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耿美玉訴饒毅名譽侵權被駁回,法院:法律不應限制和幹涉學術争議

從醫學發展的角度應當允許正當的學術争議和批評,法律不應當加以限制和幹涉。

根據“經濟參考網”消息,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日前對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學術所長耿美玉研究員訴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教授名譽權糾紛一案作出一審判決,駁回原告耿美玉的訴訟請求。

耿美玉的訴訟請求包括:被告饒毅在個人微信朋友圈、《中國科學報》《科技日報》及《文彙報》顯著位置釋出道歉聲明,每日釋出一次,時間持續十五日,向原告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複名譽。

耿美玉訴饒毅名譽侵權被駁回,法院:法律不應限制和幹涉學術争議

饒毅教授

緣起:饒毅斥耿美玉關于藥物GV-971的研究造假

2019年9月6日,英文學術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發表了耿美玉等26人署名文章《甘露特納(GV-971)重塑腸道菌群,抑制腸道細菌氨基酸型神經發炎,進而抑制阿爾茨海默病進展》(中文譯題)。

在這篇文章中,耿美玉提出,GV-971在中國進行的3期臨床試驗中已證明是可持續、穩健改善患者認知功能的藥物,可抑制腸道菌群失調和相關的苯丙氨酸/異亮氨酸積聚,控制神經發炎并改善認知障礙。

2019年11月28日,饒毅針對這篇研究文章,在相關微信群中實名舉報耿美玉造假:“今年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的耿美玉研究員作為通訊作者的文章,号稱其發明的藥物GV-971能夠通過從腸道菌群治療小鼠的阿爾茲海默症。這篇文章,不造假是不可能的。現實名舉報,請貴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做些好事,為中國科學界洗刷恥辱。”

對此,耿美玉認為,饒毅在客觀上已造成她的名譽受損,社會評價降低,已構成對她名譽權的侵犯。

此後,兩人還有過多次交鋒。

2020年7月7日,饒毅教授在《細胞研究》刊登題為《應該更正一位作者忽略引用以前文獻》(中文譯題)的文章,指出:GV-971的所有靶标和作用都幫助治療阿爾茨海默症,而一個藥物有如此多的靶标共同治療一個疾病在生物醫藥界是極為罕見的。耿美玉等2019年論文非常蹊跷,居然對自己以前發表的12篇與GV-971相關的論文完全不引用……實屬學界奇觀。

7月13日,耿美玉等在《細跑研究》(Cell Research)發表簡訊予以回應,稱其文章的研究主要着眼于腸道菌群和相關神經性發炎,是一種GV-971治療AD的全新機制,此前的12篇文章與涉案論文的相關性實在很小,都不足以被引用。

此外,饒毅還在“饒議科學”公号發表文章質疑GV-971,相關言論包括“所謂治療老年癡呆症的GV-971被很多人認為是假藥”、“如果沒有嚴格的調查,就不能排除GV-971成為中國二十一世紀最大造假案的可能性”。

耿美玉訴饒毅名譽侵權被駁回,法院:法律不應限制和幹涉學術争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