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几百年前死在雪堆里的她,一定没想到自己的故事有一天会被人看到

去年底,在西方汉学界享有盛誉的史景迁先生去世了。他的离世,是史学界的重大损失,当常爸看到这个消息时,内心满是惋惜,此外还有对史景迁先生的感谢。

史景迁先生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历史系和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当代著名的中国史研究专家、汉学家,也被称为最会讲中国故事的西方人。

几百年前死在雪堆里的她,一定没想到自己的故事有一天会被人看到

史景迁

他用一己之力,开创一家之言,把中国近代错综复杂的人物与事件,通过严谨的历史考证,以“说故事”的历史方法,娓娓道来。可以说,他的作品是西方了解中国历史的一扇窗。

史景迁的英文名是JonathanD.Spence,“史”是Spence的中文译音,“史景迁”就是“景”仰太“史”公司马“迁”之意。寓意很明显,学历史就要景仰司马迁,以司马迁为楷模。

几百年前死在雪堆里的她,一定没想到自己的故事有一天会被人看到

司马迁和《史记》

史景迁多年来专注于中国历史研究,自1966年出版了第一本学术著作《康熙与曹寅》之后,陆陆续续完成了14部有关中国的历史著作。他的作品在欧美学术界,都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专著,还有些成为了大学教材。

几百年前死在雪堆里的她,一定没想到自己的故事有一天会被人看到

(史景迁的《追寻现代中国》一书,取代了早期费正清的中国近代史教科书,成为西方大学中国史课程的通用教材)

看到这里,或许大家会认为,他的书和市面上大多史书一样晦涩,毕竟能作为教科书,一想就知,和艰深、难懂脱不了关系。但是这么想就错了!

史景迁的写作风格是什么样的呢?举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

他在《王氏之死》这本书里,写了清康熙时期一个山东底层妇女的故事。

几百年前死在雪堆里的她,一定没想到自己的故事有一天会被人看到

书中,他是这样描写的:

王氏的尸体整夜都躺在雪堆里,当她被人发现时,看起来就像活人一样:因为酷寒,在她死去的脸颊上保留着一丝鲜活的颜色。

这个语言,这个描述,非常地文学性有没有?

正如书名所言,这本书通过描述主角之一王氏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鲜明的图像和文字描述,让读者随着他的笔触,进入了那个年代的乡村世界,对于那个年代的苦难有了真真正正的了解和体会。

看到这里,是不是对史景迁作品特色稍微有些了解了?他的作品,全然不是一板一眼来记录厚重的史实史料,而是通过塑造或捕捉逝去的时空和人物的命运,以人物故事切入,在叙事中铺陈出一幅时代的长篇画卷。

而之所以选择“王氏”这样一个平时读历史都不去关注的人物下笔,是因为史景迁想要知道同一时代,一位皇帝和一个乡下妇女的内心,如何与他们的生活互相塑造;他也关心处于对立立场的两方,怎样“合谋”创造一段历史。

有句话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史景迁这种以人为核心的写作手法,让我们能够随着历史活动的主体,捕捉到时光长河中被忽视的一个个瞬间,从而对历史建立起更为全面、生动、立体的认知。

史景迁所撰著的历史专题作品,一经面世,都成了市场流通的历史类畅销书。不光风靡一时,并且是长销书,历久不衰,影响深远。他说,“这不是因为我的写作方式很时兴,而是因为我触碰了这些故事的本质。”

史景迁所说的这种讲述手法,就是以人为核心。

这一点,也是我们的历史课设计理念与史景迁先生的不谋而合之处。

就拿“丝绸之路”举例吧。前段时间,小小常特别痴迷于一款叫做“千年丝路”的桌游,常爸也借此给大家介绍了一下丝绸之路的意义和由来。

大家都知道丝绸之路开拓于汉武帝时期,是以长安为起点,经过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现在也是中国与各国文化、政治、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

而是谁去开通丝绸之路的,开通了后又给哪些人带来生活的变化……知道了这些更为具体生动的内容,我们才能对丝绸之路建立起清晰的认知。

在《给孩子的第一门历史系统课》里,我们就通过“人”的故事,来引导孩子们去理解丝绸之路:

几百年前死在雪堆里的她,一定没想到自己的故事有一天会被人看到

张骞

带货小能手

开拓丝绸之路第一人

汉武帝时期,国家强盛,但仍然受到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的威胁。因此,汉武帝便想招募能人去联络西域各国,特别是与匈奴有矛盾的大月氏,共伐匈奴。此时,张骞毛遂自荐,带着汉武帝的使命前往西域。

几百年前死在雪堆里的她,一定没想到自己的故事有一天会被人看到

划重点

他于长安出发,历经万险。西域自然条件恶劣,不仅黄沙漫天,还经常遇到缺吃少喝的问题,但是他都度过了。可怕的是他还是被匈奴的人抓到了。匈奴王为了招降张骞,带他吃香的喝辣的,金银财宝、高官厚禄都用来贿赂张骞,都没有成功。

几百年前死在雪堆里的她,一定没想到自己的故事有一天会被人看到

为什么呢?

因为张骞说自己是汉朝的使者,是绝对不会归顺匈奴的!就是凭借着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历经十三年,张骞终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如果张骞为金银财宝所诱,成为了匈奴的高官,那么当时的中国人是不是就永远也不会知道,原来在汉朝之外,还有许多的国家?也没有机会让外国人看到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富饶的中国了?

几百年前死在雪堆里的她,一定没想到自己的故事有一天会被人看到

在西域和中原的往来中,丝绸之路初现雏形,进一步增强中原和西域各国的交流成为大势所趋。

而在丝绸之路的建立上,还有一位功不可没的重要人物。正是他的付出,使得丝绸之路的障碍被逐渐扫平,经济交流和文化往来得以进行。

霍去病

史上最年轻的战神

丝绸之路的奠定者

家长朋友们肯定都知道汉朝有名的大将军霍去病。他的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时至今日,依然能撼动我们的心。

在很小的时候,霍去病就是舅舅卫青将军的铁杆儿粉丝。虽然霍去病很早就当了汉武帝的侍卫,可是他还有一个伟大的梦想,就是要跟舅舅一样出征攻打匈奴。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每天都苦练骑马射箭。

几百年前死在雪堆里的她,一定没想到自己的故事有一天会被人看到

汉武帝时期,因为国力大大增强,开始反击匈奴。在汉武帝又一次下令攻打匈奴之时,霍去病终于得偿所愿,可以上阵杀敌。

几百年前死在雪堆里的她,一定没想到自己的故事有一天会被人看到

如果霍去病没有自己的梦想,没有每天都坚持苦练箭术,那汉武帝无论下几次攻打匈奴,都不会让霍去病去的。因为机会从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 所有的幸运都绝非偶然。

在一次战役中,霍去病带领的小分队在草原上走了很久也没有找到匈奴,他的队友都要放弃了,可是他坚决不放弃。就这么找啊找啊,功夫不负有心人,霍去病不仅找到匈奴,还打败了他们,并且俘虏了几个匈奴的高级长官!

几百年前死在雪堆里的她,一定没想到自己的故事有一天会被人看到

经过多场这样的战役,匈奴再也没办法发动大规模的战争来威胁西汉了。拦在“丝绸之路”上的最大阻碍——匈奴被‘暂时’打跑了,那从中原去到西域就有可能了。

霍去病对匈奴的征伐,对于丝绸之路的开辟贡献巨大。

这也为下一位人物登场做足了准备。

班超

硬核打通丝绸之路

当之无愧的“西域之王”

班超出生在书香门第,父亲是大文豪,哥哥与妹妹也都是著名的史学家。出生在学霸家庭的班超,理所当然的也是学霸。父亲去世后,他开始为政府抄写文书,以赚钱补贴家用。

按理说,就这么长此以往下去,班超也能活得好好的。可班超胸怀大志,觉得男子汉大丈夫,应该要保家卫国。于是投笔从戎,随大将军窦固出击北匈奴。

几百年前死在雪堆里的她,一定没想到自己的故事有一天会被人看到

(知识点:投笔从戎这个成语就是来自班超)

别看班超一介书生,为了心中的大志,打起仗来也很是凶猛。不久,他就奉命出使西域,联络各国共同抗击匈奴。

在于阗国,他们对班超使团的态度极为不礼貌,于阗国的巫师竟然要用班超的马来祭祀。班超让巫师自己去牵马,然后一剑刺死了他。于阗国国王看到赶紧下令杀死了匈奴的使者,与汉朝重归于好。

在此后驻守西域的三十余年里,班超收服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用“霸气”征服西域,硬核打通丝绸之路。

倘若班超安于现状,没有胸怀大志,不肯为自己的梦想付诸行动,那还会有“西域之王”班超吗?孩子们是不是也要从小树立自己的梦想,而为之努力呢?

几百年前死在雪堆里的她,一定没想到自己的故事有一天会被人看到

这就是《给孩子的第一门历史系统课》之丝绸之路的一小段展示。

常爸知道,爸爸妈妈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好历史,可是浩瀚无垠的历史长河里,发生了太多太多的故事,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了,故事为什么能发生?

是因为有人。

“人民群众从来都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推动历史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把握好这一点,对于历史的认知也就愈发的清晰。

而孩子学历史,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记忆,而是建立整体的认知:如何把历史长河中无数个事件碎片串联起来,如何从前后的事件中看出内在关联,如何以小见大,培养整体意识和大局观……

而让孩子们从历史人物从小到大的故事开始了解,能让孩子们换位思考,从原因看结果、从结果推断原因,能够看到人物和历史发展进行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起对历史的宏观认知。

我们把历史具体到某一个人的承载上,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进入学习模式,因为那是丰富的、有趣的、充满人情味的,就像千年后的现在,我们所拥有的感受一样。

孩子在生动活泼、有趣有料的动画形式讲解中,不仅学得快、记得牢,更能够理解那段历史,并且产生自己的理解和认知。

更为重要的是,孩子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辩证的思维方式,和分析事件的全局观,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人生都大有裨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