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夜分享丨父母這些行為,正在培養一個自卑的孩子

夜分享丨父母這些行為,正在培養一個自卑的孩子

“為什麼孩子總是跟我說自己不行,不敢做?哪怕我說就算失敗也沒事,去試試吧!可他就是一動不動!”

“然後我看到他那畏畏縮縮的樣子,心裡就來氣!”

“最後揪着他的衣服領子,拉着他走了過去!不管他喜不喜歡,在那種情況下,我覺得自己完全氣瘋了,我總覺得班上那些父母都在盯着我看,我的臉漲得通紅!”

“我不喜歡這種感覺,我不允許孩子這樣!”

這是一位媽媽的描述,說兒子班上的活動,在初選報名的時候,想逼“不愛表達”的孩子也去報名。雖然在家裡做了很久的工作,到了那裡,還是打了退堂鼓。

看到别的孩子自信大方地表達。

再看看自己那個自卑的孩子,真的是又急又氣。

為什麼會這樣?

孩子為什麼會陷入自我否認,表現出強烈的自卑感呢?

個體心理學之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曾說:“在兒童的成長經曆中,導緻自卑感産生的原因很多:兒童與成人相比,處于體型和力量上的劣勢;而在兒童之間,疾病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身體缺陷,外貌、體格的差異,兄弟姊妹之間的競争,貧窮,父母對孩子過高的期望……”

從這裡,我們就能看到一些答案。

其實想想我們自己的經曆,或者孩子的一些行為,就能發現。

前幾天帶小小魚去拍照,他總是不敢笑,緊緊地抿緊嘴巴,因為不想露出牙齒。

因為還在換牙,兩隻大大的門牙,兩邊又沒長牙,顯得更大了。

我知道這還不是主要原因。

因為之前他刷牙沒認真,牙齒上有黑斑,有同學說他牙齒黑,而我們為了讓他更認真地刷牙,也經常在他面前提及。

而我喜歡開玩笑,有時候也會說小黑牙。

于是他就特别在意牙齒的問題。

現在白一點,他就很高興,但還是很在意别人對牙齒的看法。

幸好他還沒有因為牙齒的問題感到自卑。

但我知道,不能繼續開這樣的玩笑,而應該避開這種無意識的“傷害”。

哪怕我們是無意的。

一位媽媽在背景留言問我:“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一個比較黑一個比較白,出去别人都會說。小孩比較在乎自己黑,可出去經常有人說,請問我該怎麼處理?有什麼好辦法?”

這樣的場景也是我們常見的。

在外邊,總是有很多大人喜歡将孩子進行比較。

“你家孩子長得真高!你看我們家的就不行!就是不長,唉……”

“你看這個孩子真白,皮膚好,遺傳了媽媽的,還是爸爸的呀?”

“那個孩子成績好,總是考高分,這個就一般了。”

……

有的孩子好像很不在乎。

而有的孩子當時就會有很強烈的反應。

這跟孩子内心的自我認同感有關。

如果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很好,在父母那裡得到了足夠的認同和愛。

他們不會太在意,也會跟父母表達自己的想法。

如果孩子是經常被父母否認的,自己也是自卑的話。

那這樣的對比會加深他們的這種負面評價。

會進一步否認自己。

是以,總結一下,這幾個行為,更容易造成孩子自卑。

首先就是對比。

其次是父母過高期待。

另一個就是否認。

其實這幾個行為是有關聯的。

你會發現,很多父母就是把這些行為組合在一起。

我們看看這個情況,就能感受到。

那次我帶小朋友在商場裡玩。

他想玩挖掘化石,于是就在那個店鋪裡玩。

旁邊來了兩個女孩,然後也開始玩了起來,媽媽在一旁看着。

沒一會,媽媽就着急了。

“你要這樣挖,不要一點點的,可以用力敲!”

“為什麼你們就不能效率快一點,媽媽回家還有事。”

一個女孩用力地敲打着,挖開了一大塊。

“你看妹妹,多厲害!”她跟另外一個女孩說。

“你這麼小心幹嘛,不會壞的,總是這麼膽小,還是姐姐呢!”

我看到這個被媽媽訓的姐姐在撅着嘴聽批評。

而妹妹已經挖得差不多了。

媽媽又開始說姐姐了。

旁觀的我們,能看到媽媽在對比着兩個孩子,而且否認了姐姐的“小心”,覺得膽大的妹妹更厲害一些。

媽媽肯定是期待姐姐比妹妹更懂事、各種表現更好一點,畢竟是老大嘛!

可這些行為,如果沒有注意,隻會造成姐姐自卑。

覺得自己不如妹妹那樣被媽媽認同和喜歡。

夜分享丨父母這些行為,正在培養一個自卑的孩子

怎麼辦?找到了問題的原因就好辦多了。

文前逼着孩子參加活動的媽媽,其實是拿孩子跟那些開朗活潑的同學對比。

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其他的孩子,是以想逼一逼。

可是孩子沒有做到,自己又會氣惱地訓斥他。

久而久之,孩子會更懷疑自己的能力。

建議父母要發現孩子的優點,進行正面激勵,找到自信。

每個孩子都有發光點,請一定要相信這句話。

不愛表達,不愛參加活動的孩子,他們說不定喜歡閱讀、思考。

也許喜歡運動,或者喜歡小動物,會照顧花草。

這些都是優點啊!

如果隻是一味地逼孩子去做,然後讓他們感受到打擊和失敗,隻會越來越自卑。

而那個在意自己膚色的孩子,因為承受着大人們的指指點點,是以會有壓力。

媽媽可以跟孩子好好談談,我們這個世界上,各種各樣膚色的人都有,高矮胖瘦白黑都是正常的,我們不要對别人指指點點,也不要害怕别人的言語。

對于那些善意的玩笑或者大人們的閑談,我們可以不要太在乎,隻是随便說說而已。

就算你的膚色黑,媽媽還是很愛你呀,而且覺得挺好的。

有了父母的鼓勵和愛,孩子的壓力會減少很多。

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都有可能被自卑困擾。

如果得到了正确的引導和對待,反而能激發孩子去行動,想着去減輕自己内心的自卑心理。

而這個行為就是追求優越感的過程。

因為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我們每個人都是有“自卑情結”的。

是以不要覺得自卑是一件多可怕的事,處理得當,也能催人奮進。

阿德勒也同時指出: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但這種自卑,是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從自卑中走出來,有的人反而越陷越深,将自己牢牢地困住。

隻要深入觀察了解,會發現,他們的童年非常相似,早已在原生家庭中埋下了種子。

可是如果父母一味地打擊孩子,讓他們失去行動的勇氣,變得自暴自棄,最後往往會養出“問題”孩子。

他們會逃避學習,故意搗亂,獲得一些關注或者其他方面的心理滿足。

長大後也逃避現實,不想工作,表現出不相信自己能做好某件事,是以幹脆什麼都不做,總是無所事事地混日子。

每個孩子的内心都有一個自我評價表。

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他們給自己打分,比如自己哪些事情做得好,哪些事情不擅長。

周邊的人怎麼看我,我又覺得自己是什麼樣的。

而這評價的結果,深受父母的行為影響。

來源:重慶教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