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一男談造車:我不缺錢,我也沒故事|汽車産經

撰文 | 劉藝偉

編輯 | 于傑

出品|汽車産經

對于當初在大乘工廠失業的勞工來說,新品牌的到來,是好事。

2021年12月15日,是李一男(自遊家創始人)期待已久的大日子。

這一天,李一男對外公布了牛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英文品牌“NIUTRON”,中文品牌自遊家,品牌的核心價值觀是,探索、精進和愉悅。同時,自遊家官網也完成同步上線。

李一男談造車:我不缺錢,我也沒故事|汽車産經

而參與品牌釋出後,媒體同行們受邀參觀了NIUTRON常州研發生産制造基地,現場除了有高自動化的機器裝置外,在參觀工廠中的房間過程中,我們發現工廠似乎還沒有“完工”。

比如有的工廠中的房間機器還在籌備當中,甚至有勞工正在拆換原來工廠的東西。

人群中有人嘀咕,明年3月份能下線嗎?是不是把造車想太簡單了?

李一男回複:“我們确實在準備中,不意味着我們趕不上時間,所有的時間都是精心推算過的,是以這個不重要,我還是相信專業人士的專業能力。”

另外,在将近一小時的品牌交流過程中,你會發現,李一男本身不愛繞彎子,說話直來直去,而且,整個過程中沒有“按慣例”試圖去講一個創業故事。

“出場順序不重要”

“2014年的時候我自己判斷我融不到30億美金來做造車,現在大機率能夠融到資金專心造車。”

或許,李一男的造車夢,從2014年就開始萌芽,但基于現實因素考量,直到2018年,造車項目才開始啟動。

而将近三年多的時間裡,理科男出身的李一男,幾乎沒有花費精力在品牌宣傳上,更多的時間則是一股腦的埋頭苦幹,聚焦研發。

在被問到研發細節以及産品智能化的成果展現時,李一男沒有講太多,隻是簡單帶過。

“智能座艙是自己開發的,自動駕駛是以合作方式進行開發。”

目前,整個團隊的規模大概是有1000人左右。“涉及到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的開發是在北京,設計方面主要在上海,工程方面相關團隊是在常州。”

事實上,不隻是自遊家品牌,僅一個月裡,就有賓理、輕橙時代等全新品牌先後宣布入局造車。而對于“蔚小理”們月銷過萬的成績單,這意味着新造車市場門檻很高,入場很難。

是以,這時候入場會不會有點晚?

“日本是汽車強國,在日本企業成長過程中,我們知道本田進入汽車行業比豐田和日産晚了整整30年。在這30年之内,我不相信日本工業界裡面有沒有别人做,就等到30年(後)出了個本田,也許是本田是最後一個做成的大型汽車企業,(但)我覺得極大機率中間30年肯定還有很多人。”

按照李一男的觀點,品牌的出場順序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核心在于,如何在恰好的時機,做出讓使用者感到“自豪”的産品。

釋出會現場,我們也目睹了這款産品在正式量産前的一部分面目。

李一男談造車:我不缺錢,我也沒故事|汽車産經

首款車型自遊家NV,定位高端中大型SUV,誕生于Gemini雙子平台,上市後将推出增程與純電兩個版本車型,并主打城市越野風格。

有标志性車燈設計、座艙中有專門為女性使用者準備的特殊的儲存空間(可以裝大号手提袋、高跟鞋等)、拼接車身顔色以及C柱位置有充電顯示燈等。

“高端但不奢華奢侈”,李一男雖然沒有透露關于新車的售價區間,但走高端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汽車産經從現場獲悉,這款車不會配置雷射雷達以及擡頭顯示。

按照李一男的說法,“我們之是以沒有選擇在第一款車NV上面配置雷射雷達的是原因有多種方面,我不想去一一解釋,但是我們隻是覺得現階段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至于說我們的使用者來說,他如果是以雷射雷達為必要條件的話,可能我們就不能滿足他的要求”。

另外李一男表示,自動駕駛是人工智能帶到汽車行業中的一項革命性的技術。但這個革命性的技術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來進行不斷的演進。新技術的到來一定要以提升使用者體驗和絕對的安全性為基本前提條件。

而對于蔚來、理想汽車在内的多家新造車采用的全棧自研方式,李一男認為,“這就像是我們的讀高中做題目一樣的,一套題目做出來,最後得出結論有很多種解法。解決問題沒有一個絕對正确的唯一的道路和唯一的方法。”

能如期量産嗎?

“明年3月份将進行小規模試生産,明年9月份産品正式下線。”這是李一男向外界透露的唯一的短期規劃。

“我們在整個過程中,沒有一天偷懶,大家覺得我們做的挺慢的,我也覺得不夠快,但是我想好的産品都是打磨出來的,我自己覺得我們的時間壓得夠緊了。”

自遊家緊鑼密鼓的準備工作,到哪一步了?

首先,工廠。

今年8月份,牛創新能源注冊位址正式從常州武進區變更為常州金壇區。随後,江蘇金壇大乘汽車科技産業園正式更名為NIUTRON。

李一男談造車:我不缺錢,我也沒故事|汽車産經

李一男介紹,常州研發生産制造基地占據大概77萬平方米,預計每年産能有18萬台,目前正在進行最後階段的調測和改造,将于2022年3月投入使用。

從沖壓、焊裝、塗裝到總裝工廠中的房間,從業人員一路随行,而現代化、數字化智能制造基地,将為自遊家品牌後續打進市場提供品質保障。

在與從業人員閑聊中,汽車産經了解到,工廠内部設施基本是“大乘汽車”留下的(自動化機器至少是9成新),而少部分機器則是根據工廠需求,重新購入安裝。

資金方面,目前自遊家已完成 A 輪 5 億美金融資,投資方包括 IDG 資本和COATUE等。李一男表示,“下一輪融資還未啟動,但在整個(推進)過程中并沒有缺過錢。”

坊間有傳聞,不少投資者看中了李一男豐富的創業經驗,都在排隊等着給李一男投錢。

至于管道模式,李一男認為,新車銷售模式主要是直營店,因為所有新品牌沒被消費者認知的情況下,必須要用直營,這也是唯一的一個方法。

在使用者營運方面,自遊家市場部高管表示:“現在已經組建了使用者營運的團隊,我們做使用者内容,使用者積分,發掘團隊,包括使用者分級等都已經到位。”

而在品牌塑造上,李一男坦率地講:我們拿了個榔頭敲了三年還沒敲出個樣子來,我也沒有太急,我講實話,我急也沒用,品牌這個是比做一個車更難的事情,我覺得更要更長的時間來去慢慢做。

是以,在将近一小時的溝通會上,沒有畫大餅,沒有說競品,沒有市場預期,甚至沒有保證自己是否會成為走到最後的玩家。

“我的車還沒出來,我都還沒有上台,我就沒有資格說(未來主流新勢力剩幾家)。”

是耿直boy沒錯了。

寫在最後

2019年初,楊敬一(自遊家總裁)初識李一男,“那時候他(李一男)已經下定決心要造車了,沒有過多廢話,我們直接開始聊産品。男哥的個人魅力加上這種務實,聚焦在産品和品牌上的思路,吸引大量中幹力量加盟團隊。”

釋出會上,楊敬一為李一男耿直務實的個人魅力做了“人證”。

圈子裡,李一男的人脈确實不少。

當對媒體談及另一位新造車圈的朋友,李一男說,“我沒做(造車)之前當然李想也給了我很多分享,我問他問題,李想人很好,他也是知無不言。我從自己決定做這個事情以後,就沒有跟李想來交流了。”

而作為李一男“老東家”的華為,當被問到未來是否會與其合作時,他說:“我們肯定是探索和領先的供應商合作。”

本身不缺故事的李一男,可能真的沒必要再講什麼故事了。

總之整場釋出會下來,聊了挺多,但又覺得沒聊什麼。但釋出會終歸隻是形式,産品才是目的。

那産品怎麼樣呢?

就像李一男說的,“努力把這個事情做好,看看怎麼樣。”那就等明年3月份,看看怎麼樣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