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熙為何對鳌拜擒而不殺?鳌拜獄中最後一次見康熙到底說了什麼?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研讀清朝曆史,鳌拜是繞不開的話題,他有“滿洲第一勇士”的美譽,曆經皇太極、順治和康熙三朝,是一個影響了清初政治格局的重要人物。

鳌拜戎馬一生,戰績斐然,曾為大清王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戰功。但是,鳌拜晚年卻因為居功自傲、結黨營私被少年皇帝康熙生擒,落了個悲慘結局。

值得深思的是,縱然鳌拜藐視皇權,罪不可赦,但康熙皇帝費盡心機成功生擒鳌拜後卻隻是将其軟禁,而并未殺之而後快,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康熙為何對鳌拜擒而不殺?鳌拜獄中最後一次見康熙到底說了什麼?

愛新覺羅·玄烨8歲登基,沖齡繼位,主少國疑,早年雖有皇帝之名,卻無皇帝之實,實權一直掌握在“四大輔臣”手中。這“四大輔臣”乃是順治帝臨終親自指定,分别為: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鳌拜。

康熙六年,14歲的康熙皇帝終于熬死了首輔大臣索尼得以親政,但親政并不代表着掌握實權,因為僅僅兩個月後,鳌拜便設計除掉了蘇克薩哈,“四大輔臣”中僅剩鳌拜與遏必隆,而此二人又是穿一條褲子的同黨。是以,此時的康熙皇帝雖然已經親政,但鳌拜才是王朝的真正掌權者。

14歲的康熙皇帝雖然年少,但城府極深,他籌謀布局長達兩年,隻為鏟除鳌拜,獨掌大權。

康熙為何對鳌拜擒而不殺?鳌拜獄中最後一次見康熙到底說了什麼?

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裡,康熙皇帝通過“少量多次”的方式逐漸把鳌拜親信派往外地當差,然後又讓自己的親信掌握了京師衛戍權。與此同時,康熙還以練習“布庫”(滿語,就是摔跤的意思)之戲為名,在宮中培養親貴子弟成為自己的死士。康熙皇帝整日與這些少年厮混在一起,所有人都以為他隻是貪玩胡鬧,不曾想一場大戲早已在康熙心中演習了無數遍。

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五月,時機成熟,正戲上演。這日,康熙皇帝像往常一樣召見鳌拜入宮進谏,鳌拜絲毫沒有察覺異常,也像往常一樣欣然前往。卻不曾想,鳌拜剛剛踏入宮門,就被一群少年侍衛摔倒在地,由于鳌拜毫無防備,是以隻能束手就擒。

緊接着,康熙皇帝就列舉了鳌拜的30條罪狀,條條當誅,罪不可恕。最初,康熙皇帝也确實決意殺死鳌拜以立君威,并做出了斬立決的決定。但鳌拜被擒後的一次主動求見卻徹底改變了少年康熙的初衷。

康熙為何對鳌拜擒而不殺?鳌拜獄中最後一次見康熙到底說了什麼?

據法國傳教士白晉記載,鳌拜被關押在牢中時曾要求最後一次面見康熙,君臣一場,康熙準奏。沒想到,鳌拜見到康熙皇帝後直接脫掉了上衣,露出了滿身傷疤。康熙年少,哪見過這種場面,而就當他看着鳌拜身上密密麻麻的舊傷不明是以時,鳌拜開口說話了。

原來,這些傷疤都是鳌拜早年征戰沙場時留下的,每一條都是為大清江山立下赫赫戰功的鐵證,其中最緻命的一條刀傷則是因救清太宗皇太極所緻。

康熙皇帝明白了鳌拜的意思——我是大清王朝的功臣,還救過你爺爺的命,你不能殺我。

康熙為何對鳌拜擒而不殺?鳌拜獄中最後一次見康熙到底說了什麼?

聽了鳌拜聲淚俱下的陳情,康熙皇帝不禁動了恻隐之心以至潸然淚下,八年以來,他在鳌拜的控制下活得非常憋屈,對鳌拜實在是恨之入骨,隻想殺之而後快。但是平心而論,鳌拜曆經三朝,也确實是清朝的大功臣,不世功勳不可磨滅。更重要的是,鳌拜隻是擅權,卻并無弑君篡位之意,即便是功過相抵,也不該判其死罪。

最終,在經過了激烈的思想鬥争後,康熙皇帝還是免除了鳌拜的死罪,改為削職監禁。不過,無論是誰,都很難接受從天堂瞬間掉入地獄的落差感,曾經位極人臣的鳌拜,一朝淪為階下囚,于是很快郁郁而終,病死于獄中。

其實,不僅在擒鳌拜一事上,縱觀康熙的一生,他确實算得上是一個比較仁慈的皇帝,無論是對不忠的臣子,還是對謀反的兒子,他總是下不了狠手,這或許就是千古一帝柔情的一面吧。

參考資料:《清史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