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習不需要“拔苗助長”,博士爸爸輔導孩子,竟然驚動了法院

近日,建邺法院處理了一起因為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引起的糾紛。

毛先生是一名博士畢業生,他和鄭女士育有一雙子女,兒子7歲,正讀國小,女兒5歲,在上幼稚園。

學習不需要“拔苗助長”,博士爸爸輔導孩子,竟然驚動了法院

看上去幸福美滿的一家四口卻因為爸爸的教育方式爆發了沖突。爸爸望子成龍心切,經常向兒子和女兒教授中學和大學的知識,讓幼小的孩子過早開始學習文言文和高等數學。當孩子表現不好時,毛先生會進行辱罵,有時還會出現毆打行為,兩個孩子經常要學習到深夜。

妻子鄭女士看不過丈夫的教育方式,可是她拗不過丈夫,她先後尋求了公安民警、婦聯、學校老師的幫助,可是毛先生拒不悔改,始終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無奈之下,鄭女士向法院提出申請,禁止毛先生限制家人的人身自由,禁止毛先生打罵家庭成員。

學習不需要“拔苗助長”,博士爸爸輔導孩子,竟然驚動了法院

法院經過調查裁定,妻子鄭某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行為符合法律規定,并禁止毛先生對妻子及孩子及其相關近親屬實施家庭暴力。

鄭女士的做法讓人稱贊,作為一個媽媽,她最後能使用法律武器來保護孩子的身心安全。丈夫毛先生的做法不可思議,他雖然擁有博士學位,可他教育子女的方式确實是太虎了。他渴望子女成才的心情可以了解,但是他的行為卻給子女帶來了很多傷害。尤其是他因為學習對孩子進行打罵,不僅不能促進孩子的學習,還會給孩子帶來陰影。

學習不需要“拔苗助長”,博士爸爸輔導孩子,竟然驚動了法院

首先,這種“拔苗助長”式的教育方式本身就是違背科學規律的。把中學、大學的知識灌輸給上國小和幼稚園的孩子,違反了認知發展規律。孩子的思維能力是需要逐漸發展的,除了個别天才,絕大部分孩子都是需要根據自己的認知能力在相應的年齡段學習對應難度的知識點。為什麼各個年級的知識難度不一樣?為什麼随着年級的提升難度越來越大?這些都是根據孩子的認知發展特點确定的。

其次,打罵式教育對孩子來說是百害而無一利。

它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是擔心自己受到責罰,戰戰兢兢的他們根本沒辦法把注意力放到學習上,導緻學習的效果更差。一個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會患得患失,出現更多問題。

學習不需要“拔苗助長”,博士爸爸輔導孩子,竟然驚動了法院

它會嚴重影響親子關系。打罵式教育讓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和關心,導緻孩子不敢和父母親近,時間長了,孩子無法和父母産生親密的連接配接。他們對人缺乏信任,懼怕親密關系的建立,這對他們以後的人格發展和社會交往都會産生不利影響。

它會破壞孩子的内驅力。在父母的打罵中學習的孩子,他們學習的目的不是因為喜歡學習,也體會不到學習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他們學習隻是為了父母,為了避免責罰。他們很難對學習産生真正的興趣,還會對學習産生厭煩心理。一旦脫離了父母的掌控,他們可能會徹底放棄學習。

學習不需要“拔苗助長”,博士爸爸輔導孩子,竟然驚動了法院

它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示範。孩子遇到難題時,父母不去了解和幫助孩子,而是進行打罵。這麼做隻是讓大人釋放了情緒,對孩子的進步沒有任何意義。孩子會模仿大人的行為,在遇到困難時不是正視和解決問題,而是被情緒操控。今後遇到需要幫助的人,孩子也很難有同理心,甚至粗暴地對待他人。

希望這位博士爸爸能夠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及時反思和改正自己不當的教育方式。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不應該成為父母實作自己願望的機器。

學習不需要“拔苗助長”,博士爸爸輔導孩子,竟然驚動了法院

就算是為了孩子好,父母也不能不遵循科學的方法,更不能踐踏孩子的人格。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創,歡迎關注、點贊、評論,文章謝絕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