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玻璃心,受不了批評,如何讓孩子“越批評越成長”?

孩子玻璃心,受不了批評,如何讓孩子“越批評越成長”?

為什麼老師一批評,孩子就鬧着不去幼稚園?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

1

案例

幼稚園門口,正讀小班的豆豆趴在媽媽懷裡大哭,怎麼也不肯進學校。媽媽說,從起床到現在,豆豆都很高興,但一到幼稚園門口就變成這樣了。

等豆豆不哭了,媽媽詳細問了問才知道,原來豆豆昨天因為吃飯慢被老師批評了。

“天冷了,老師怕孩子們吃得太慢,飯涼了容易肚子疼,是以催了兩句。沒想到孩子記在心裡了。”

孩子玻璃心,受不了批評,如何讓孩子“越批評越成長”?

2

媽媽接貝貝放學時,發現他情緒低落,後來從老師那裡得知,午睡時,他因為一直找旁邊的小夥伴說話,還把别人的被子扔到地上,是以被老師批評了。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這樣的事了,媽媽忍不住怒火,大聲指責了他幾句,沒想到他大聲控訴道:“媽媽,我就知道你和老師是一夥的”,然後大哭起來……

3

果果平時都能早起上學,這天卻情緒低落,不想去幼稚園了。奶奶把她送到幼稚園,她還緊拽着奶奶的衣角不願意進去。

問其緣由,果果嘟囔着說,昨天上課被老師批評了,也沒有獲得貼紙。孩子描述得不清不楚的,奶奶很擔心,以為是老師訓斥嚴重了,就去找老師理論。

原來是上課時,果果不好好坐在座位上,到處亂跑,還打擾其他小朋友。老師就說了她幾句。随後,老師不禁感慨:現在的孩子,怎麼受不了一點批評。

從以上三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共性:孩子受到一點批評就傷心難受,鬧着不願去幼稚園。心疼孩子的同時不禁思考:為什麼孩子對一句批評有如此激烈的反應?

孩子玻璃心,受不了批評,如何讓孩子“越批評越成長”?

一是因為我們沒教會孩子如何厘清人和事,讓孩子誤認為批評他就是不愛他。

幼兒期孩子由于心智發育不成熟,分不清人和事,當一件事情發生時,容易将“某個事件”上升為對“整個人”的否定。比如同伴間發生沖突了,往往會直接說:“我讨厭你”或“我再也不理你了。”

而我們要做的是教會孩子把我做的事和我這個人剝離開來,這樣他就不會認為批評我等于不愛我。

以老師批評孩子為例。

首先我們要看見和接納孩子的情緒,同時不要一時沖動找老師理論。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孩子被老師批評而委屈兮兮地流眼淚時,容易因心疼孩子着急找老師理論。網絡上随便一搜,也會看到很多師生之間的沖突。老師管教孩子,卻遭到家長的指責,時間一長,老師寒了心。從此,不敢批評。

針對這種現象,人民日報曾發表文章《老師不敢批評學生,誰之過?》指出:

學生如同樹苗,如不及時修枝剪杈,極易長成“歪脖子樹”。

孩子不能在蜜糖和贊美聲中長大,适宜的批評有百利而無一害。

很多人感激老師,因為老師及時給出批評,“懸崖勒馬”,避免了嚴重後果。

很多老師感慨,畢業後真正感恩老師者,往往是那些受批評多的學生。

孩子玻璃心,受不了批評,如何讓孩子“越批評越成長”?

幼兒階段的孩子,正處于發展認知的時期,開始認識自我與世界。這個時候,作為老師和家長,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這才是對孩子的未來負責。

是以,當孩子說老師批評他時,爸爸媽媽需靜下心,不打斷、不評論、給予足夠關注,傾聽孩子真實想法,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問問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情?老師為什麼批評你?并幫他調整不恰當的信念系統,讓孩子知道,老師和媽媽一樣,老師批評他是因為他做的事,并非是針對他這個人,老師對他的愛不會因為批評他而減少。

其次,幫助孩子明辨是非,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接受老師的批評;如果家長覺得老師的批評對孩子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可以就事情本身,将自己認為不妥當的原因真誠地與老師溝通。

孩子玻璃心,受不了批評,如何讓孩子“越批評越成長”?

最後,當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後,在維護孩子自尊的前提下,就事論事,讓孩子明白哪裡做錯了,為什麼不能這麼做,這麼做會有什麼後果。

此外,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不要因為某個錯誤就随意給孩子下結論、貼标簽。生活中時常會聽到家長說“你怎麼這麼笨,連個杯子都拿不好,摔碎了。”批評的話語要說出口總是很簡單的,但是要明白的是,我們不喜歡的是孩子摔碎杯子這個行為,而不是不喜歡孩子,是以切記批評的時候對事不對人,同時也要隻談眼前,不翻舊賬。

二是因為過度的賞識教育導緻孩子抗挫力弱。

現在的很多家長都推崇賞識教育,認為孩子年齡小,心理承受能力差,對孩子過多的批評會打擊孩子的抗挫力,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養,奉行“隻有不斷的誇贊孩子,孩子自信心才會不斷提高,才能更好的應對生活中的挫折。”

于是在孩子剛會笑時,就大加贊賞:“寶寶笑得真好看!”剛呀呀學語,就又不失時機地誇獎他:“寶寶真聰明!”會背唐詩後,豎起大拇指:“長大一定是個讀書的料!”無論孩子做什麼事情,都誇獎孩子是最棒的,對于孩子存在的問題從不指出或者批評。

孩子玻璃心,受不了批評,如何讓孩子“越批評越成長”?

贊美過多帶來的嚴重後果就是:孩子隻願聽好話,無法接受一點批評意見,即使是善意的批評,也有可能會導緻兩種極端的回應方式。

一種是刻意忽略,把批評當作耳旁風,完全不往心裡去,但讓孩子改正也很難。

另一種就是極力回避令他受到批評的人和事,同時伴随着大量的消極情緒,比如,哭鬧着不願意去幼稚園等。

而且,在贊揚聲中長大的孩子習慣了聽好話,就像溫室裡的花朵一樣,禁不起一點兒的挫折。一旦遭受打擊或遭遇逆境,很容易變得消沉,變得像玻璃一樣脆弱和易碎。

旅美教育學者黃全愈教授曾講過一個故事。

他小時候,有個同學叫“菜包子”,其父是上司,這孩子四處放風自己的棋藝如何高明,他讓“車、馬、炮”三子,都能殺得他父親以及父親的秘書丢盔棄甲。結果到同齡人中一比,他隻會哭,因為在班裡下棋,他誰也下不過。

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真實的生活,才是培育孩子抗挫力的沃土,滋養孩子自信心的春田。孩子終将要走向社會,不可避免地要面對一些質疑、批評、甚至是對抗,我們所能做的是将生活還原成現實,少一些虛假,多一些真實,教會孩子如何面對批評、面對挫折。隻有這樣,孩子才能在真實生活中發展出心理調适能力和抗挫力,能夠有扛起挫折的肩膀與意志。

孩子玻璃心,受不了批評,如何讓孩子“越批評越成長”?

孩子的教育是一條很長的鍊條,孩子在中間,家長和老師分别在鍊條的兩端。要想孩子跳的高,走的遠,一定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配合。

當孩子因犯錯違紀被老師批評時,多一分了解,少一分指責,在看見和接納孩子情緒的基礎上,了解事情原委,引導孩子思考被批評的原因,以後要怎麼做,同時積極與老師配合,家園合力,如此孩子才能獲得真正地成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