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多豪傑往往是人們最為津津樂道的事情,一門出一系列的優質姐妹更是茶餘飯後的談資,在大衆眼裡看來,姐妹衆多且各個優秀是難能可貴很少見的,至少在近代史上最為耳熟能詳的也隻有宋家三姐妹的傳說。
說到底也是上流社會培養出來的大家閨秀,是有大量教育成本和金錢支撐才能存在的,也是以尋常百姓家如果子女皆優秀且出名就更稀有了,而浦安修三姐妹就是這一類人的典型代表。
提起浦安修你可能不知道她是誰,但是她的丈夫是大名鼎鼎的十大元帥之一彭德懷彭老總,你就會恍然大悟,為什麼叫浦安修三姐妹而不是其他三姐妹了,因為隻有浦安修嫁了個名氣大的元帥,成為元帥夫人,最為人們津津樂道。
當然除卻這一點,浦安修三姐妹各個優秀是不争的事實,她們也在各自的領域,勤懇耕耘,創造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三姐妹家庭背景
浦家是一個很普通的書香門第家庭,總體而言運氣還不錯,在戰亂的年代父親找到了一份北洋政府交通部的會計工作,這在當時相當于一個鐵飯碗,對于全家人而言也是一次生活的轉機。
正是由于成為北洋政府的從業人員,浦家才得以全家搬遷至北平,最終塑造了優秀的浦氏三姐妹。
對比于宋霭齡、宋慶齡、宋美齡這三位赫赫有名的三姐妹,浦家三姐妹更像是我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代表,隻有在生活出現一絲轉機的時候,才能抓住向上的機會,而這個向上的機會就是北京的教育資源水準。
正是接受了北平師範大學的優質教育,這三姐妹以後人生各自的道路上都綻放出了精彩的花朵,由此可見,教育在哪個年代都是命運最有力的武器。
大姐浦潔修
大姐名字為浦潔修,比浦安修年長了整整11歲,直至2000年去世,是這三姐妹中壽命最長的一位,曆經滄桑歲月,也成就了浦大姐别有韻味的一生。
浦家光孩子就有6個,加上父母,是實實在在的一家八口,隻能靠父親微薄的薪水來支撐家庭的重擔,也是以浦潔修的學業沒有繼續,辍學去當一名教書先生補貼家用。
或許是不甘于此,也或許是浦潔修很早就意識到北京優渥的教育資源會是人生最強有力的支撐,總之,浦潔修沒有放棄自己的學習,反而對學習越來越渴望。
最終,浦潔修通過自己不間斷的努力考上了公費的北平師範大學,實作了自己繼續讀書的目的,也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個跨越,優渥的知識儲備也成為浦潔修将來生活起伏的資本。
在北平師範學院畢業以後,仍不滿足于現知識儲備的浦潔修,毅然選擇了出國留學,去德國繼續攻讀化學方面的學業,學成之後歸國成為國内的一名化工教授。
抗日戰争爆發之後,浦潔修又積極參與到抗日戰争中,始終以民族企業家的身份為抗日貢獻自己的力量,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愛國愛民民營企業家,為我國實業的建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盡管不是從事政治路線,也沒有參與抗日戰争、解放戰争等救民于水火的大業中,但是浦潔修卻始終秉承着自己是中華兒女的信念,以自己的方式默默支援着自己的祖國,最終也做出了一番事業和貢獻,值得敬佩。
二姐浦熙修
有了大姐浦潔修學習的示範作用,其他姐妹自然也不甘示弱,二姐浦熙修随後也進入了北平師範學校進行深造。浦熙修比浦安修大9歲,似乎跟大姐浦潔修更為相近,但是浦熙修确是從事了不同性質的職業。
浦熙修畢業後成為了一名記者,對于大姐浦潔修穩重的實業企業家形象,記者似乎更活潑、更前沿一些,而浦熙修确實在記者這個崗位上大放異彩。
成為南京《新民報》的一名記者之後,浦熙修有了很多接觸名人的機會,并先後采訪了很多當時的大人物,很快就聲名鵲起,在記者屆小有名氣,甚至被成為四小花旦之一。
在浦熙修的記者職業生涯中,最出彩的就是報道了關于國民黨官員腐敗的文章,此篇文章在當時引起很大的轟動,犀利地揭示了國民黨内部存在的根本問題,讓大家看清了中央軍的真面目。這一報道讓浦熙修成為記者屆的标杆,也成為敢寫敢言的真實代表。
遺憾的是,如此性情直率、文采斐然的二姐浦熙修,壽命卻是最短的,1960年因病逝世,是這三姐妹中最早離開世間的,讓人唏噓不已。
老幺浦安修
身為最小妹妹的浦安修,似乎比姐姐們幸福了許多,上學的時候也是順風順水,沒有拮據的家庭背景阻礙,浦安修也追随姐妹們的腳步,考上了北平師範學校,并從此刻開始成為了進步學生,為我黨的事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學業完成以後,浦安修積極參與了抗日救亡活動,并積極聽從組織的安排,時而前往前線,時而在根據地進行工作,時而前往延安進行深度學習,與浦安修的兩個姐姐相比,浦安修走的是政治路線,正因為在革命的道路上有幸結識了革命戰友彭德懷彭老總。
在延安,浦安修與彭德懷同志相識、相知、最終确定關系成為夫妻,兩人終生都在為無産階級革命而各自努力,如果不是十年動亂,他們也會成為革命伴侶中耀眼的一對,但世事無常,一場長達10年的大動亂成為了他兩婚姻破裂的緣由。
本來彭德懷彭老總從抗美援朝之後越發為革命工作努力,浦安修也在她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但廬山會議之後,這一切似乎都成了滄海桑田。廬山會議之後,彭德懷彭老總遭囚禁,連帶着他的妻子浦安修也受到牽連,在工作崗位上如履薄冰。
從前有多麼的現世安穩,被批鬥的浦安修就有多麼大的精神壓力,每天都會被盤問是否能提供彭德懷的反動證據或者反動言論,一度精神崩潰。
是以浦安修向上申請了與彭德懷的離婚申請,最終沒有得償所願,離婚申請沒有批複,但浦安修卻采取了分居的做法,試圖劃清她與彭老總之間的界限。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形容浦安修再合适不過了,甚至被囚禁了8年之久的彭德懷在彌留之際申請見她一面她都沒有答應,可見絕情至極。彭老總遺憾離世,盡管最終被平反,但也沒法磨平彭老總後輩對浦安修的怨恨心情。
平反之後整理彭老總的生前事迹中,浦安修做了大量的輔助工作,力求能夠彌補自己的過錯,最終雙方達成和解,也恢複了浦安修彭德懷夫人的稱号。
晚年的浦安修曾十分懊悔自己在當時作出的劃清界限的決定,但往事已矣,都成了不可更改的曆史,1991年,浦安修溘然辭世,将自己的人生畫上了句号。
小結:
縱觀三姐妹一生,各有各的精彩,也各有各的遺憾和意難平,我們人生道路上也會存在諸如此類的情感、世事波折,無論她們是曆史名人,還是普通家庭的孩子,過好自己的一生,無愧于身,無愧于心,這一生都是完美的。
晚年的浦安修有愧于心也向我們傳輸了人生價值觀的重要性,利已沒有錯,但是利已傷害了别人就是有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