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幾百年前死在雪堆裡的她,一定沒想到自己的故事有一天會被人看到

去年底,在西方漢學界享有盛譽的史景遷先生去世了。他的離世,是史學界的重大損失,當常爸看到這個消息時,内心滿是惋惜,此外還有對史景遷先生的感謝。

史景遷先生是美國耶魯大學教授、曆史系和東亞研究中心主任,當代著名的中國史研究專家、漢學家,也被稱為最會講中國故事的西方人。

幾百年前死在雪堆裡的她,一定沒想到自己的故事有一天會被人看到

史景遷

他用一己之力,開創一家之言,把中國近代錯綜複雜的人物與事件,通過嚴謹的曆史考證,以“說故事”的曆史方法,娓娓道來。可以說,他的作品是西方了解中國曆史的一扇窗。

史景遷的英文名是JonathanD.Spence,“史”是Spence的中文譯音,“史景遷”就是“景”仰太“史”公司馬“遷”之意。寓意很明顯,學曆史就要景仰司馬遷,以司馬遷為楷模。

幾百年前死在雪堆裡的她,一定沒想到自己的故事有一天會被人看到

司馬遷和《史記》

史景遷多年來專注于中國曆史研究,自1966年出版了第一本學術著作《康熙與曹寅》之後,陸陸續續完成了14部有關中國的曆史著作。他的作品在歐美學術界,都是研究中國近代史的重要專著,還有些成為了大學教材。

幾百年前死在雪堆裡的她,一定沒想到自己的故事有一天會被人看到

(史景遷的《追尋現代中國》一書,取代了早期費正清的中國近代史教科書,成為西方大學中國史課程的通用教材)

看到這裡,或許大家會認為,他的書和市面上大多史書一樣晦澀,畢竟能作為教科書,一想就知,和艱深、難懂脫不了關系。但是這麼想就錯了!

史景遷的寫作風格是什麼樣的呢?舉個例子,大家就知道了。

他在《王氏之死》這本書裡,寫了清康熙時期一個山東底層婦女的故事。

幾百年前死在雪堆裡的她,一定沒想到自己的故事有一天會被人看到

書中,他是這樣描寫的:

王氏的屍體整夜都躺在雪堆裡,當她被人發現時,看起來就像活人一樣:因為酷寒,在她死去的臉頰上保留着一絲鮮活的顔色。

這個語言,這個描述,非常地文學性有沒有?

正如書名所言,這本書通過描述主角之一王氏的悲慘生活,揭露了大曆史背後的小人物命運,向我們展現了一幅幅鮮明的圖像和文字描述,讓讀者随着他的筆觸,進入了那個年代的鄉村世界,對于那個年代的苦難有了真真正正的了解和體會。

看到這裡,是不是對史景遷作品特色稍微有些了解了?他的作品,全然不是一闆一眼來記錄厚重的史實史料,而是通過塑造或捕捉逝去的時空和人物的命運,以人物故事切入,在叙事中鋪陳出一幅時代的長篇畫卷。

而之是以選擇“王氏”這樣一個平時讀曆史都不去關注的人物下筆,是因為史景遷想要知道同一時代,一位皇帝和一個鄉下婦女的内心,如何與他們的生活互相塑造;他也關心處于對立立場的兩方,怎樣“合謀”創造一段曆史。

有句話說,“曆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史景遷這種以人為核心的寫作手法,讓我們能夠随着曆史活動的主體,捕捉到時光長河中被忽視的一個個瞬間,進而對曆史建立起更為全面、生動、立體的認知。

史景遷所撰著的曆史專題作品,一經面世,都成了市場流通的曆史類暢銷書。不光風靡一時,并且是長銷書,曆久不衰,影響深遠。他說,“這不是因為我的寫作方式很時興,而是因為我觸碰了這些故事的本質。”

史景遷所說的這種講述手法,就是以人為核心。

這一點,也是我們的曆史課設計理念與史景遷先生的不謀而合之處。

就拿“絲綢之路”舉例吧。前段時間,小小常特别癡迷于一款叫做“千年絲路”的桌遊,常爸也借此給大家介紹了一下絲綢之路的意義和由來。

大家都知道絲綢之路開拓于漢武帝時期,是以長安為起點,經過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連接配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現在也是中國與各國文化、政治、經濟、交流的重要通道。

而是誰去開通絲綢之路的,開通了後又給哪些人帶來生活的變化……知道了這些更為具體生動的内容,我們才能對絲綢之路建立起清晰的認知。

在《給孩子的第一門曆史系統課》裡,我們就通過“人”的故事,來引導孩子們去了解絲綢之路:

幾百年前死在雪堆裡的她,一定沒想到自己的故事有一天會被人看到

張骞

帶貨小能手

開拓絲綢之路第一人

漢武帝時期,國家強盛,但仍然受到北方強大的遊牧民族——匈奴的威脅。是以,漢武帝便想招募能人去聯絡西域各國,特别是與匈奴有沖突的大月氏,共伐匈奴。此時,張骞毛遂自薦,帶着漢武帝的使命前往西域。

幾百年前死在雪堆裡的她,一定沒想到自己的故事有一天會被人看到

劃重點

他于長安出發,曆經萬險。西域自然條件惡劣,不僅黃沙漫天,還經常遇到缺吃少喝的問題,但是他都度過了。可怕的是他還是被匈奴的人抓到了。匈奴王為了招降張骞,帶他吃香的喝辣的,金銀财寶、高官厚祿都用來賄賂張骞,都沒有成功。

幾百年前死在雪堆裡的她,一定沒想到自己的故事有一天會被人看到

為什麼呢?

因為張骞說自己是漢朝的使者,是絕對不會歸順匈奴的!就是憑借着這種不抛棄不放棄的信念,曆經十三年,張骞終于回到了自己的祖國。

如果張骞為金銀财寶所誘,成為了匈奴的高官,那麼當時的中國人是不是就永遠也不會知道,原來在漢朝之外,還有許多的國家?也沒有機會讓外國人看到世界的東方,有一個富饒的中國了?

幾百年前死在雪堆裡的她,一定沒想到自己的故事有一天會被人看到

在西域和中原的往來中,絲綢之路初現雛形,進一步增強中原和西域各國的交流成為大勢所趨。

而在絲綢之路的建立上,還有一位功不可沒的重要人物。正是他的付出,使得絲綢之路的障礙被逐漸掃平,經濟交流和文化往來得以進行。

霍去病

史上最年輕的戰神

絲綢之路的奠定者

家長朋友們肯定都知道漢朝有名的大将軍霍去病。他的名言:“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時至今日,依然能撼動我們的心。

在很小的時候,霍去病就是舅舅衛青将軍的鐵杆兒粉絲。雖然霍去病很早就當了漢武帝的侍衛,可是他還有一個偉大的夢想,就是要跟舅舅一樣出征攻打匈奴。為了實作自己的夢想,他每天都苦練騎馬射箭。

幾百年前死在雪堆裡的她,一定沒想到自己的故事有一天會被人看到

漢武帝時期,因為國力大大增強,開始反擊匈奴。在漢武帝又一次下令攻打匈奴之時,霍去病終于得償所願,可以上陣殺敵。

幾百年前死在雪堆裡的她,一定沒想到自己的故事有一天會被人看到

如果霍去病沒有自己的夢想,沒有每天都堅持苦練箭術,那漢武帝無論下幾次攻打匈奴,都不會讓霍去病去的。因為機會從來都是給有準備的人, 所有的幸運都絕非偶然。

在一次戰役中,霍去病帶領的小分隊在草原上走了很久也沒有找到匈奴,他的隊友都要放棄了,可是他堅決不放棄。就這麼找啊找啊,功夫不負有心人,霍去病不僅找到匈奴,還打敗了他們,并且俘虜了幾個匈奴的進階長官!

幾百年前死在雪堆裡的她,一定沒想到自己的故事有一天會被人看到

經過多場這樣的戰役,匈奴再也沒辦法發動大規模的戰争來威脅西漢了。攔在“絲綢之路”上的最大阻礙——匈奴被‘暫時’打跑了,那從中原去到西域就有可能了。

霍去病對匈奴的征伐,對于絲綢之路的開辟貢獻巨大。

這也為下一位人物登場做足了準備。

班超

硬核打通絲綢之路

當之無愧的“西域之王”

班超出生在書香門第,父親是大文豪,哥哥與妹妹也都是著名的史學家。出生在學霸家庭的班超,理所當然的也是學霸。父親去世後,他開始為政府抄寫文書,以賺錢補貼家用。

按理說,就這麼長此以往下去,班超也能活得好好的。可班超胸懷大志,覺得男子漢大丈夫,應該要保家衛國。于是投筆從戎,随大将軍窦固出擊北匈奴。

幾百年前死在雪堆裡的她,一定沒想到自己的故事有一天會被人看到

(知識點:投筆從戎這個成語就是來自班超)

别看班超一介書生,為了心中的大志,打起仗來也很是兇猛。不久,他就奉命出使西域,聯絡各國共同抗擊匈奴。

在于阗國,他們對班超使團的态度極為不禮貌,于阗國的巫師竟然要用班超的馬來祭祀。班超讓巫師自己去牽馬,然後一劍刺死了他。于阗國國王看到趕緊下令殺死了匈奴的使者,與漢朝重歸于好。

在此後駐守西域的三十餘年裡,班超收服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用“霸氣”征服西域,硬核打通絲綢之路。

倘若班超安于現狀,沒有胸懷大志,不肯為自己的夢想付諸行動,那還會有“西域之王”班超嗎?孩子們是不是也要從小樹立自己的夢想,而為之努力呢?

幾百年前死在雪堆裡的她,一定沒想到自己的故事有一天會被人看到

這就是《給孩子的第一門曆史系統課》之絲綢之路的一小段展示。

常爸知道,爸爸媽媽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學好曆史,可是浩瀚無垠的曆史長河裡,發生了太多太多的故事,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了,故事為什麼能發生?

是因為有人。

“人民群衆從來都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人的主觀能動性在推動曆史發展中,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把握好這一點,對于曆史的認知也就愈發的清晰。

而孩子學曆史,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記憶,而是建立整體的認知:如何把曆史長河中無數個事件碎片串聯起來,如何從前後的事件中看出内在關聯,如何以小見大,培養整體意識和大局觀……

而讓孩子們從曆史人物從小到大的故事開始了解,能讓孩子們換位思考,從原因看結果、從結果推斷原因,能夠看到人物和曆史發展進行之間的内在聯系,進而建立起對曆史的宏觀認知。

我們把曆史具體到某一個人的承載上,能夠讓孩子們更好地進入學習模式,因為那是豐富的、有趣的、充滿人情味的,就像千年後的現在,我們所擁有的感受一樣。

孩子在生動活潑、有趣有料的動畫形式講解中,不僅學得快、記得牢,更能夠了解那段曆史,并且産生自己的了解和認知。

更為重要的是,孩子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形成了辯證的思維方式,和分析事件的全局觀,對他們今後的學習和人生都大有裨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