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燈花|喋喋“然後”可以休矣

“然後”隻是一個順承複句的普通連詞,怎會變成奢侈一時的時髦修飾用語?

燈花|喋喋“然後”可以休矣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許多人出口最流行、最廣泛的一詞,都集中在——“然後”上。成千上萬的人如此熱衷高頻率地使用同一個詞,無論是電視節目的主持人,還是接受媒體記者采訪的過路人,抑或課堂上答題的學生們,包括牙牙學語的三四歲孩子們,一句話中,接連出現三四個“然後”,都算是“節約”的了。

讓人費解的是,“然後”隻是一個順承複句的普通連詞,怎麼會變成奢侈一時的時髦修飾用語,以緻“揮霍”到泛濫成災?而衆多可以承上啟下的連詞們,都被冷落棄之一旁,隻剩下唯獨青睐的“寵兒”——“然後”?

燈花|喋喋“然後”可以休矣

有一次,看到這樣一個電視節目:一位主持人采訪一個四五歲的小孩,主持人一個接一個“然後”的提問,被采訪的那個孩子同樣一個連一個“然後”的回答,聽這兩人一來一往的對話,感覺好像兩個口吃的結巴在比賽,看誰的“然後” 密集得更順溜。有時甚至一句話裡啥都沒有,幹脆都是“然後、然後、然後……”我不得不在巨量版的“然後”折磨聲中,斷然改換了頻道。

中華千年的語言文化源遠流長,詞彙可謂豐富多彩。除了“然後”一詞之外,可以選擇的用詞很多,比如,之後、随後;此外、另外;而且、況且;同時、此時等等。

我們的社會生活需要文字規範語言美。重視傳承中華民族的語言精髓,積極傳播數千年積澱的中國文化,不應隻是一部分人,諸如僅屬語言文字工作者的責任與期望。為顯示我國新時代的語言風采,使我們的語言更加豐富多彩,更加生動美好,隻有靠大家像參與“垃圾分類”那樣,一起共同努力才能實作,不是嗎?(董陽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