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兵瑞恩》是美國人1998年拍的一部片子,該片描述了諾曼底登陸後,瑞恩家4名于前線參戰的兒子中,除了隸屬101空降師的小兒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個兒子皆已于兩周内陸續在各地戰死。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上将得知此事後出于人道考量,特令前線組織一支8人小隊,在人海茫茫、槍林彈雨中找出生死未蔔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并将其平安送回後方。
電影上映後,很多人都為美國動用國家力量尋找一名普通士兵的人道行為而感動,但是,今天,我們要告訴大家的是,這種行為早在2000年前的中國漢代就有了,2000年前的中國漢朝政府為營救一支孤懸塞外的中國軍隊,同樣動用了國家的力量,将他們安全地營救了回來,而這支軍隊在塞外被圍困時的表現,至今蕩氣回腸,可歌可泣。

石城子遺址位于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縣半截溝鎮麻溝梁村東、河壩沿村南、麻溝河西北側的山前緩坡丘陵地帶。因遺址東側山澗邊有大量岩石,故被群衆稱作“石城子”。2013年石城子遺址由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2020年4月,入圍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項目。2000年前發生在這裡的故事是這樣的:
耿恭,東漢将領,字伯宗,今陝西興平東北人。他是這部大片裡的1号男主角。
根據《漢書》記載,公元74年,東漢重新設立西域都護府,耿恭和關寵被任命為戊已校尉。次年,北匈奴單于派兩萬精兵進攻車師,殺死車師後王,轉而攻打駐紮了數百人的耿恭駐地,将其圍入城中。這座城即是今天的石城子遺址。
幾百人的城池被兩萬匈奴精兵圍住了,怎麼辦?耿恭觀察地形,看到石城子外有條河,可以供給部隊的水源。俗話說水是生命之源,有了水部隊就可以活下來,即使缺衣少食也都可以克服,甚至是無所謂的。于是,耿恭決定守城,即使城外敵兵衆多,形勢危急也要守,而軍人就應該有保衛國家的守土之責。
戰鬥開始,耿恭把毒藥塗在箭上,傳話給北匈奴人說:“這是漢朝神箭,中箭者必出怪事。”于是用硬弓射箭。中箭的北匈奴人,看到傷口處血水沸湧,大為驚慌。當時正好出現狂風暴雨,耿恭軍乘雨攻打北匈奴,殺傷衆多北匈奴人。北匈奴人十分震恐,互相說道:“漢軍有神力,真可怕啊!”于是解圍撤退。
打退一次,不等于永遠打退,退去的匈奴人很快卷土重來,久攻不下,很快想到了一個絕招——斷掉城中水源,渴死漢兵,迫使漢兵投降。沒水了怎麼辦?《漢書》的作者班固說,這些漢朝士兵“笮馬糞汁而飲之”,而此時城中也已無糧,士兵們隻好“煮铠弩食其筋革”。匈奴人見漢朝士兵的樣子,狂妄大笑:你們就要被渴死餓死了,投不投降?随後,派來了談判的使者。
使者進城,對耿恭和他手下的士兵們說:“投降吧,我們匈奴有的是牛羊和女人,投降了你們就有肉吃,我們還可以給你們娶媳婦,你們在我們匈奴成家繁衍子孫多好。耿将軍您可以娶我們匈奴的公主,享不盡榮華富貴!”耿恭很生氣,把匈奴的使者殺了,放在城頭當燒烤,使多年以後的嶽飛寫下了《滿江紅·怒發沖冠》中的名句: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匈奴人被氣得發抖,再次攻城,一個個“嗷嗷”地叫着,要砍下不識好歹的漢人的腦袋,但很快被耿恭他們打了回去。随後,耿恭想這麼下去也不是個事情,沒有糧食可以吃铠弩食馬鞍,沒水喝,即使能夠“笮馬糞汁而飲之”,但馬都拉不出來糞了,怎麼辦?于是,他決定打井,豐衣足食,自給自足。
一部分士兵被抽調下來打井,《漢書》記載,永平十八年五月,士兵們在城中掘井十五丈,仍不出水,焦渴困乏,眼看着打井的事情就熄火了,沒指望了,但耿恭并不氣餒,親自帶領士兵挖井運土,不久,泉水湧出,衆人齊呼萬歲。士兵們喝飽喝足,一個個都很興奮。耿恭讓他們帶着水上了城樓,再将水從城樓上潑下去給匈奴人看:“你們不是要渴死我們嗎?現在我們有水了,你們上來洗個澡吧!”匈奴人見了感到非常意外,以為有神明在幫助漢軍,于是領兵撤退。
按理說,匈奴人走了,漢軍棄城而歸也不是什麼大錯,但耿恭并沒有這麼做。他說:“如果我們選擇離開,何必要等到現在?而若那樣做,我們能對得起朝廷,對得起國家嗎!”随後,他想到了救援,派出一支小分隊前往吐魯番搬救兵。為首的是一個叫範羌的人,是這部大片裡的2号男主角。他先是到了吐魯番的紅柳城,關寵的部隊就戍守在那裡,但面對他的卻是一座空城與戰友們的屍體,匈奴人已經将這裡掃蕩一空,關寵的部隊已經全部戰死!
範羌擦幹眼淚,率領自己的小分隊一路向東,穿行在茫茫大漠中,最終趕到了萬裡之外的東漢首都洛陽。耿恭被圍的消息傳到皇帝的耳朵裡,文武百官在朝堂上開始議論,有人說:“怕是不行嗎?等咱們的援兵趕到,耿恭他們怕是早已屍骨無存了!”大家覺得這人說得有理:“如果去救一堆屍骨,能有什麼意義呢?”聽着這些人的話語,司徒鮑昱站出來,他說:“今使人于危難之地,急而棄之,外則縱蠻夷之暴,内則傷死難之臣。此際若不救之,匈奴如複犯塞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
意思是:咱們大漢,做人做事要厚道,将士遠征,危難之際,不管他們了,對外是縱容了殘暴的蠻夷,對内是傷了那些忠臣良将的心。現在要是不救他們,以後匈奴再卷土重來,誰還為大漢效命?是以,一定要拯救自己的英雄!皇帝一聽,當場拍闆:“救人!”于是,2000年前,大漢版的救援計劃啟動!範羌快馬疾馳,趕到邊疆已是冬天了,拿着皇帝的指令,他集結張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國軍隊共計七千人,向着石城子進發。
那個冬天大雪,雪都快把人埋了。《漢書》中沒有記載範羌他們是如何勇闖天山,前來救人的。隻是說耿恭和他的士兵們忽然在深夜聽到兵馬聲,以為是匈奴又來了,一個個傳話,準備戰鬥。範羌就對他們大喊:“我是範羌啊,是來救你們的!”耿恭和他的士兵們這才放松了緊繃的弦。關于這一段,我們還是欣賞古漢語的原文較好:“城中夜聞兵馬聲,以為虜來,大驚。乃遙呼曰:我範羌也。漢遣軍迎校尉耳!”
接下來的場景是大家都能想象到的:城中皆稱萬歲。開門,共相持涕泣。明日,遂相随俱歸。虜兵追之,且戰且行。吏士素饑困,發疏勒時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沒,三月至玉門……唯餘十三人。玉門的守将鄭衆看到這些人“衣屦穿決,形容枯槁”,親自為他們沐浴更衣,并上疏皇帝曰:“耿恭以單兵固守孤城,當匈奴之沖,對數萬之衆,連月逾年,心力困盡。鑿山為井,煮弩為糧,出于萬死無一生之望。前後殺傷醜虜數千百計,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恭之節義,古今未有。宜蒙顯爵,以厲将帥。”
安全地回來了,耿恭他們的身後是大漢那面不倒的旗。我們的故事在這裡好像已經講完了,但一部片子沒個女1号怎麼能行?事實上,在這部片子裡,女1号也是有的,她就是車師國的王後,史書裡說她雖是少數民族,但漢化程度很高,在漢軍被圍困的日子裡,她不但給漢軍送吃送喝,還向漢軍提供軍事情報。但不知道為什麼,在後來的史書裡,她很少被提及,因而,她的美麗形象也隻能由今人去想象了。
最後,我們弱弱地說一句:石城子遺址在曆史上之是以著名,是因為耿恭率軍在抗擊匈奴的戰鬥中曾在這裡立下過不朽功績,以極少的兵力抗擊百倍于己的匈奴,擊敗了敵方長達7個多月的圍攻。漢代将士之英勇,戰鬥之慘烈,讓後人銘記。最終,創造了我國曆史上以弱勝強、孤軍獲勝的戰例奇迹。為疏勒城在平定西域的曆史長河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今天的考古史料顯示,石城子遺址曆經漢、魏、晉、隋、唐諸朝代。考古人員曾在城内地表采集到筒瓦、闆瓦、方磚及大量的夾砂灰陶片,器形有罐、盆、甕、缽等,并且還有炭精虎飾和完整陶器,這些器物都具有較為典型的漢代風格。
參考資料:1. 《後漢書·卷十九·耿弇列傳第九》;
2.新疆奇台石城子遺址獲中國考古界最高獎“田野考古獎”,中廣網,2020-03-31;
3.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 20個項目入圍終評,國家文物局網站2020-04-06;
4.尋蹤疏勒城——石城子遺址2017年考古新發現,新疆文物局,2020-03-31。等。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西部人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