月的工资是5000块,她会存起来4500块,日常的消费只有500而已。
她在采访中直言:
“每次我的存款增多时,都是我在为自己和家人制造救生艇的时刻。如果我没收入了,我还能活多久,存款越多,安全感就越足。”
世人慌慌张张,不过为了碎银几两,可这碎银几两,能解人间多少惆怅。
钱并不是万能的,可能当你需要的时候却没钱,那你就知道什么是万万不能的。存钱,存的并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你自己的保障与安全。
三:享受独处,告别无用社交,默默地专注于自身
《论语》中有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其中的三省吾身,指的就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要想一想自己一天的行为,这就是古代最早的享受独处。
现代人已经习惯了热闹的社交,喧嚣的圈子,能够留给自己的时间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一个人怕孤独,两个人又怕辜负,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在勉强自己进行着一些无效的社交,看似充实,实际上都是在内耗。
人活到一定年龄,就要明白独处的重要性,告别那些只会消耗自我的无用社交,学会跟自己单独相处。做一些想做的事情,见一些想见的人,慢慢地你就会发现,生活可以很有意义。
真正有格局的人,连活法也是不一样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活得充实,活得丰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