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雍正王朝》中,王掞為何要執意舉薦胤礽出任“大将軍王”?

對于王掞來說,太子胤礽就是他心中永遠的痛。

《雍正王朝》中的王掞,作為太子胤礽的老師,他在胤礽身上也是花費了其半生的心血,其對于太子胤礽的付出甚至可以比肩康熙皇帝。而對于王掞來說,他這樣做并不是寄希望于胤礽在登上皇位後,能夠為其塑像立祠,讓其留名青史,他更希望的是不辜負康熙皇帝授予他的這份囑托,以及能為整個國家培養出以為合格的君主。

然而最終的結局讓王掞無比失望。

太子胤礽的行為不端,廣為诟病,并且無論是行為上,能力上,還是品德上,都讓康熙皇帝對其是失望透頂,這才有了康熙皇帝在熱河“一廢皇太子”事件的發生。盡管後來康熙複立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隻可惜胤礽已經是徹底的無可救藥,非但不知悔改,而是隻想着報複,甚至還計劃着陰謀叛亂,最終胤礽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被康熙廢黜,徹底退出了政治舞台。

這樣的結局對于王掞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來說,其打擊無疑是非常巨大的,畢竟他在太子胤礽身上付出的太多,并且這也是為康熙皇帝,為朝廷,為整個國家的付出,如今卻全部付之東流,此時王掞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用“心如死灰”來形容,是一點不過分的。

《雍正王朝》中,王掞為何要執意舉薦胤礽出任“大将軍王”?

然而,王掞并不想着放棄,他依然還想着為胤礽做點什麼,或許這就是讀書人的“執拗”。

于是,對于王掞來說,機會似乎是來了。

西北的策妄阿拉布坦叛亂,傳爾丹六萬大軍全軍覆沒,康熙要從皇子中選擇一人擔任“大将軍王”,率領大軍親王西北平叛。

于是在推舉“大将軍王”的朝會上,九阿哥胤禟率先發言:

“西北打仗,主要是一個人坐舵兒的将軍,剛剛皇上提到‘賢’字,覺得八阿哥最合适。”

十阿哥胤?也是随聲附和:

“諸葛亮不會武功,照樣打勝仗。”

《雍正王朝》中,王掞為何要執意舉薦胤礽出任“大将軍王”?

可以說,盡管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的發言是為了保舉八阿哥胤禩,但是這也給了王掞一個絕佳的機會。

一方面,此前一直沒有人進行發言,自己如果貿然闡述想法和觀點,不僅非常的唐突,還有可能遭到非議和排擠,這個時候九阿哥和十阿哥率先發言,可以說在王掞看來起到的是“抛磚引玉”的效果,正好可以接上這個話茬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另一方面,九阿哥和十阿哥的話可以說正好說到了王掞的心坎上,畢竟胤礽與八阿哥胤禩一樣,都沒有打過仗,借着兩位皇子的觀點,推出胤礽也就順理成章了。

于是王掞說到:

“老臣保舉一人,必能勝任,兵法雲‘哀兵必勝’,二阿哥胤礽自獲罪以來,潛心忏悔,常思待罪立功,以贖前愆。”

《雍正王朝》中,王掞為何要執意舉薦胤礽出任“大将軍王”?

王掞心裡非常清楚,這對于胤礽來說,是一個重新翻身,甚至是重新坐上太子之位的機會,畢竟康熙也已經步入暮年,這樣的機會确實不多了,況且此前,康熙已經有過一次複立胤礽的經曆,他也希望争取到這次機會。

隻不過康熙對于王掞的想法是立即否定,還對胤礽施以了懲罰性的措施,而這也宣告了王掞想讓推薦胤礽出任“大将軍王”的幻想直接破滅。

《雍正王朝》中,王掞為何要執意舉薦胤礽出任“大将軍王”?

實際上,對于王掞來說,這也是他對于康熙皇帝的一次試探。

此時距離太子胤礽被康熙下令圈禁在鹹安宮,已經過去了有五六年的時間,此時的王掞并不清楚康熙對于太子胤礽的态度和想法,因而才會依舊抱有着幻想。

王掞非常清楚,這次舉薦胤礽出任“大将軍王”,即便是康熙沒有讓胤礽帶兵的想法,否定了王掞的建議,但是他至少也讓康熙明白胤礽的悔改的之意,希望改善康熙對于胤礽的看法,并且看看康熙此時對于胤礽有什麼樣的态度。

隻不過,康熙的回答讓王掞徹底的心涼了。

“他想躍馬疆場,将來好帶兵來逼宮?他既然想騎馬,就把他關關到上驷院去?那幹脆就讓他和馬住在一起得了。”

《雍正王朝》中,王掞為何要執意舉薦胤礽出任“大将軍王”?

這不僅僅是說明此時的康熙依舊沒有原諒胤礽,且不說胤礽能不能重登太子之位,就連在獲自由都是一種奢望。從康熙皇帝如此決絕的回答中,王掞的心中也徹底明白,太子這次是徹徹底底的被廢黜了,自己的辛勤付出也就此付之東流。

盡管王掞已經是失望透頂,萬念俱灰,但是此時的他依然想到的是身上的這份責任,既然不能培養出一個合格的太子,那就扶保以為真正适合的君主。因而在此之後,王掞開始将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了雍正身上,在他看來,雍正是所有皇子中真心為了朝廷用心辦事的人,而在生命的最後,他也幫助雍正“羞死”了鄭春華,除掉了雍正一個巨大的掣肘和把柄,然後用自盡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也算是幫助雍正走完了最後的一程。

《雍正王朝》中,王掞為何要執意舉薦胤礽出任“大将軍王”?

最後再提一下,《雍正王朝》中的王掞,曆史上确有其人,并且如同劇中一樣,也算是飽學之士,還在康熙朝時期文淵閣大學士,位高權重。而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的時候,王掞主動上疏請奏康熙複立胤礽為皇太子,而遭到了康熙的訓斥,并且其子也被罰代戍西陲,而王掞本人也在雍正朝時期去世。王掞作為傳統的漢族知識分子,對“地長子繼承制”的執拗,使得他在胤礽被廢十年之後,依舊堅持推薦胤礽,或許也是因為這樣的曆史背景原型,他才得以被寫進《雍正王朝》,成為胤礽最為堅定的支援者吧。

《雍正王朝》中,王掞為何要執意舉薦胤礽出任“大将軍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