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采曾說“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其實,生命本沒有意義,隻是不同的人,對于生命的意義,會有不同的了解。懂得生命真谛的人,會賦予生命不一樣的意義。
“
命運對每個人的雕琢從來都不會停止,從出生起,我們似乎就在拼命的奔跑,上學時,比成績,比特長;畢業後,比工作,比相貌;結婚後,比孩子,比家庭。我們每個人,都在努力的活着,翻山越嶺,不遠萬裡,追逐着心中的那道光。
在别人眼裡,它也許平平無奇。但在自己眼裡,卻燦若星辰。是以,我們願意拼盡全力,義無反顧去追尋它。隻是随着年齡的增長,角色的增多與轉化,讓我們似乎失去了年少時的勇氣,開始衡量利弊,瞻前顧後,小心翼翼的行走。
1
#年少VS長大後的愛情#
年少時,我們喜歡一個人,就會大膽的去追求。隻要做了這個決定,對方也一樣的肯定,别人怎麼說都可以不理,天涯海角都可以随他去。那時候,喜歡很單純,愛也很熾熱。
也許 ,這就是年少時期的愛情吧,願意為了一個人,奔赴一座城。毫無顧忌的從0開始拼搏,互相扶持走過四季輪回。縱使沿途沒有繁花相送,也能在流年輾轉中開出美麗的花。
而步入社會後的我們,喜歡一個人,似乎變得複雜起來。愛上一個人,也沒有了當初的那份沖動。談婚論嫁,更是權衡再三,講究門當戶對,勢均力敵,三觀相同。
也許,這就是我們成熟道路上的必經之路吧!我們丢失了曾經的勇氣,換來了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的能力。這個本沒有對錯之分,隻是後來的我們,更清楚的知道自己更适合什麼!
這突然讓我想起“小孩子才做選擇題,成年人當然是全都要”的那個梗,忽然覺得在現實生活中這句話并不對,隻有小孩的那個年紀,才可以毫無顧忌的什麼都要,而大人隻能在現實面前做出取舍。成長需要承受的陣痛,我們每個人都逃不掉!
2
#年少VS長大後的我們#
年少的我們,扮演的角色很少,除了好好讀書,健康長大,也沒什麼需要承擔的責任。如果出生在一個溫馨的尋常人家,隻要我們願意,我們可以無憂無慮的渡過一段快樂時光。
長大後,我們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我們成了公司的員工,他人的丈夫/妻子,孩子的父親/母親。社會的責任,家庭的重擔,容不得我們一絲懈怠。
都說别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我們還有詩和遠方。可是,擁有詩意生活的前提,是你已經不為生活所累。世人慌慌張張,不過圖碎銀幾兩,偏偏這碎銀幾兩,能解世間萬種慌張,保老人晚年安康,稚子入得學堂,你我柴米油鹽五谷糧。可也正是這碎銀幾兩,斷了兒時念想,讓少年染上滄桑。
年少的我們,似乎更勇敢。但每個時間節點的自己,都隻是曾經的自己。就算時光倒流,我們還會做出和當初一樣的選擇!
我們每個人掌心的生命線,就如同人生的地圖,會指引我們去到不同的未來。而生命線就握在我們掌心,未來的路還是需要我們自己好好走。希望我們每個人,在未來的道路上,既能享受得了繁華,又能安頓得了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