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揭曉!12個音視訊直播平台“未保”創新典型案例請查收

揭曉!12個音視訊直播平台“未保”創新典型案例請查收

2021年12月17日上午,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指導,南方都市報、南都大資料研究院舉辦的主題為“呵護下一代 傳承價值觀”的“音視訊直播平台未成年人保護創新治理峰會”在北京舉行。會上,2021年度音視訊及直播平台未成年人保護創新典型案例征選結果正式揭曉,來自抖音、快手、微信等9個平台的12個舉措獲評“未保”創新典型案例。

揭曉!12個音視訊直播平台“未保”創新典型案例請查收

17日上午峰會現場,12個音視訊直播平台“未保”創新典型案例正式揭曉。

為了發掘更多具有創新性、實用性、代表性的網際網路平台實踐,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獻計獻策、保駕護航,11月初,南都大資料研究院面向平台企業及社會發起“音視訊直播平台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創新案例”征選活動,經過初選、專家評審以及大衆投票等環節,最終遴選出12個創新典型案例。

12個“未保”創新典型案例具有一定的通用價值,從技術創新、内容創新等角度為國内音視訊及直播平台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網絡素養培育工作提供可借鑒、可通用的參照,有助于進一步喚起行業責任及社會參與,形成共治共育之合力,共同“呵護下一代 傳承價值觀”。

在12個創新典型案例中,有的平台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不斷探索完善和優化青少年模式的功能,提升未成年人識别及引導能力,鑄牢“未保”的技術“護盾”。

今年5月,抖音推出“14歲以下實名認證使用者直接進入青少年模式”功能,直面監護痛點難點,首創最嚴保護功能。對此,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豔表示:“雖然青少年模式一直要求監護人為孩子開啟,但是實際上很多家長并沒有開啟,要麼不了解青少年模式,不知道有這個模式,要麼不會開啟,是以家長的監管往往效果并不好。抖音推出的‘14歲以下實名認證使用者直接進入青少年模式’,一定程度解決了這些問題,這種做法先行先試,起到了很好的探索和示範作用。”她還建議“各平台不僅應嚴格履行社會責任,主動上線青少年模式,還要發揮企業的技術優勢,不斷完善和優化青少年模式的各項保護功能,使青少年模式不流于形式,更好地發揮作用。”

今年10月,微信上線了“青少年模式監護人授權”功能,實時驗證授權,賦能家長有效監管、遠端互動,讓技術設計充滿人性化、個性化;對此,北師大網絡法治國際中心執行主任、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沈括表示:“在目前的青少年模式中,家長或監護人的介入場景和介入程度有限,這是一個現實困境,而微信青少年模式監護人授權通過實時驗證的方式,能夠保證家長在内容觸達環節及時知悉,解決監護人和青少年遠端互動的實際問題,還能在各個場景中不斷拓展,延伸監護人的保護方式和保護範圍,這種子產品化的設計理念,能夠在技術層面持續更新和強化監護人的保護力度。”

還有平台從内容建設的角度出發,在知識傳播、素養培育、兒童公益等方面為網絡“未保”注入新鮮動力。

今年年初,快手聯合故宮博物院、人民日報用戶端推出線上版寒假“故宮知識課堂”,讓青少年濡染中國文化,涵育文化素養,社會反響熱烈;對此,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項焱表示:“快手上線故宮知識課堂,利用平台自身特性有效地與公衆需求形成良性互動,讓廣大人民群衆了解其建築與曆史、自然與文物,有相當的積極意義,這展現快手承擔社會責任的主動性。另外,從快手的做法展開來看,這些直播平台未來可以探索更精準地利用它們的算法技術将内容推送給需要這些資訊的未成年人,繼續讓短視訊内容對國家下一代的價值觀引領和文化教育起到正面作用。”

南方都市報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是首次開展“未保”網絡創新案例征集活動,接下來将持續下去,不斷觀察、挖掘平台的創新做法,積極推廣,希望為行業提供更有益的參照。

案例

音視訊及直播平台未成年人保護創新典型案例

·抖音:14歲以下實名使用者直接進入青少年模式

2021年5月,抖音推出該功能。在青少年模式下,未成年使用者每天隻能使用40分鐘,且晚22點至次日早6點不能使用,也無法通過密碼自行退出。

獲評理由:發揮平台技術優勢,首創最嚴保護功能,直面監護痛點難點。在不斷完善和優化青少年模式的過程中,主動先行先試,起到了探索和示範作用。

·微信:青少年模式監護人授權

2021年10月,微信上線該功能,為家長提供個性化工具。在青少年模式下,孩子遇到無法通路的内容時,可通過家長驗證密碼或發送給家長申請的方式,讓監護人遠端授權進行臨時通路,幫助孩子選擇更多有益内容。

獲評理由:實時驗證授權,賦能家長有效監管、遠端互動。拓展保護範圍,強化保護力度,技術設計充滿人性化、個性化。

·快手:兒童實名認證通知監護人

2021年2月,快手上線該功能,14歲以下未成年使用者實名認證時,征求其監護人授權;為防止虛假監護關系認證,要求監護人進行人臉識别,規定單個監護人不能綁定3個以上兒童使用者,并對監護關系進行交叉核驗,盡可能保障資訊安全和準确。

獲評理由:保障監護人及時介入,提升身份識别效度,交叉核驗,降低風險,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網絡權益。

·YY直播:清風熊護苗小分隊

小分隊成立兩年,制定了“未保”規範,組織開發專屬“未保”AI識别系統、完善“未成年人畫像”模型,建構違規行為識别濾網,聯合多家機構豐富更新青少年模式内容池,面向發起多項“護苗”活動。

獲評理由:積極作為,主動嘗試,護苗路上,可愛熊熊無處不在。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标準建構和制度完善提供參照。

·TT語音:自研未成年人保護中台“T盾”

設立“未保”研發小組,通過T盾及智能算法,在海量音頻資料中提取聲音樣本,進行多元度大資料分析比對,建構未成年人識别模型。在此基礎上,對疑似未成年使用者開啟實名驗證。

獲評理由:以算法為魂,用科技鑄盾,為音頻領域未成年使用者識别作出有益探索。

·抖音:萌知計劃

扶持專屬内容創作者,打造青少年知識平台,邀請數十位專家學者、100家+出版社、50家+少兒IP版權供應方及博物館、科技館等專業機構參與,共同助力青少年在科普知識、傳統文化、興趣素養、安全教育等領域“學知識、觀世界”。

獲評理由:發揮全域流量優勢,用原創搭建知識平台,用專業保障文化安全,對青少年網絡生活培育作用明顯,具有創新性、示範性。

·微信:給孩子們的大師講堂

邀請包括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等在内的1000位科學家、藝術家、時代楷模等為孩子們講科學故事、談藝術文化,為青少年定制優質的網絡内容。首期已上線10位科學家的專場演講。

獲評理由:整合社會資源,定制優質内容,發揮傳播優勢,在孩子們心中播下科學、藝術的種子,用正能量的陽光雨露,呵護青苗。

·快手:故宮知識課堂

聯合故宮博物院、人民日報用戶端聯合推出,圍繞“建築與曆史”“自然與文物”兩大主題,10天開展20場課程直播,觀看量超過2500萬,點贊量超過350萬。

獲評理由:網際網路技術與公衆需求良性互動,讓青少年濡染中國文化,涵育文化素養。社會反響熱烈。

·陌陌:給鄉村孩子的公益直播課

連續五年推出“給鄉村孩子的最美傳統文化課”“帶鄉村孩子走近博物館”“給鄉村孩子的科學課”“帶鄉村孩子打卡紅色紀念地”等系列直播課,惠及全國200多所農村學校的10000多名孩子。

獲評理由:科技是能力,向善是選擇。直播課用一根網線連接配接鄉村和城市,縮小教育鴻溝,讓萬餘鄉村孩子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荔枝:“護苗”系列廣播劇

連續三年以校園詐騙、網絡欺淩、遊戲沉迷等主題的真實案例為基礎錄制廣播劇,引導家長和未成年人文明上網、安全用網。已推出防騙專欄《同學,别上當!》《網絡素養》有聲書等。

獲評理由:用故事演繹知識,用聲音傳播文明,培育青少年網絡素養,踐行護苗社會責任,這種形式接地氣,可推廣。

·CC直播:公益直播視訊“小Law号CC專欄”

網易公司聯手法檢部門,以“網際網路+法治課”“網際網路+法治情景劇”的模式,為未成年人送上法治教育精品内容。目前已推出12期直播課和3期情景劇短視訊,累計網絡點選量超千萬。

獲評理由:發揮平台優勢,培育法治意識,為青少年網絡安全保駕護航。

·Hello語音:Hello音為愛護苗故事會

2019年以來,項目招募和教育訓練志願者為留守兒童讀繪本、講故事,陪伴孩子學知識。已在14個城市舉辦2000多場故事會,服務流動兒童3萬多人次。

獲評理由:精準對接留守兒童需求,用陪伴撫慰心靈孤島,拓展網際網路公益新方向。

采寫:南都記者 唐靜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