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大明王朝的一個寵兒。身為一位皇子,集萬千寵愛于一身,比百媚千嬌的楊玉環還要得意。就連他的父親朱高熾,也是借了這個兒子的光,才順利登基大寶。因為朱高熾的身材實在太差,身體又有一點殘疾,如果沒有朱瞻基的緣故,朱棣很可能把皇位就傳給了朱瞻基的二叔朱高煦了,畢竟朱高煦身材挺拔,有帝王之相,在朱棣起事之初,就跟着朱棣南征北戰、出生入死,在軍中也有極高的威望。不過,因為有朱瞻基的存在,朱棣喜歡的不行,最終還是為了朱瞻基,把皇位傳給了朱高熾。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大明風華》,正是演繹了這一段曆史内容,不過在劇中,還是有一些内容與真實曆史有所不同,例如朱瞻在劇中基陪同朱棣親征蒙古時,曾在戰場中被人施救,這個人正是靖難遺孤聶興,那麼在真實的曆史中,真的有人救了朱瞻基一條命嗎?

備受寵愛的朱瞻基
朱棣曾經做過一個夢,夢到了自己的老爹朱元璋,父子倆在夢中相見,朱元璋賜給他一個大圭,大圭是古代皇帝所執的玉質手闆,它代表的可是無上的權利,如今朱元璋将大圭賜給了他,朱棣非常高興,這證明朱棣得到了朱元璋的認可,也證明朱元璋希望他能夠繼承自己的權力傳承,這讓朱棣下定了決心,他要奪回本該屬于自己的皇位,而不是坐以待斃。
就在他接過大圭的時候,朱元璋開口說話了,他說“傳世之孫,永世其昌”,說完這句話,還沒等朱棣開口詢問時,夢就醒來了,朱棣品味了一下剛才的夢境,覺得這是吉祥的征兆,唯一不解的便是朱元璋最後說的那句“傳世之孫,永世其昌”。就在朱棣犯嘀咕的時候,朱瞻基降生的消息傳來,朱棣一聽到這個消息,立刻笑逐顔開,他心裡明白,或許這位小孫子就是老爹口中的“傳世之孫”,于是,朱棣匆匆忙忙去看望自己剛出世的小孫子,并且極為歡喜,因為這個小孫子和自己特别像,這一幕增子添孫的畫面,再加上朱棣昨夜的夢境,讓朱棣對這個小孫子朱瞻基異常喜愛,甚至當場高興地表達了自己的内心,“這和我的夢境太符合了,此乃大明朝之福也”,聽了這一句,在場的人都一愣,明白了朱棣決心。
生之前夕,成祖夢太祖授以大圭曰:“傳之子孫,永世其昌。”既彌月,成祖見之曰:“兒英氣溢面,符吾夢矣。”
朱棣最終也确實舉起了反對朱允炆的大旗,最終将朱允炆趕下台,自己當了皇帝,史稱靖難之役。在《大明風華》劇中的靖難遺孤,指的就是在這場靖難之役中喪生的朱允炆方面官員的子女。
朱瞻基去軍中意義深遠
朱棣登基之後,帶着朱瞻基進京了,在永樂九年就封了朱瞻基為皇太孫,從那以後,朱棣時刻把自己的這個小孫子帶在身邊,喜歡的比當初更甚。朱棣當了皇帝之後依然多次禦駕親征,每次都帶着他的這位皇太孫。為什麼呀?當然是為了曆練這位皇太孫,為了他将來能夠接班,進行提前培養啊。這一點從朱棣經常指令學士胡廣等人随軍教朱瞻基讀書就能看出來,這朱瞻基雖然是随軍出征,但是文也沒落下,武更是不用說,朱棣幫助朱瞻基在學習的同時,在軍中也要樹立微信,因為朱棣比誰都清楚,這皇帝想要坐穩,還得是在軍中下足功夫才行。
“自是,巡幸征討皆從。嘗命學士胡廣等即軍中為太孫講論經史。”
朱棣雖然帶着朱瞻基出征,但是絕對不會讓他如《大明風華》劇中那樣,孤軍深入,犯生死之險,因為朱瞻基是皇儲,未來大明的接班人,是朱元璋口中的“傳世之孫”,他怎麼可能會被朱棣目前鋒使用呢,也就自然不可能出現靖難遺孤救朱瞻基這樣的劇情了。
其實,《大明風華》劇中“靖難遺孤”的角色,都是編劇不着邊際的臆想。當年靖難之役中擁護建文帝的舊臣們,所謂的“靖難遺孤”隻有一個下場,那就是“世世子孫勒令為娼”,他們被貶入賤籍,不能讀書,不能科舉,甚至不能與良民通婚,入宮為後為妃,入軍刺殺皇太孫,這樣的事件簡直不着天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