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年國内車市有望增長3% 中汽協:預計明年總銷量2750萬輛

每經記者:李星 每經編輯:裴健如

“需求旺盛,晶片制約,是今年國内車市發展的最大特點。總體來看,國内車市從連續三年的負增長,已經轉為了正增長。”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表示。

中汽協資料顯示,1~11月,國内汽車産銷分别完成2317.2萬輛和2348.9萬輛,同比分别增長3.5%和4.5%。

“今年1~10月,晶片短缺對汽車市場造成的市場缺口大概有75萬輛。今年全年,受晶片短缺影響,國内汽車市場銷量預計将減少130萬~140萬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

陳士華預測,2021年,國内汽車總銷量将達2610萬輛,同比增長3.1%。而對于明年國内整體汽車市場的走勢,中汽協方面也給出了預測:2022年,國内汽車總銷量預計達到2750萬輛,同比增長5.4%。其中,乘用車銷量預計為2300萬輛,同比增長8%;商用車銷量預計為450萬輛,同比下降6%。

2021年國内車市有望增長3% 中汽協:預計明年總銷量2750萬輛

中國品牌乘用車成車市主要動能

今年11月,國内汽車産銷雖延續了環比增長勢頭,但同比依然為下滑态勢。

中汽協資料顯示,11月,我國汽車産銷分别完成258.5萬輛和252.2萬輛,環比分别增長10.9%和8.1%,同比分别下降9.3%和9.1%。

細分來看,11月,國内乘用車市場雖受晶片供應依然不足、散點疫情爆發的影響,但月産銷環比上升,運作态勢基本與10月一緻,産銷分别完成223.1萬輛和219.2萬輛,環比分别增長12.2%和9.2%,同比分别下降4.3%和4.7%,降幅較10月分别收窄0.4個百分點和0.3個百分點。

四大類乘用車(SUV、轎車、MPV、交叉型乘用車)品種中,除MPV環比10月銷量出現小幅下滑外,其他三類乘用車均呈現不同程度增長。其中,SUV和交叉型乘用車增速最為明顯,環比分别增長10.9%和12.3%。

從市場銷售結構來看,中國品牌乘用車表現突出,成為拉動市場增長的主力軍。11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102.2萬輛,同比增長7.2%,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6.6%,較去年同期提升了5.2個百分點;1~11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840.6萬輛,同比增長25.1%,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4.1%,占有率較去年同期提升了6.4個百分點。

而在主要外國品牌中,法系和美系乘用車呈現出同比快速增長趨勢,德系、日系和韓系乘用車則出現同比下滑,其中韓系乘用車降幅最為明顯。

與乘用車相比,國内商用車11月産銷同比均出現大幅下滑,分别完成35.3萬輛和33萬輛,環比分别增長3.2%和1.1%,同比分别下降31.9%和30.3%,降幅較10月進一步擴大。

對此,陳士華解釋稱,受“國六”排放标準切換、“藍牌輕卡”政策調整預期帶來的消費觀望,以及行業紅利不斷減小等因素影響,下半年商用車市場需求弱于上半年。 按照中汽協方面的預測,2021年,國内乘用車銷量将達到2130萬輛,同比增長5.6%;商用車銷量将達到480萬輛,同比下降6.4%。

新能源汽車進入爆發式增長新階段

新能源汽車銷量的超預期增長是國内車市的一抹亮色。

今年前11個月,國内新能源汽車銷量已超全年預期,接近300萬輛。

“預計今年全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40萬輛,同比增長1.5倍。新能源汽車市場已進入爆發式增長新階段,由過去的以政策驅動為主轉向市場驅動。”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認為。

中汽協資料顯示,今年1~11月,國内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别完成302.3萬輛和299萬輛,同比均增長1.7倍。其中,11月,國内新能源汽車産銷量分别完成45.7萬輛和45萬輛,同比分别增長1.3倍和1.2倍,繼續重新整理紀錄。

新能源汽車的高增長,實作了其對傳統燃油車的替代效應,進一步推動了汽車産業向新能源化轉型的步伐。

1~11月,國内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滲透率提升至12.7%。其中,11月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為17.8%,繼續高于上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滲透率達到19.5%。

“目前,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接受度越來越高。”陳士華表示,預計到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将達500萬輛,同比增長47%。

中汽協對明年及“十四五”期間的汽車市場發展整體樂觀,并預計到2025年,中國汽車市場有望達到3000萬輛左右。其中,乘用車銷量将達到2526萬輛左右,商用車銷量将達475萬輛左右。

不過,陳士華也表示,宏觀經濟存在下行壓力、就業影響較大消費、晶片供應緊張仍将持續、商用車需求下降、“補庫存”帶來的擾動等因素也将給市場帶來不确定性。

每日經濟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