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叫上海,為何簡稱滬?

上海是一座不需要介紹太多的城市,中國人沒有不知道大上海的。不過有人好奇,問上海為什麼叫上海,不叫下海?還有上海的簡稱:滬、申都是怎麼來的?

為什麼叫上海,為何簡稱滬?

先說為啥叫上海。

在較為遙遠的春秋戰國,現在的上海地區有一大半(含崇明島)是泡在海裡的,主要是上海的主城區。到了漢朝,陸地上的上海區域隸屬于治所在吳縣(今蘇州)的會稽郡。東漢沒什麼變化,三國時有變化了,在今上海市的最西邊,出現了一個叫華亭的地方。一把火燒掉劉備統一大業夢的吳将陸遜,就被孫權封為華亭侯。南朝蕭梁時,設昆山縣,但縣治不在現在的江蘇昆山。華亭一直隸于昆山縣。唐玄宗天寶十載,公元751年,華亭才升格為縣,從昆山、海鹽、嘉興三縣各割一部分成立。

為什麼叫上海,為何簡稱滬?

吳越時,華亭改隸屬于治所在嘉興的秀州。重大變化出現在北宋。

北宋時,華亭縣依然隸屬于秀州,但上海的陸地面積開始增長,逐漸向東部海域前進,崇明島也慢慢有了形狀。當時的華亭縣,以松江(今吳淞江)為界,北屬蘇州,南屬秀州。在松江南岸快要與大海彙合的地方,出現了一個叫上海務的地名。

務是宋朝的經濟管理機構,主要負責征服酒稅,全稱是酒務。為什麼要叫上海務呢?幹嘛不叫下海務?

為什麼叫上海,為何簡稱滬?

宋朝的時候,這裡就出現了兩個地名:南岸的上海浦、北岸的下海浦。當地命名有習慣,河流近海的稱為下,近源頭的稱為上。是以上海是上海,下海是下海。

上海酒務設立的具體時間,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8年。由于稅收的增長,上海務逐漸繁榮起來。宋神宗熙甯時,上海務已是個繁榮的城鎮了。

為什麼叫上海,為何簡稱滬?

宋朝海運經濟發達,與海外各國都有貿易往來。為了服務海運貿易,宋朝就在上海設立了市舶提興司,以及榷貨場,相當于物流中心。南宋在這裡設定了上海鎮,轄區主要是今已消失的南市區(2000年并入黃浦區與浦東新區)。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上海鎮升格為上海縣。上海縣治就在現在的吳淞江與黃浦江的彙合處南岸。

為什麼叫上海,為何簡稱滬?

不過,由于各種原因,元朝并沒在上海縣設定城池。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江南飽受倭患,為了防禦不知道什麼時候蹿上岸的倭賊,松江知府方廉開始修建上海縣城。城牆周長九裡,有8座城門。上海城外有大濠,潮汐來時就能灌滿濠溝,防備倭人進犯,非常的險固。

為什麼叫上海,為何簡稱滬?

明清兩朝的上海縣沒太大變化。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上海首開商埠。随着口岸的開通,上海成了冒險家的樂園,成為英美法租界。然後就是“許文強”來到上海灘,遇到了”馮程程”……

為什麼叫上海,為何簡稱滬?

上海地名有了,可上海為什麼簡稱滬,不簡稱“上”或“海”呢?

滬是啥?其實是漁民用來抓魚的竹簍子(稱為扈),把“滬”插在海上,就會有魚上鈎。

當時的上海有一半泡在海裡,是以就形成了一個喇叭狀的出海口。當地百姓稱這種喇叭狀為渎,連在一起,就是扈渎。後來可能覺得扈字筆畫太多,就改用筆畫較少的滬。東晉時,這裡就被稱為滬渎壘。久而久之,滬就成了上海簡稱。

為什麼叫上海,為何簡稱滬?

上海還有一個第二簡稱,就是申,這與戰國四大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黃歇有關。春申君是楚國貴族,當過楚國丞相。春申君看中了吳國故都姑蘇,就向楚考烈王申請,得到吳地為都邑。有意思的是,楚國國都當時在安徽壽春,是以在壽春有一種幽默的說法,說上海是壽縣的郊區。

為什麼叫上海,為何簡稱滬?

春申君的地盤包括現在的上海西部,來的時候很荒涼。春申君就在這裡修建水利工程,清理淤泥,通暢黃浦江。人們為了紀念号稱上海建城第一人的春申君,就簡稱這裡為申。隻不過“申”作為城市簡稱,使用率遠低于“滬”。你聽說過甯滬杭,沒聽說過甯申杭。

另外,上海還有一個非正式簡稱——魔都。為什麼叫魔都呢?就不多說了,答案自行尋找。

繼續閱讀