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挑戰失敗!銷量完成度缺口已成,紅旗要打破瓶頸,任重道遠

年底了,有人歡喜就有人愁,就像是學生的期末考,成績如何,直接影響“過年”的心情。我們曾經說過,曬成績單這種事,曬得越快,越能彰顯底氣和信心,反之則隻能避其鋒芒,低調行事。不過,一汽紅旗有些例外。

雖然距離40萬輛的銷量目标還差着近138600輛,但紅旗品牌敢于直面人生,仍舊率先釋出成績單,在12月1日公布了11月突破25400輛,同比增長1.5%的答卷。截止11月,紅旗累計銷量突破261400輛,同比增長46.7%。

挑戰失敗!銷量完成度缺口已成,紅旗要打破瓶頸,任重道遠

相比2020年,今年的大環境越發複雜,市場競争也越發激烈,作為國産豪華品牌的紅旗能保證這樣的增長,是值得肯定的,甚至可謂難能可貴。然而,月售超2萬輛就能振奮“軍心”嗎?答案或許不言自明。

缺口擺在面前,紅旗能創造月售奇迹嗎?

去年,紅旗可謂一路高歌,多月月售超3萬輛,最終踩線完成任務,可喜可賀。得益于發展的好勢頭,紅旗甚至在去年8月,把2021年的銷量目标提升到了40萬輛,計劃今年再度實作銷量翻番的挑戰。可惜“步子”稍微邁大了一點,這個挑戰已難實作。

除非有奇迹,138600輛的缺口,要在一個月内填滿,完成機率幾乎為零,即便是“BBA”,幾乎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年底努力沖一波,月售突破38600輛,實作年售30萬輛,對于紅旗來說,倒是有希望達成。

作為一個品牌認知度有待提升的豪華品牌,每年增加10萬輛的銷售量,已是比較難完成的挑戰,翻番的挑戰可以有,但完不成就略顯尴尬,大家看笑的,不過是紅旗過高預估了自己挑戰不可能任務的能力。

是以,有理由相信,紅旗雖然在11月率先交卷,但内心多多少少有些五味雜陳。

挑戰不可能是必然,完不成任務也絕非偶然

可能有人會調侃了,有多大手就端多大的碗,“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産”的嘗試本就該謹慎的。但轉念一想,你不逼逼自己,怎麼知道自己有多優秀呢,萬一努努力咬咬牙,目标就達成了呢?即便完不成,往更高的方向去沖擊,也能發現差距,然後找到症結點去改善,突破之,也是一種進步。可見,挑戰銷量翻番,是一種期許,也是一種必然行為。

那為什麼又會說紅旗今年完不成任務絕非偶然呢?

其一,大環境缺芯影響。疫情+晶片缺口,對整個汽車市場的沖擊有目共睹。是以,我們所幸承認它曾受到過全球供應鍊的晶片短缺影響波及。畢竟,紅旗官方有打出“志同破芯結”的海報來為公司員工和經銷商打氣。

挑戰失敗!銷量完成度缺口已成,紅旗要打破瓶頸,任重道遠

不過,資料好像并不“買賬”。相關統計顯示,今年3月-7月,紅旗的期末庫存持續上漲,至7月更是攀至近2萬輛。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公布的7月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紅旗也是今年7月庫存深度最高的品牌之一,庫存系數達到了2.02。直至第三季度,紅旗的庫存系數才開始有了下降的趨勢。

資料與官方消息的差異,可見的是,晶片影響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因素。各位先等等,我們後面再展開講,先看看其他因素。

其二,市場内卷,紅旗“情懷”品牌力減弱,蛋糕難搶。雖說消費更新了,但蛋糕卻不見得成倍增大,要在紅海市場拿到份額,僅靠一張牌是搶不到吃食的。

從紅旗回歸以來,BBA、雷克薩斯、沃爾沃等積累已久的一、二線豪華品牌,為了生存已經不斷下探,國内市場主流自主品牌高端化和新勢力品牌占新坑,這些品牌部分底子厚、部分善變通,大家方向還十厘清晰,紅旗能拿到的份額局限性可想而知。

再從紅旗品牌來說,原本拿着民族情懷這張牌,切入市場是有利的,比憑空而來的新勢力品牌起點要高。隻是,一瓶香水總有用完的時候,想要持續吸引人,紅旗得尋求其他辦法。顯然,當各大品牌瘋狂讨好年輕人的時候,紅旗品牌端着的“情懷”範兒,并沒有打動更多的消費者,反而在收割了一幫有情懷的大叔之後,與年輕消費主力軍有些格格不入。你問他們紅旗品牌的心裡段位,他們頂多會把紅旗放在二線豪華這個區塊裡。

是以,缺乏其他強有力标簽來支援的紅旗,在今年好幾個月出現了銷量同期下滑,以及環比下滑,今年9月,就連銷量最好的紅旗HS5,當月都沒能賣上萬台。

挑戰失敗!銷量完成度缺口已成,紅旗要打破瓶頸,任重道遠

其三,産品支撐力不足,目标跨度稍大。此前我們也分析過紅旗的銷量結構,走量的始終是價格比較親民,且在消費者眼中沒有被認定為高端豪華的車型,比如紅旗HS5、紅旗H5可以說是兩款車型撐起了銷量的半壁江山。

說到這裡,我們就要解釋一下前面的“差異”問題了。從終端了解到,供不應求的是紅旗HS5和紅旗H5,的确受到晶片影響。但庫存積壓的,是紅旗HS7和紅旗H7。可見,相對走量的另一條“腿”有些“懈怠”了,走起來自然就慢了不少,下半年的壓力就顯得尤為大,要知道1-6月,紅旗僅累計銷售14.5萬輛。

挑戰失敗!銷量完成度缺口已成,紅旗要打破瓶頸,任重道遠

更何況,一個品牌要想銷量持續增長,沒有多樣化的、符合市場主流消費群體需求的口碑産品或新産品,終究是容易被淘汰的。從目前的銷量情況來看,紅旗HS5和紅旗H5的潛力已經逼近極限了,暫無後續的新鮮血液跟上,難道想靠紅旗H9、紅旗E-HS9、紅旗H9+等等,主要賺吆喝的高端車型來走量?這顯然不現實。

挑戰失敗!銷量完成度缺口已成,紅旗要打破瓶頸,任重道遠

那麼我們再看看紅旗本來的産品矩陣計劃,L(至尊級)、S(轎跑)、H(主流車)、Q(商務車),紅旗建構了四大系列産品,但即便是部分車型電動化之後,也沒能拿到“爆款”的入場券,不知道新産品大放異彩的計劃是否推到了明年。

既然産品矩陣不夠、品牌力沒有提升,且大環境影響仍在持續,原有的銷量目标相對來說就定得相對高了,但現實是,紅旗并未調整經銷商的銷量目标。

挑戰失敗!銷量完成度缺口已成,紅旗要打破瓶頸,任重道遠

其四,跨界合作,治标不治本。相信很多朋友也會有相同的疑問,雖然紅旗品牌已經一年賣到了20餘萬台,但出街率并不算高,是市場體量太大,還是有情懷的消費者買車回去當成了收藏?往往市場稱之為“特供”居多。曾有媒體報道,2020年紅旗在内部推出了“人手一輛紅旗車”的方案,就像是給“特供”遞上了一條證據。

挑戰失敗!銷量完成度缺口已成,紅旗要打破瓶頸,任重道遠

今年,紅旗和萬達達成戰略合作,地産與車企的跨界握手,是一條不錯的路,但持續性我們持保留意見。目前來看,王健林親自帶頭讓萬達的高管全部換成紅旗品牌車型,是對紅旗品牌的信任,也算解了紅旗一點燃眉之急。但我們又不禁想問,為了再多解一點燃眉之急,下一個合作的大型企業會是誰,下下一個呢?

路越來越崎岖,紅旗能成功闖關嗎?

再回頭看看紅旗的“軍令狀”:2022年提升至50-60萬輛,2025年調高至70-80萬輛,2030年沖擊100萬輛目标。按照前面說的,紅旗僅靠“情懷”和兩款主力車型是幾乎完不成任務的,還得重新梳理未來的規劃,包括銷量目标。

挑戰失敗!銷量完成度缺口已成,紅旗要打破瓶頸,任重道遠

可見的是,未來汽車市場的路會愈發難走,洗牌也近在咫尺。如果紅旗認定抓大叔,就不能單靠情懷,退休和沒退休的大叔市場有挖掘空間,但需求有異,還得有能讓大叔買單的多元化産品。

如果想打破原有局面,下探年輕主力軍,那麼除了涉及産品規劃,品牌營銷的調整也是要的。長安、吉利、長城等主流自主品牌“講故事”的能力已經很強了,在年輕人那裡也有了基礎沉澱,再加上推動使用者共創萌芽并發展的新勢力品牌,紅旗要打動年輕人,轉型成本高,競争壓力大,可謂道阻且長。難的是,如果要突破更多的市場,搶到更多的蛋糕,這條路還不得不走。

挑戰失敗!銷量完成度缺口已成,紅旗要打破瓶頸,任重道遠

局限是有的,但不代表沒有破局的實力。至少紅旗打開了跟萬達的跨界合作,說明已明白自己遇到了瓶頸,且有尋求他路的心态。此外,作為民族汽車高端品牌的象征,紅旗的功底是能夠與國外車企一較高下的,而且它承載了民族厚望,相信一汽集團也會竭盡所能來支援這個中國豪華品牌。

寫在最後:一次挑戰失敗并不可怕,我們佩服紅旗的挑戰精神以及直面結果的态度,希望今年紅旗品牌好好總結,來年,再獲喜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