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盜墓賊不識貨,最值錢寶物沒拿走

在封建社會時期,古人是非常迷信的,他們認為去世後,依舊可以享用現世的榮華富貴,正因如此,“厚葬”出現了。

當厚葬出現後,一個新職業也孕育而生——盜墓。

上世紀70年代,文物專家在明朝的墓中出土一件元代瓷器,但為何這件瓷器會被盜墓賊丢棄呢?

盜墓賊不識貨,最值錢寶物沒拿走

湯和墓中發現的青花雙獸耳大罐,色彩發暗,青花瓷繪制得也不算精美,制作得也比較粗糙。這三個缺點出現在一件器物上,盜墓賊對它根本看不上眼,将它丢棄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可是讓人想不到的是,它絕對是元代青花瓷祖宗級别的文物。

其實,盜墓賊也夠愚蠢的,青花雙獸耳大罐是在湯和墓中發現的,湯和是明朝的開國功臣,地位非常尊貴,他沒理由用一件便宜貨當陪葬品。

這件色彩濃豔、大氣豪邁的元青花,在今天被認為是“價值連城”的寶物。

作為蚌埠市博物館館藏的“鎮館之寶”之一,這件元青花纏枝牡丹紋獸耳瓷蓋罐出土自明代開國大将湯和墓中,屢次與盜墓賊擦身而過,幸運地被“遺漏”下來,得以在今天的市博物館中與遊客見面。

盜墓賊不識貨,最值錢寶物沒拿走

元 青花纏枝牡丹紋帶蓋大罐,安徽蚌埠市博物館藏,明代湯和墓出土

作為國内目前儲存為數不多的元代青花瓷罐,這件文物通高47.5厘米,口徑15.6厘米,足徑18.6厘米,束頸,溜肩,腹部上鼓下收,圈足寬矮,足徑略大于口徑,高頸,斜寬肩,鼓腹,雙獸耳,矮圈足。

盜墓賊不識貨,最值錢寶物沒拿走
盜墓賊不識貨,最值錢寶物沒拿走

紋飾分為六層,頸部飾波濤潮水紋。上肩飾俯蓮紋,蓮瓣中間填繪雜寶圖案。下肩繪環帶式纏枝蓮。上腹畫四季纏枝花卉,下腹繪忍冬紋和仰蓮紋。蓋飾覆蓮紋,邊繪金錢紋。

該器體型碩大,造型優美,線條流暢,色澤濃豔,為元青花中的精品。總體形制敦實厚重。

盜墓賊不識貨,最值錢寶物沒拿走

該件瓷器秉持了元末明初青花瓷器胎體與釉面的特點,白瓷胎,胎質細密,胎體厚重。通體是透明釉,色白微青,釉面潔淨,光潤透亮,底部露胎。

器口處配有帽形蓋,蓋頂堆塑一寶珠鈕,蓋内為子母口設計,使得蓋與口結合更為緊密。主體紋飾為器物腹部所繪纏枝牡丹紋,其先用較細的線條勾勒大緻輪廓,再以青料填色。該牡丹花紋,一正面一側面穿插橫向排列,極具立體感。此外,枝葉圖案填色飽滿,且均為以葉壓枝表現圖案,工藝精細富麗。

盜墓賊不識貨,最值錢寶物沒拿走
盜墓賊不識貨,最值錢寶物沒拿走

元代青花瓷器采用的是橫向多層的構圖風格,這件元青花纏枝牡丹紋獸耳瓷蓋罐的紋飾分為十一個層次,精緻端莊。腹部的纏枝牡丹紋極具立體感,枝葉圖案填色飽滿。

整件作品青花發色藍中閃紫,色濃處有明顯鐵鏽斑凝結,亮麗而又沉穩,是典型的蘇麻離青料,可以說達到了元代青花瓷器的最高藝術水準。

盜墓賊不識貨,最值錢寶物沒拿走

又因為它出土于湯和墓,具有明确的曆史紀年,其文物與曆史價值更為珍貴。該件器物是國内目前儲存的少數幾件元青花大罐之一,堪稱元代青花瓷器之珍品。

盜墓賊不識貨,最值錢寶物沒拿走

如此珍貴的元青花珍品,來曆自然不簡單。

熟悉曆史的人都知道,湯和是明初開國大将,也是朱元璋的“發小”,由于屢建戰功,官至信國公。湯和在輔佐朱元璋建立了明王朝政權,後主動辭官歸裡,定居鳳陽老家。死後被朱元璋追封為東瓯王,葬于蚌埠龍子湖南岸的曹山。

朱元璋一統江南,占據瓷都景德鎮後,當時燒制了一批精美的瓷器。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大舉問罪、處死當年的開國将領。湯和洞察了朱元璋的意圖,謊稱自己患病以博得憐憫。朱元璋同意了他告老還鄉的請求,并賞賜了他不少寶物。

盜墓賊不識貨,最值錢寶物沒拿走

湯和像

由于朱元璋有賞賜功臣元青花瓷器的先例,是以專家推斷,這件元青花應該是朱元璋賞賜湯和,并在湯和死後随葬的。

它具有明确的墓葬紀年,且品相完好,為今天研究元代青花瓷器提供了寶貴的器物依據。

盜墓賊不識貨,最值錢寶物沒拿走

墓室

在湯和墓的發掘中,專家們在現場發現了盜洞,證明湯和墓曾經屢次被盜。但元青花纏枝牡丹紋獸耳瓷蓋罐卻離奇地儲存下來,令專家們也感到不可思議。

盜墓賊不識貨,最值錢寶物沒拿走

據了解,湯和墓中原本随葬品很多,但盜墓賊隻盜走了金銀财寶,這件元青花卻被發現丢棄在墓室門後的淤泥中,可謂“劫後餘生”。“

當年元青花瓷還沒有像今天這樣受到追捧,在盜墓賊眼中,金銀财寶顯然更值錢。”專家稱這可能是其中的原因。

盜墓賊不識貨,最值錢寶物沒拿走

1994年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期間,故宮古陶瓷專家耿寶昌先生也專程來到蚌埠市博物館,對此件瓷器進行了鑒定,最終這件元青花大罐被定為一級甲等文物。

如今,這件國寶級的珍貴文物已是蚌埠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