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圖/IC photo
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釋出的《50款App賬号登出及自動化推薦退訂測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多款App存在登出條件設定不合理、無法通過App直接登出以及自動化推薦難以關閉等問題。
其中,在是否可以順利登出App賬号方面,50款App中有20款App存在不同程度問題,占總排查比例的40%。這些問題包括未注明登出條件、登出條件設定不合理、無法通過App直接登出等5大問題。
App登出難現象,一直是網際網路行業中的一個痼疾。近幾年來,從行業協會到主管部門已多次開展相關測評或是督促相關問題解決,整體情況應該說有所改觀。
但從最新的測評報告來看,被測評的50款App中仍有多達20款不同程度存在問題,這置于個人資訊保護法已經實施的今天,無疑值得行業猛醒。
去年實施的《資訊安全技術個人資訊安全規範》明确,個人資訊主體登出賬戶,個人資訊控制者在登出過程中不應設定不合理的條件或提出額外要求增加個人資訊主體義務。
而未注明登出條件、登出條件設定不合理等,說到底都是想方設法刁難使用者,為登出制造門檻,與相關規定明顯相抵牾。
之是以出現種種“強留”使用者的做法,症結還是在于一些App營運企業的“小九九”。
比如,App背後的企業估值很多時候就是直接以使用者數量來計算,而讓使用者可以友善地登出,真正做到“來去自如”,就很可能讓一些平台承受更大的使用者流失壓力。
此外,使用者賬号無法“一鍵登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平台在觊觎和霸占個人賬号中的資訊與資料。
平台有自己的利益考量,無可厚非。但是,“留客”還得有道。給使用者登出制造麻煩,不僅吃相難看,違背相關法律要求,且嚴重損害使用者的權益。
一方面,注冊容易登出難,如此“隻進不出”的霸道做法,将置使用者的個人資訊于巨大的風險之中。如很多時候,使用者注冊一個App,隻是為了一時友善。而在不需要時也不能登出,意味着隻能讓其閑置,那麼,使用者也就很可能要承受賬号被盜用的風險。
另一方面,在移動網際網路普及的今天,每個人的網絡賬号都在不斷增加,如果注冊了就意味着“永生”,也不可避免地給個人帶來過度的資訊負擔。
是以,不少國家提出了網際網路“被遺忘權”的概念。我國相關法律明确要求各平台和App要為使用者提供賬号登出便利,實質也同樣是基于這一點。
是以,無論是基于個人資訊保護的要求,還是出于對使用者“被遺忘權”的尊重,提供賬号登出便利,真正實作“我的賬号我做主”,理應成為所有平台和App的标配,它不應該被平台的“私心”所綁架,成為行業“潛規則”。
事實上,“開放”本就是網際網路的精神核心之一,而連使用者登出賬戶的基本權利都不能保障,何談開放?不能讓使用者“來去自由”,又何以保障使用者在各平台之間的自由選擇權,繼而倒逼各平台實作良性競争?
必須重申,平台要想留住使用者,依靠更優質的服務才是正道,任何“強留”和耍小聰明都無法真正赢得使用者的尊重。
而從近幾年的治理程序來看,對一些App賬号登出難的老毛病,不能止于曝光、敦促,還必須依法予以必要的懲處。以此次測評為例,除了發現一部分App存在登出難問題,自動化推薦難以關閉的現象也同時存在。
對此,中消協将向App所屬企業分别發送限期整改建議并進行約談勸谕。而在此基礎上,相關部門不妨及時介入,啟動相應的執法程式,通過法律之手,将無視使用者權益的“霸道”行為,徹底矯正過來。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