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國棟
01、行刺兇手武士英病死監獄
曾經在雲南當過營管帶(營長)的山西籍軍人武士英,1913年刺殺宋教仁前,已經落魄到連房租都交不起,出門找工作都得向他人借車費和飯錢的地步。于是有過從軍經曆的武士英在1000塊現大洋的誘惑下,充當了殺手的角色。但是令武士英沒有想到的時,其殺死的人是大名鼎鼎的國民黨青年領袖宋教仁,而殺人以後的報酬,其還來不及揮霍就被巡捕房給抓獲了。根據武士英被捕以後的供述,他是通過黑道人物介紹,接了個殺人的差事,報酬為1000現大洋。這個姓陳的黑道人物将他介紹進了共進會(以青紅幫流氓為主要成員的黑社會組織),由此才知道雇傭他殺人的老闆是共進會頭目應桂馨。

1913年3月20日這天下午,陳姓掮客将行刺所用手槍及子彈交給武士英,幫他買好了進出上海火車站的車票,并派人向武士英指認了需要刺殺的人物。就這樣,武士英在宋教仁接受檢票時痛下殺手,開槍将宋教仁擊傷,後趁亂逃離現場。宋教仁被刺後,受了重傷,送醫院搶救兩天後宣告不治。
1913年3月21日,因被租住房東舉報,兇手武士英被法租界巡捕房抓獲。經過一個多月的審訊後,法租界将武士英引渡給了中國政府,并将其轉移關押到警備森嚴的上海模範監獄。但可惜的是,武士英在法祖界關押期間,因受了風寒染病,再加之知道自己沒有生路後,心理壓力太大,加重了病情,于1913年4月24日病死于監獄内。為了弄清楚武士英之死,政府部門聘請了多位醫生對武士英的屍體進行了解剖檢驗,證明其死于疾病,而非袁世凱方面宣稱的被陳其美滅口。
02、雇兇主謀應桂馨被袁世凱派人滅口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刺後,應桂馨還沒有确認宋教仁的死訊,就迫不及待的向上線——時任國務院秘書長洪述祖保喜:"匪魁已滅,我軍一無傷亡,堪慰!"。結果才過了兩天,就因為古董商人王阿法的舉報而落網。更令人震驚的是,法租界巡警在搜查應桂馨家時,不但搜到了用于刺殺宋教仁的手槍和尚未使用的三粒子彈,還發現了時任國務院秘書長洪述祖與應桂馨的秘密電報往來及電報秘密本,由此得知刺殺宋教仁一案的主導者為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政府。
1913年4月17日,應桂馨和武士英被法租界引渡給了中國政府,關押于上海模範監獄。武士英4月24日病故後,革命黨方面為了以防萬一,将應桂馨轉移到了一個由革命黨軍隊控制的軍營關押(上海海軍局第61團軍營内)。結果三個多月後,應桂馨趁革命黨人與北洋軍開戰(二次革命)之機,在黨徒的接應下越獄成功,逃往北京。
應桂馨到了北京後,公開宣稱自己殺宋教仁是為民除害,自己是民國的大功臣,要求政府方面給自己平反。袁世凱授意趙秉均先穩住應桂馨,并答應給其一個上将軍的頭銜。應桂馨自持有功,與黨徒在北京城内花天酒地,并且從不避諱自己奉命刺殺宋教仁一事,讓袁世凱大傷腦筋。
1914年1月19日,袁世凱派人轉告應桂馨,讓其去天津小住幾日避避風頭。結果應桂馨在從北京坐火車去天津途中,被人不明不白的殺死在火車頭等車廂内。多年以後,袁世凱的親信雷震春坦承,早于1913年12月,袁世凱就因為應桂馨公開奉命刺殺宋教仁一事耿耿于懷,命人暗中結果應桂馨滅口,負責動手的人叫郝占一,是軍政執法處偵探長,刺殺應桂馨所用的兇器是一把特殊的電刀,普通人根據就弄不到。如果不是事先安排好的,憑借應桂馨的手段及随身的兩位持槍保镖,兇手怎麼可能數刀刺死應桂馨還能順利逃脫呢?事後,應桂馨的家人為了防止被報複,隻得忍氣吞聲的将其草草收斂掩埋了事。
03、策劃主謀洪述祖成為中國第一位受絞刑的死刑犯
1913年3月底,刺殺宋教仁一案爆發。涉案的國務院内閣總理趙秉均被解職,國務院秘書長洪述祖在袁世凱授予下棄職逃往青島德租界躲藏。德國人于1913年5月将其逮捕,并進行了審問。洪述祖不承認自己指使兇手刺殺宋教仁,并辯解說"毀宋酬勳位"的意思是诋毀宋教仁和孫中山,隻是從名義上攻擊,并不是要從肉體上消滅。德國人認為證據不足,将其釋放。
1916年袁世凱去世後,洪述祖失去了靠山和經濟來源,為了生活,化名張膠廠,在上海租界混迹。國民黨從來沒有放棄緝拿刺殺宋教仁一案的兇手,在全國各地通緝洪述祖。1917年4月,洪述祖因為身份暴露被租界巡捕抓獲,但不久就将其釋放。正當洪述祖沾沾自喜的以為又一次逃過追鋪時,宋教仁之子宋振呂已經帶人在巡捕房門口守候多時。
1918年3月27日,洪述祖被北京政府大理院判處死刑,并決定執行絞刑。洪述祖身體肥胖,執行絞刑時竟然身首異處,将行刑的劊子手都吓了一跳。後其家人找了北京城最著名的醫生将其身體與頭部用針縫好才予以下葬。洪述祖至死都不認罪,留下遺言:"服官政,禍及于身,自覺問心無愧怍;當亂世,生不如死,本來何處着塵埃!"
04、策劃主謀趙秉均離奇暴病身亡
宋教仁被刺一案爆發後,尤其是國務院秘書長洪述祖與雇兇主謀應桂馨的來往密電公布以後,國務院内閣總理趙秉均成了衆矢之的。雖然袁世凱第一時間否定了趙秉均涉嫌宋案,但為了消彌社會各界的疑慮,還是将其解職。
趙秉均出身警察系統,對自己涉及宋教仁一案矢口否認,可以完全說是滴水不漏。當時主要嫌疑人洪述祖已經潛逃,革命黨人也拿他沒有辦法。宋教仁案發生3個多月後,因為對袁世凱的行為嚴重不滿,革命黨人和北洋軍閥發生了激烈的戰争,史稱"二次革命"。雖然革命黨人最終不敵北洋軍閥,但是此事對因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影響重大。從此以後直到1929年國民政府統一全國,中國一直處于軍閥割據混戰的混亂局面。
1914年1月19日,應桂馨被人刺殺于火車上。趙秉均于次日會見了袁世凱,一個月後(1914年2月27日)暴病身亡。據當時總統府的衛士回憶,當日趙秉均與袁世凱發生了激烈的争吵,趙甚至指責袁世凱道:"大總統這樣行事,以後還有誰敢替大總統辦事!"袁世凱命趙秉均退下,不久後趙秉均就一命嗚呼。趙秉均的家人對外宣稱,趙是因為中風昏迷後不治身亡,并非是外界訛傳的被人謀害。但熟悉趙秉均的人都知道,趙當了一輩子的公差,身體一向很好,不可能因為中風突然去世。隻是當時那種政治環境,又有誰敢得罪袁世凱說一句公道話呢!
05、主使人袁世凱衆叛親離,尿毒症發作身亡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刺案發生,不久革命黨人就将主事者的矛頭對準了臨時大總統袁世凱,甚至喊出了武力報仇的口号。
作為一名老資格的政客,袁世凱自然是打死都不承認自己是刺殺宋教仁的主事人。為了擺脫嫌疑,袁世凱罷免了自己的親信趙秉均的内閣總理之位,授意涉案頗深的國務院秘書長洪述祖潛逃。反正是死無對證,幹脆再反咬一口,教唆禦用槍手撰寫大量孫中山、陳其美為争奪國民黨總理大權,自相殘殺的假新聞來混淆視聽。從現在還有很多人相信是孫中山訓示陳其美刺殺宋教仁來看,袁世凱的陰謀還是相當的成功的。從法律途徑不能為革命同志伸冤,革命黨人無奈之下,隻好以武力讨伐袁世凱,這樣就爆發了轟轟烈烈的"二次革命"。但是因為革命黨人缺乏團結,二次革命發起不久後就敗于北洋軍閥之手,孫中山、陳其美等人逃往日本。
1916年,從北京逃回雲南的蔡锷組織護國軍讨伐袁世凱,一路勢如破竹,連克四川、貴州、湖南。在這危機關頭,以段祺瑞、馮國璋為首的44名北洋進階将領聯名通電反對内戰,要求袁世凱取消帝制,恢複共和。袁世凱受不了這樣的打擊,尿毒症發作,于同年6月6日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