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曆史的女人——第1089期)
戰争,是男人的,也是女人的。是中國的,也是世界。
戰争,讓人類喪失理性,但也建立偉大的友誼。
比如,今天所談的這個蘇聯美女,她在如花之齡為援助中國,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題記。
一戰中期,也就是1916年,在前蘇聯莫斯科一個普通的職員之家,降生了一個女嬰。
她叫季娜·彼得羅娃。
當時,沒人知道,這個女嬰會在多年以後,會與中國産生重要的聯系。
在人生的初期,季娜·彼得羅娃就像所有的小女孩那樣,在父親的關愛之下,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童年,然後等到學齡,就開始上學讀書,國小、中學、大學。
季娜·彼得羅娃在中學時,學習成績就非常優異,她考取了莫斯科外語學院。大學時期的季娜·彼得羅娃,不僅專業功課非常好,而且性格開朗,熱愛各種課外活動,是師生眼中的才女加美女,當然也不乏追求者。

就在季娜·彼得羅娃大學畢業前後,在中國爆發了“盧溝橋事變”。
1937年,這年對于中國來說,是一場災難的開始。
1937年,這年對于季娜·彼得羅娃來說,也是人生轉變的開始。
盧溝橋事變之後,世界諸國都對此事件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蘇聯、英、美等國。紛紛對當時之中國給予一定的軍事援助,主要是航空方面,包括戰鬥機、運輸機、先進的飛行理論。但是各國為了便于援助計劃的推進,在選拔援助中國的航空人員時,非常注重語言能力,尤其是會更傾向于能夠說多國語言的人才。在這樣的背景下,季娜·彼得羅娃報名後,因其精通英、法等語言,被選中。
接着,季娜·彼得羅娃被安排進了無線電技術特訓班,進行了為期2個月的突擊特訓。之後,季娜·彼得羅娃被送往中國成都雙流野戰機場,真正開始了對中援助之路。
在雙流野戰機場,季娜·彼得羅娃的主要工作是發揮自己的語言優勢,坐鎮機場指揮部,用流利的語言向各國飛行員進行無線電溝通和聯絡,以確定資訊的暢通,和指揮的有效開展。
但是随着世界戰事的進一步演變,成都的蘇聯志願飛行隊,又增加了任務。他們不再是簡單地對日進行空中作戰,而且還要負責收集中國大地上的日軍情報。
蘇聯指揮部,為了推進第二項工作的開展,季娜·彼得羅娃被雷恰戈夫上校選為最合适潛入日占領區的情報人員。
但是我們都知道,間諜是一項非常高難的工作,要求之人才越全能越好。季娜·彼得羅娃雖然精通多國語言,也聰明能幹,但是搜集情報方面的專業技術能力,畢竟不行。是以,蘇聯方面為此,專門派遣了一個“醫療小組”,以對成都飛行員檢查身體為名,特别對季娜·彼得羅娃進行了2月情報搜集方面的集訓。
2月之後,季娜·彼得羅娃在離開成都的時候,已經有了一個新身份:
祖籍——新加坡;
家庭——英裔之家;
父親——一家制造茶葉、咖啡所使用的木桶的小工廠老闆;
新名字——艾倫·蓓薇;
季娜·彼得羅娃獲得這個新身份之後,被派遣第一個地方為上海。
此時的上海,在盧溝橋事變之後,當年的11月,已經淪陷,街上到處都是日本憲兵。
來自新加坡的季娜·彼得羅娃提着行李,在上海碼頭上,冷風吹拂着,等着被接應。
當時對接季娜·彼得羅娃的是人員是中國陸軍參謀部上海情報站的情報人員。中方情報人員把季娜·彼得羅娃接到後,送往事先約好之地點——南京路國際飯店。
季娜·彼得羅娃将在上海,這座具有傳奇性的大都市開啟自己的間諜生涯。但這位蘇聯美女的間諜生涯,卻并不順利,甚至是波折疊起、險象環生。
當然,一開始還算順利,季娜·彼得羅娃借用住最豪華的國際飯店之法以顯示自己闊小姐的身份,同時借此掩飾身份的同時,她又私下為自己悄悄找到了另外的住所,一處五國公租界的富商房子。
有了住處還不夠,她還需要給自己的身份繼續鍍金,以增加真實度,以便于經得起審查。當時季娜·彼得羅娃來上海的目的,組織上給出的理由是到上海繼續醫學方面的深造,是以季娜·彼得羅娃到一所教會辦的醫學院報名注冊,有了學籍之後,前期工作基本搞定。
她要開始工作了!
她的具體工作,由一個叫“林克”的蘇聯情報人員負責傳達。
于是,季娜·彼得羅娃白天按照教會醫學院的安排,到學校上課,當然這也不過是一個幌子,季娜·彼得羅娃上學除了是掩蓋間諜身份之外,還要借機熟悉周圍的環境。但是到了深夜,才真正是季娜·彼得羅娃開始工作的時間,她打開電台,與上司聯系。這是她與蘇聯的聯系,當然也關系到中國的利益。
在1942年年底之前,一切都進行比較順利,季娜·彼得羅娃的諜報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随着二戰的戰事更新和變化,日本政府昏頭昏腦地幹了一件蠢事:偷襲了美國海軍駐紮在夏威夷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此舉不亞于日本發動的“盧溝橋事變”。
日本向英美等過宣戰,導緻太平洋戰争爆發後,最先受到沖擊的是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大都市上海。日軍憲兵進駐租界,發出指令不允許租界内之人使用無線電台,一旦違反,将受到日本憲兵的軍事法庭之制裁。
如此以來,對于季娜·彼得羅娃來說,無疑是最危險的了。為此,季娜·彼得羅娃不得不減少夜間工作,除非特别緊急的情況。另外,她的上級也趕緊給她制造應對措施。可是一切都來不及了,日本憲兵方面的諜報專家已經發現了季娜·彼得羅娃的發報情況。
1943年,10月。二戰繼續更新。本月13日,意大利對德國宣戰。
但對于季娜·彼得羅娃來說,卻是厄運的開始。
在一個風高月黑之夜,她正在發報的時候,門,被敲響了。
敲門聲很粗暴,代表着來者不善。
季娜·彼得羅娃急忙毀掉密碼紙,收起電台,藏了起來,迅速穿上睡衣,裝着睡覺的樣子,打開了門。
門外站着日本憲兵,他們不由分說,進入房間,開始搜查。
不久,季娜·彼得羅娃的電台及别的裝置被搜出。
事實擺在面前,沒什麼可說的了,季娜·彼得羅娃,被憲兵帶走了。
當夜,日本憲兵就緊急對季娜·彼得羅娃開始了審訊。
但審訊開始後,日軍從季娜·彼得羅娃嘴裡什麼也沒問出來。然日憲兵豈能放棄,他們把季娜·彼得羅娃帶入一件秘密審訊室之後,開始對這個年輕的蘇聯女子使用殘忍的刑罰,使其身體飽受摧殘,但季娜·彼得羅娃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依然什麼也沒有說。
她始終不承認自己是間諜,隻承認自己是一個無線電愛好者。
日憲兵為了達到目的,采取更慘無人道的手段折磨季娜·彼得羅娃,結果使季娜·彼得羅娃一次又一次昏死過去,日憲兵就用冰冷的水,一次又一次把她澆醒來。
審訊到深夜後,就把季娜·彼得羅娃丢進一個大牢房,該牢房中被關押的幾乎全是中國人。中國人對這個蘇聯女子表示了最大的友好和幫助,他們給她騰出更好的位置讓她休息,給她衣服讓她遮蔽身體,還給她喂食物。
在如此艱難的險境中,在中國人的友好幫助下,季娜·彼得羅娃艱難地和日本憲兵對抗着。
最終,為援助中國,而來到中國的這個蘇聯美女間諜被日軍抓捕後,被日本憲兵采用令人發指的審訊手段,使其身體受盡摧殘,但她依然咬緊牙關,不肯暴露自己的身份,也沒有暴露自己來中國的目的。日本無奈之下,他們把季娜·彼得羅娃送上了在上海地區自家設立的日本軍事法庭,審理了一起“艾倫·蓓薇間諜案”。結果,季娜·彼得羅娃被判6年有期徒刑。
但不幸是有限度的,公義雖遲到,但依然會來到。
日本為自己的暴行,最終付出了代價。
1945年,日本戰敗,無頭件投降。
上海被中國軍隊接管之後,季娜·彼得羅娃得救。
出獄後不久,在蘇聯大使館的幫助下,季娜·彼得羅娃回到祖國。
但她在為難時刻援助中國的這份友誼,卻永遠留在了中國人的記憶裡。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