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懶媽卿晨。
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孩子的早期閱讀能力培養,不再覺得閱讀是孩子的事情,願意給孩子買各種繪本,陪孩子閱讀。

如何培養孩子早期閱讀?退休老園長:避免3個誤區,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李園長的兒媳婦全職在家帶娃,天天都要求2歲的孩子看書,每天都要求看5本繪本。可是孩子小坐不住,有的書内容生硬孩子不喜歡,但是媽媽依然強硬讓孩子看,時間一長,好像孩子并沒有學到很多東西,也沒有喜歡上閱讀。
由于母女倆經常因為看書問題鬧得雞飛狗跳,李園長看不下去,終于不顧婆媳關系,強硬的要求兒媳不能再這樣要求孩子看書,并且建議兒媳出去上班,由她來接手帶娃工作。
李園長總結了兒媳帶孩子親子閱讀的問題,并且針對這些問題糾正了做法,短短兩個月後,孩子就開始主動要求奶奶給他講故事,有時候還會自己拿書翻到看。
誤區一:追數量,淺閱讀
經常在很多社交平台上,看到家長發文炫耀“一年讀500本繪本”,甚至更多。
有的繪本3分鐘可以完成,有故事情節的繪本約10分鐘。每天看一本,或者半小時看3本,就是365本和1000本的差距。
老園長說:
0-3歲的孩子重要的不是閱讀的繪本數量,而是養成閱讀的習慣。除了讓孩子安靜聽你講,更多的是讓孩子有足夠的戶外運動,保護視力和鍛煉身體為主。
早期閱讀就怕家長和孩子每本書都走馬觀花地看。這個階段的孩子,與其追求一年讀很多本書,不如數量少一些,多讀幾遍或進行深度閱讀。否則孩子對看過的書沒有産生記憶、聯想,這樣的結果就等于沒有閱讀。
閱讀不等于聽故事,追求數量的淺閱讀隻是走形式,回頭你問他故事講的什麼,他卻聽完早已忘記,那就沒有意義。通常孩子會有自己喜歡讀的書或者故事,會要求爸爸媽媽給他反複讀的習慣;等到他能獨立閱讀的時候,也可能會對某些書比較癡迷。
真正的閱讀是要讓孩子讀進去,哪怕并沒有記住多少具體的知識,但能将那份閱讀的感覺深深地留在腦袋裡,才算是真正的閱讀。
誤區二、限制書的類型
給孩子買繪本,是家長的權利和難點。很多家長覺得孩子應該增加科學文化知識,就隻讓孩子看“教科書”、或者某一類書。就像兒媳婦隻讓孩子接觸自然拼讀一樣,孩子會厭倦的。
老園長:
到底什麼是适合孩子看的書,真的需要家長先了解後再買給孩子,不能人雲亦雲。适合他家孩子的書,不一定就适合你的娃,他家孩子喜歡的書,你家孩子不一定就喜歡。閱讀是一種樂趣,與其想盡各種方法讓孩子去喜歡某一類書,不如多給孩子一些嘗試的機會,讓他去書中尋找自己的答案。
0-3歲的孩子還沒有形成個人愛好,是以應該接觸各種各樣的書,比如:各種認知書、貼紙書、圖畫圖、百科書、啟蒙書等,再從他的行為中發現他的喜好。
其實凡是能讓孩子喜歡、感興趣并專心去閱讀的書都是好書,都是适合孩子的書。
誤區三、在固定時間裡閱讀
有的家長喜歡按部就班,認為在固定的時間閱讀會更容易讓孩子養成習慣。然而孩子的天性是玩,三分鐘熱度是常有的事。隻在睡前,或者其他固定時間點看書适合大孩子,低齡寶寶更适合利用他們的三分鐘熱度。
我們說最好每天每個孩子至少有20分鐘的時間閱讀,但并不是說非要在睡前或其他什麼固定的時間閱讀。閱讀其實是一件随時随地發生的事情。
不同年齡,孩子對閱讀的渴望也是不同的。1歲的孩子喜歡用手玩書,2歲的孩子喜歡看同一個故事,3歲的孩子喜歡聽喜歡的故事。而且随着年齡增長,孩子的生活作息時間也會發生變化,如果固定閱讀時間,可能會讓其他時間變得緊湊。
為了不讓孩子的閱讀習慣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事情被打破,那就慢慢引導他獨立閱讀,不去固定他的閱讀時間,隻要他有時間、想閱讀就可以讀。出門的時候,在包裡帶上一本書,孩子在車上、公園裡、餐廳裡,隻要想看,都可以拿出來随時看。
這個退休老園長就是這樣逐漸改變兒媳帶娃看書的習慣,孩子一開始不被強制看書,就顯得不緊張,不懼怕書本。經過2個月的時間,孩子認知能力也顯著提高,不僅喜歡聽奶奶講故事,而且還時不時自己去翻書看,俨然已經和書本成為朋友。
結語
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方面是為了培養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和獨立性;一方面是拓展孩子的知識層面,無論是什麼書,隻要他有時間就可以翻來看看。隻有腦袋裡裝進了更多的知識,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才能機智地應對。
老園長還說,讀書就是讀書,不應抱着功利的目的,因為閱讀一定是日積月累然後才能厚積薄發。
各位爸媽,你們覺得呢?
感謝閱讀!
媽媽懶一點,孩子勤一些。我是@懶媽卿晨,懶媽育兒講方法,關注我,分享更多簡單、實用的育兒經驗,實作輕松快樂帶娃!
(圖檔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