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災荒、戰亂、遷徙和流亡,作家連谏首次演繹一場愛恨糾葛的家國大戲

提起青島著名作家連谏,很多人會想起曾經熱播的電視劇《門第》《暖愛》等。日前,連谏又推出一部重磅長篇作品《遷徙的人》,這也是連谏的第一部年代小說。作品描繪了時代洪流裹挾下的衆生畫像,寫盡戰亂中底層小民的英雄氣節。同時,還塑造了一個性格堅韌的女性形象,盡現人類靈魂深處的神性光芒。

災荒、戰亂、遷徙和流亡,作家連谏首次演繹一場愛恨糾葛的家國大戲

山東高密市張家墩村是連谏的老家,其民風深沉、豪放、闊達、文明,既有東北的俠義之風,也有中原人的穩健深沉,還不乏南方人的明快、機智。這片土地,也是長篇小說《遷徙的人》的故事發源地。

連谏自小就喜愛文學,國中畢業後來到青島打工,做過療養院的服務員,也站過櫃台、進過工廠,因為發表過一些文學作品,後來到一家時尚雜志社應聘當了一段時間的編輯。2001年,雜志不再出版,連谏便打算在家裡寫稿掙錢。當年7月,連谏在一家雜志上發表了第一篇愛情故事,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其作品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自第一部長篇小說《落岸之魚》後,她陸續出版了《口香糖男人》《草編愛情》《比愛情更濃》《愛上情人節》《你是我疼愛的人》《你好,1978》等三十餘部圖書。其中《你是我疼愛的人》獲第十七屆百花文學獎長篇小說獎。值得一提的是,連谏創作的多部作品還被改編成影視劇和舞台劇。除《家有遺産》《門第》被改編成電視劇外,長篇小說《别對我撒謊》《涼愛》《緻命的誤會》《魅妝》等紛紛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世界上最愛我的那個人去了》改編成電影後獲得了3個國内大獎,之後又被改編成電視劇《秘密》。對于寫作,連谏表示:“不管是寫小說還是寫散文,隻要是寫一切自己喜歡的,打動了自己内心的東西,它們都是我内心的風景,我用文字把它們道出來,和讀者朋友們共賞。”

災荒、戰亂、遷徙和流亡,作家連谏首次演繹一場愛恨糾葛的家國大戲

從事寫作20年的連谏,一貫寫的都是當下都市小說,用連谏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用小說的形式和都市探讨對當下故事生活的困惑以及煩惱”,而最新的《遷徙的人》是其所著的第一部年代小說。該小說取材于八九十年前的高密,在那個年代,戰火連天,動蕩不安是整個社會生活的主基調。講述了命途多舛的小鎮姑娘金送子在經曆了兩段無疾而終的婚姻後,為謀生路帶着襁褓中的女兒去葛家醬鋪切鹹菜,進而邂逅了醬菜鋪少東家葛晉頌。沖破重重阻攔後,金送子與葛晉頌終于喜結連理。但好日子沒過多久,日本人就打過來了,社會開始動蕩不安,葛晉頌也多次落入土匪手中。葛家傾家蕩産,不得不舉家遷徙逃難到青島。在那裡,親族裡的國民黨軍官和中共地下黨組織成員,以及金送子的初戀——已是日僞翻譯官的德生,他們共同演繹了一場愛恨糾葛和家國情仇……

第一次書寫年代故事,連谏坦言:“相對來說,我算是個現實主義作家吧,這不是我熟悉的領域,挺難的。但我又非寫不可,因為這個故事,是我爺爺和我外婆親身經曆的。”

其實,在2021年2月8日“連谏”微信公衆号發表的《緻那些和我生命互相路過的人》一文中,連谏就提到:“說起來,我外婆家是一個充滿着傳奇的家族,在我的新長篇《遷徙的人》裡,有些我外婆家人的影子。比如那個上吊而死的老浦,其實就是我親老爺。金送子是我外婆和奶奶的合體。葛晉頌是我爺爺,錦繡是我爺爺的堂妹。”

談及創作初衷,連谏表示:“寫這部小說,是想向我的先人們緻敬吧,記錄那個動蕩而充滿傳奇的時代。 ”正所謂遷徙的人,走到哪兒,故鄉便跟到哪兒。

災荒、戰亂、遷徙和流亡,作家連谏首次演繹一場愛恨糾葛的家國大戲

深耕于小說創作20年的連谏,筆力遒勁,文采飛揚。這部《遷徙的人》,對于不同時代人物的描寫深入骨髓,總能直擊社會和人性的痛點,從她的文字中能挖掘出獨到的見解。在她的筆下,年代總能附于人物屬于當時年代的性格,不脫離時代又各具不同。正如作家、編劇孫君紅所言:“《遷徙的人》的故事太有代入感,太容易被當真了。或者說,連谏把一個跨越時空的年代故事講活了。就連起風鎮這個地方,也是在時空中活着的:‘起風鎮外圍是道兩人多高兩三米厚的黃泥牆,黃泥牆外面是四五米寬的護城河,遠遠看上去起風鎮就像一個碩大的黃泥餅,2000多戶人家就是它的餡,冬季天空低沉,灰藍色的夜色大幕一樣懸在那裡,炊煙無聲地飄袅而上,晚上天黑就收起的吊橋,讓起風鎮蒙上遺世獨立的孤傲感……’許多人知道作家連谏,不知道詩人連谏和寫散文的連谏。這麼華美的語言講一個鄉土故事,你會感覺出這是多麼大的排場和氣場啊,使這一群本該土裡土氣的人一身光彩,天花亂墜。連谏的最大優勢是她太熟悉這一方水土,在她描述故事中的某些場景時,你會懷疑這并不是編的,或許是記錄了某個人的真實回憶。比如她寫葛家的醬菜鋪子制作醬菜,洋洋灑灑用了幾千字,從南屋到北屋,從竈房到櫃台,從醬缸到地窖,從鵝卵石甬道到蓮花缸……仿佛暗中布陣,每一步都有根有底,暗藏玄機,猶如暗夜敲更人,由遠及近,由近而遠,不知不覺,夜已深,不知不覺,天将亮。”

鮮為人知的是,《遷徙的人》是連谏2019年春天在美國休斯敦寫的,一邊寫一邊在“連谏”微信公衆号上連載。“但寫完了第一稿,我不滿意,總感覺哪裡不對,但也放下了。”回到青島後,連谏又把它推倒重新寫了一遍。但仍覺得不滿意,再次放下了。直至2020年秋天,連谏第三次将其推翻重寫了一遍。連谏說:“《遷徙的人》是我寫作以來,寫得最難産的一部長篇小說。”對連谏這樣工匠式的寫作,孫君紅是贊賞有加:“許多人會講故事,能把一個故事講得真,對于一個寫小說的這不過是個基本功,至于這個故事好看不好看,有沒有意思,甚至有沒有意義就另當别論。《遷徙的人》中,這種講故事的能力和寫散文詩歌的意境互相回應,使得連谏的故事有了意思,乃至于有了意義。……連谏的高妙之處就在于,能在作品中給人物安排最合适的命運,讓你不甘,讓你落淚,讓你無可奈何。如同多年前她寫的那個說書先生,眼看故事峰回路轉,卻一聲驚雷,這大概就是最好的結尾吧。”(讀者報全媒體記者 何建)

編輯:王欣 責任編輯:董小玥 稽核:周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