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唐朝古墓被盜,盜墓賊将國寶賤賣海外,專家奔忙7年終找回
盜墓是一個十分古老的行業,畢竟古代的厚葬文化一直盛行到今天。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豪門世家,他們的家族墓葬無疑就是一個個寶藏庫,難道能不引起盜墓賊的垂涎嗎?
如今的考古科技越來越先進,考古專家們發現、發掘、保護古墓的活動也越來越有保障,是以我們時不時就能聽說哪處古墓出土了哪些有價值的文物。不過我們聽說得最多的想必是一些古代皇帝或者豪門貴族的墓穴出土,似乎屬于古代武将的墓穴出土很少聽說。

事實上,古代武将的墓葬是有的,不過武将常年行走于戰陣、行伍中,不注重墓葬的排場,又将自己的墓穴修築得十分隐蔽,是以不容易被發現而已。例如唐代大将王處直的墓穴,就因為位置隐蔽,在安然度過了數百年的時光後才被盜墓賊光顧。
王處直生活與唐朝末年到五代十國之間,是當時割據一方的藩鎮諸侯之一。他出身地方豪門,其家族不但豪富,而且擔任地方官,後來成為藩鎮,立下許多戰功。王處直不但繼承了家族,也繼承了藩鎮。
唐朝滅亡,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後,王處直成為亂世初期北平國的統治者。然而後來王處直驕奢淫逸、寵幸奸臣,最後被自己的義子王都囚禁而死,享年六十一歲。
王處直死後,被王都安葬在曲陽縣敦信鄉的仰盤山,也就是今天的靈山鎮西燕川村西的墳山。他的墓室屬于唐朝時期的風格,采用前後兩室的雙室墓結構。正因為這個雙墓室結構,王處直的墓穴在金代被盜掘時,盜墓賊隻發現了一半的墓室,另一半得以儲存。
直到1994年被盜墓賊發現,畢竟盜墓科技随着時代科技的發展而前進,王處直的墓穴盡管在建築結構上有一定的防盜效果,卻還是被全部發現了。
這一半墓室内部的文物自然被盜走,流入文物市場,還被賣到了海外。2000年,我國的考古專家在美國的拍賣行上發現了屬于王處直墓的一尊浮雕武士石刻。這一石刻正好就是金代沒有被發現的那一半墓室的甬道處兩塊浮雕之一,具有很大的曆史研究價值。
考古專家馬上和國内文物部門上級報告,同時和美國當局聯系,積極進行取回流失海外的文物的相關活動。随着文物追索工作的開展,美國方面的積極配合,美國法院裁定該武士石刻屬于被盜陪葬品,不能成為拍賣品。
不過當時擁有這一石刻的人自然想方設法地阻擾,這一判決進行了一年之久。我國專家提供了文物和墓室的土壤對比證據,才赢得了審判,這一石刻得以在2001年回國。
不得不說,我國的考古專家十分給力,七年裡不辭勞苦和文物奸商鬥争,才取得了勝利。美國拍賣行的武士石刻被奪回後,另一個武士石刻的擁有者,美國著名收藏家安思遠将之無償返還。至此,看守王處直墓室的兩大武士石刻終于又“團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